老实说,曾经的你有没有为数学焦虑过?
说起数学,很多人就瑟瑟发抖!
遥想当年,好多人都被数学虐得渣渣都不剩,现在还做噩梦呢!真是想想就脑壳疼!
这两天,微博话题#超40%八年级学生为数学焦虑#火了,曾经“虐”你千百遍的数学,如今已经找到了下家!
近日,教育部发布《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报告显示,八年级,也就是初二的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程度较高和程度高的占比分为为35.0%和5.9%,也就是说超40%八年级学生正在为数学焦虑。
来源于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
网友们对此也是议论纷纷:
“女朋友可能会背叛你,朋友可能会离开你。 但数学不会,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做得出来,除了数学题”
“岂止八年级,理工科谁不为高数焦虑呢,话说,又要期末了,只要专业选的好,年年期末赛高考”
“晚上做梦都会梦到做数学卷子,一直做一直做,马上就交卷了还有好几面没做,那种焦虑不安感就是睡觉做梦我的心都感受得到,数学,这将是折磨我一生的噩梦”
“焦虑归焦虑,该学还得学”
......
很多家长看到之后,估计会更焦虑:
“孩子为什么会对数学这么焦虑?”
“为什么都初二了还在焦虑,中考怎么办?”
“数学焦虑是个什么鬼?怎么破?”
......
群体焦虑之下,焉有完卵?
很多人会问,这里的“数学焦虑”指的是什么?
数学焦虑是学生在认识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参加数学考试,使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等情境下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无能为力和害怕等情绪状态。它是一种特殊的学科焦虑症。
那为什么会产生数学焦虑呢?
大家都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孩子从小就饱受“数学焦虑”的困扰,数学题做不出,考试成绩分数低,长年累积,恶性循环,导致孩子对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越来越低。
小郎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长期学不懂学不会学不好,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种绝望和愤怒的情绪,最后压力堆积,变得开始排斥和逃避数学。
那对于“数学焦虑”怎么破?
别急,今天,小郎就和大家共同学习名师破“焦”的3个锦囊妙计,希望孩子早日摆脱数学焦虑,重拾对数学的信心。
斯坦福大学数学教育学Jo Boaler教授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发现,可以用成长性思维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打败数学焦虑。
什么是成长性思维呢?
“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是指,相信头脑是可塑的,智力或聪明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学习任何东西。而与此相对的是,那些具有“固定思维”(fixed mindset)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智力有限,能学的东西也自然有限。他们倾向于在失败或犯错时主动放弃,认为“我天生不是这块料”。
那在实际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呢?
很多家长称赞孩子都会说:“你真棒!真是一个小天才!”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另一位Carol Dweck教授历经超过15年的研究表明,称赞孩子的天赋与能力对孩子有害无益,完全不利于孩子思维模式的健康成长。
Carol Dweck教授曾运用“yet”这个词改造孩子的思维模式。
他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得到启示,在那所学校考试不及格的孩子得到的分数不是一个意味着失败的名词(比如不合格、F),而是“not yet”(尚未达到),这两者的意味完全不同。
如果你得到是”不合格“的评定,即意味着你被判断为失败者,你已没有进步的空间,你学习成长的大门被关上了。而“not yet”则意味着你已经行进在学习的轨道上,只是还没有到达终点而已。所以,
如果孩子说“我学不好数学”,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着:你只是尚未学好数学而已;
如果孩子说“这个我做不了”,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着:你只是现在还做不了,但你已经开始在学着如何做了;
如果孩子说“我试过了,但是不行”,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着:你只是这一次不行,继续努力,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
运用yet这个词,我们帮助孩子塑造这样的思维模式,即:学习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而当前的挫折和失败只是学习曲线中会经历的正常过程而已。
家长们要学会肯定孩子在学习中付出的努力。就像那句话“要专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成长性思维强的人,更关注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并且家长对数学的焦虑很容易传递给孩子!
当孩子做错题目考砸时,不要过分苛责,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是时间不够还是题目太难等等);也不要说自己当年数学也不好,也不喜欢数学。你肯定也不想孩子和您当年一样被虐成渣渣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很多的基本概念、定理之类的需要记忆和理解,如果遇到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涉及到众多知识点,就更麻烦,但是也增加了数学的神秘和有趣。
“数学的真正意义在于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并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孩子还应养成刻苦钻研的精神。
面对学习上的困难,要用于挑战,不断探索。告诉孩子,脑子越用越灵活,不用可能会生锈哦!只要不断努力克服困难,你就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优秀!
科学已经证明,智商就如同肌肉一样,是可以被发展的。每一次挑战大脑舒适区(Comfort Zone)的极限去学习一些新的和有难度的东西,大脑神经元就会发展出新的连结,长此以往,人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有些学生可能会说:“我做梦都想考满分!”不过醒来才发现,不过是一场梦。每次都被考试打击得体无完肤,还得继续泡在题海里,奢望能够在下次考试中碰到熟悉的题。不是不知道这种办法不好,但是数学不好,只能用这种办法安慰自己,麻痹自己——不是说勤能补拙吗?
其实,与其盲目做题,不如从小训练数学思维。
数据显示,孩子在四年级的时候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是最强的,这个时候数学也学得最好。如果想要保持这种状态,此时就要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对那些数学兴趣低、基础差的孩子,首先就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游戏来完成,并且减少不必要的考试,以免削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心病还须心药医”,对于那些正在遭受“数学焦虑”折磨的孩子,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到大家,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总体来说,数学还是一门很有趣、很有魅力的学科,如果能够学好这门课程,相信生活中会增添很多乐趣。
据说数学好的人且自信的人收入更高哦!
8月12日,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系教授彼得斯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的心理学研究指出,数学好且对个人数学能力有自信的人,可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财务及健康事务,年收入比在数学方面没有信心的人高出约94000美元。
同学们,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赶紧和读书郎双师直播数学课堂的湖北黄冈名师一起学习吧!
这么好的课程全程免费哦,只需在读书郎教育直播平板中预约即可。
目前上课人数已达九百多万,更多孩子在双师直播课堂上受益。
相伴成长,快乐学习。
小郎愿和您一起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