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4远程弹道导弹,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老兵

2019-11-23   皇家橡树1972

1984年国庆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的我军战略核导弹方队,打头的是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中间的就是东风–4远程导弹、压阵的是东风–5洲际战略导弹,它们构成了我国1970~2000年代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

从“弹龄”来说,东风–4与美军的“民兵Ⅲ”洲际导弹相比还年轻10岁,它是1980年服役的,虽然是液体发动机弹道导弹,但只要是不加注液体燃料、在保障条件良好的库内存放是没有问题的,也许还能服役10年,武器装备都有一个服役寿命期限,对于东风–4导弹来说只要是各系统状态良好,仍然可以使用。比如说:它的前型东风–3导弹在沙特阿拉伯服役时间也超过了30年,仍然没有退役,按沙特“壕”对于武器装备的采购思维,东风–3早就应该退役了,但是沙特军队仍然在外国技术人员的支援保障下,精心的妥善保养它...沙特都这样,我们的保障技术比沙特强了许多!自然而然会继续使用东风–4。

东风–4远程导弹是在1960年代中期开始立项的,当时我国虽然已经爆炸成功了原子弹,也有东风2和东风3弹道导弹,但这两型导弹射程都在3000公里以内,并不足以对其他有核国家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慑,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核威慑能力,就需要研制射程超过10000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才行,可问题是我国没有研制过洲际技术基础,更谈不上有啥经验,为此就必须研制一型射程在5000公里左右的远程导弹,进行经验积累。

东风4具备一定的野外机动发射能力,但它需要有预设阵地。

东风–4远程导弹就是在国防有切实需要的情况下,先研制的一型带有试验性质的远程导弹,也就是说:我军要在它的身上验证各种洲际导弹的技术,也只有东风–4研制出来才能有后来的东风5,由于有了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东风–4导弹只用了5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在1970年定型了,又通过技术完善在1980年正式服役。

在东风–4的完善过程中,有许多东风–5研制项目也在东风–4的上面进行测试和完善,到了1980年东风–4A服役,1981年我国进行了东风–5洲际导弹全程试验,1982年东风–5正式服役。

液体燃料要在临发射前进行加注,否则这种剧毒的东西是有腐蚀性的,会腐蚀导弹燃料箱。

总得来说,东风–4相当于我军现在的东风–31导弹,就是给东风–41导弹提供大量测试和型号初步完善的远程导弹,当然东风–4作为一型远程导弹也是当时我国战略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导弹的体积和重量要远远小于东风–5导弹,它可以在国家大多数地区进行机动发射,大大的提高了生存能力。

东风–4A的射程为4700公里,覆盖了亚洲全境和欧洲大部分,是一型有效威慑的远程导弹,它可以携带一枚百万吨当量的氢弹头,并且在后续的改进中升级为可携带5枚10万吨级别的集束式氢弹头,东风–4导弹在1980年代除发动机是液体的,其它的子系统与当时的苏联远程导弹相比处于中等水平。

弹道导弹是复杂的高科技武器,不但要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实弹操纵,这样这次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我国固体远程/洲际导导弹弹的开始研制,东风–4除进行战备值班外还有教学的任务。它的一整套机动发射准备工作,对机动发射的固体导弹有很高的借鉴和传承意义。

总之,东风–4型号虽老但它目的状态仍然可以做到随时出击,估计目前的服役数量还会有20枚左右(最多时也只有40枚),随着东风–26的服役东风–4将最终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是它为守护国家安全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记载在战略火箭军的光荣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