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香港的地图,上面是深圳,下面是香港,在靠近深圳湾公路的那边,有一大块盆地,这就是元朗。
从香港最高的山峰,大帽山往元朗看,是这样的。对面是深圳的梧桐山,中间凹下去这块就是元朗盆地。
最早这里不叫元朗,而是圆蓢,最早有少数民族輋族(唐代称蛮獠)在这里居住,宋朝靖康之难后 来了汉人,有从江西搬迁到这里的邓氏、到了南宋末,文天祥堂弟文天瑞的后裔的文氏也来了,先后定居于此。
这里处盆地且土地肥沃,除了农业外,还有渔业和盐业跟采珠业。元朗以前盛产稻米,当地生产的“元朗丝苗”曾是香港人最爱的米食,主要供应上水和沙头角,甚至远销至南洋。
地方好,争夺自然也激烈,这个村打那个村,那个村来抢这个村,于是,这里的人将自己住的地方围了起来,各自保护起来,这就是香港的围村。也因此,他们的文化保留彻底,到现在香港的不少习俗还靠他们支撑着,连美食也一样,例如屏山九大簋。
九大簋是昔日富贵人家喜庆筵席,以九道佳肴奉客,表示隆重,取其长长久久之意,被喻为富贵版盆菜。也就是九个菜,第一个是炖陈皮鸭汤,一清早便要准备炖汤,以原只鸭加陈皮炖足六小时以上,鸭肉炖至离骨,带清甜味道。
芋头鸭,另有梅子鸭,酥脆的鸭皮搭配松软的芋泥,融合鸭肉的香味。
黄酒鸡,黄酒如糯米酒,特别香甜,是客家人的传统滋补美食。
鸡汁烩花菇,花菇用鸡汤烩足大半天,花菇肥大。
手打梅花鲛鱼丸,以鲮鱼肉和新鲜免治猪肉搓成丸。
了酸猪手,了酸是围村话,解“甜酸”之意,猪手汆水去油后再焖。
新鲜菠萝子姜,是开胃的头盘,用子姜浸足全日,偏甜不酸。
炸鲜门鲲鱼,少见的门鲲鱼,咬落还有肉汁,火候刚好。
小盆菜,由底到面是萝卜丶猪皮丶枝竹丶鱿鱼和猪肉,猪肉的精华渗于底部,一般会放在台中间。可以看出,香港是带有一股浓浓的农村风味,中西文化交融互不抵触。
话说元朗有一个围,叫做吉庆围。1899年,当时英国人接收新界,遭到元朗居民激烈反抗,最后英军舰炮击下,居民被迫投降,港督把村庄口这个连环铁门拆除,运回英国作战利品
时间就过去了,到了1924年,元朗居民向当时的港督司徒拔提出要求归还铁门,港督万万没没想到他们还记得这件事,立即请呈英廷,隔年,1925年5月26日,港英政府将铁门千里迢迢从英国送还元朗村民,这就是香港历史上的铁门事件。
当时元朗召集所有村民参战,屏山乡、厦村乡、十八乡、锦田乡和大埔七约,还把远在东莞雁田以及怀德的同族来参战。一战就是六天,这就是新界六日战,面对武器强大的英军,最后失败,但英国人真的从骨子里头怕了彪悍,凶猛的他们!
因此当时英国人出了种种倾斜政策安抚新界居民,包括50年代移民政策,包括70年代的丁屋政策,丁屋也就是1890年认可的香港村落的男丁后代,每人可无需向政府补地价而建造一栋最高3层的房子。但也因此如此,到现在“丁权”成为现代香港社会一个无法解开的难题。
然而,香港的社会很多难题。。。困扰着的,不仅仅是百年前遗留下的,更加是后来慢慢累积的,解铃还须系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