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山翠岩寺
在长治市上党区西火雄山东麓半腰陡峭的山峰下,有一座古色的寺院。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寺院建筑已经破乱不堪,至今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查阅清光绪二十年(1894)《长治县志》记载,翠岩寺,在西火镇,创建于宋元祐五年(1090)。距今已有千余年,可谓千年古刹。那么它的具体位置在哪,又是由谁创建的呢?
历史记载
翠岩寺,位于老雄山东麓的西峰山中。据清乾隆版《长治县志》记:西峰山“青葱映日,苍霭连云,屏开襟合,虎踞龙盘。”宋端拱二年,僧智安云游至此,见山场秀如倚云,便在松林下结庵为舍,造石佛一尊,称西峰山寺。后来,因为环寺皆松,翠屏插汉,称之为翠岩寺更显特色。经历了千年风雨,翠岩寺已经风光不再,昔日宏伟雄浑的古刹如今破败不堪。
这个智安僧人在西峰山定居修行,之后,在明成化十五年,也就是1479年,施主赵云延、僧元瑕,修建前后殿宇、东西两廊、天王殿、伽蓝殿。后来,智安僧人的徒弟通允复修大殿一所,供奉昆庐世尊及阿罗汉诸大众圣,金妆彩绘。明崇祯四年(1631),由施主赵光先、主持湛澄增建三大士阁。这时候,翠岩寺的建设就告一段落,形成了规模。
建筑特色
驱车前往,到达上党区西火镇西村西口时,再沿着一条崎岖的山道一直向西,就会来到雄山东麓半腰的一座陡峭的山峰之下,翠岩寺就坐落在这里,不显不露。这是一处巨大的山凹,村民称之塔凹沟,背后的山峰为西峰山,翠岩寺默默静卧在烟岚雾霭里,背依碧峰,前瞰巨壑,万树掩映,匿迹销声,不露真面目。穿过一片树林,眼前豁然一亮,翠岩寺山门呈现在眼前,在左右两棵老松之后,是一座朝南开的砖石混砌圆拱门,门额横嵌一块长方形砂石,楷书阴刻四个大字“翠岩古刹”,凝重端方,悠远古朴的气息迎面扑来。
寺院坐西朝东,依地势分上下两院,主院二进院落布局,几乎全成废墟,仅存正殿基址。正殿高大,内塑有佛祖释迦牟尼像。殿外墙壁之上凿有小佛盒,内塑有一尊尊小佛像。另外南北有配殿,各有石梯通向下院。下院正中为三孔窑洞,内供观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南北各有厢房数间,北居僧人,南住香客。寺院四周遍植高大的核桃树,郁都葱葱。
千年古刹,昔日宏伟雄浑,今日破败不堪,悠悠历史,就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点点消失殆尽。翠岩寺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知者甚少,不知者甚多。暮霭已深,古老的雄山,神秘的翠岩寺,逐渐朦胧。仓促的探寻,我们无法更多地知道它的胸怀里还蕴含着多少精髓,我们似乎只是迷蒙地触摸到了一点本该代代相承的、久违的精神或者是理念,而充盈我们心中的,更多的还是迷惘。
这山,这寺,有待于更多的人去探寻、探知。相信这是很多人的期待,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优秀文化,重振上党风彩。
来源:山西黎都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