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生而为人,何处为家

2019-05-05   爱笑的喵师兄

《何以为家》以男主真实故事改编,被赞是“眼泪收割机”,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男孩赞恩,因持刀伤人成为少年犯,又在绝望之下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像个小大人一样,用他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

卖果汁、去药房帮父母骗处方药制毒、送比自己还重的煤气罐挣钱…能做的不能做的,他都做了。但是父母从没有给他应有的宠爱、呵护、教导,反而是指责、辱骂、暴力,孩子从小在打骂中成长。

看到还没长大的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阿萨德为妻,拼命抗争却无能为力,最后赞恩愤怒离家。

在流浪中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反叛的出走仍无法脱离底层社会的束缚,当哈瑞因非法务工被逮捕后,赞恩一个人带着尤纳斯,到最后果腹的流浪都成为了泡影,再一次被生存逼上绝境的赞恩回到了最初的“家”。

在回来之后却发现被父母逼着嫁给房东的萨哈,怀孕难产而死,直接导致赞恩的爆发,内心世界的坍塌使赞恩拿起刀捅向了妹妹的丈夫。

在看的时候,习惯性的会思考人物是什么性格,有那么一刻我觉得很庆幸赞恩的性格中有红色和黄色(乐于助人、善于表达、创新意识、情绪波动、天生领导、敢于冒险、忍辱负重、长期耐压)。让他能够在父母的打压下依旧能够像小大人一样扛起重任;让他在局促的生存环境中还保有一颗善良的心,悉心照顾非血缘关系的尤纳斯;让他依旧有颗勇敢的心,去反抗命运的不公。

影片最后一幕,赞恩留下了全片唯一的微笑,愿所有人都能被温柔相待。

写到这,想起了前段时间上海17岁男孩跳桥自杀的新闻,据悉,男孩今年17岁,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被其母亲批评。随后下车跳桥身亡。母亲几次拍打地面,无限悲痛。

当孩子纵身一跃的那一刻,那个家也不再完整了。

如果父母懂自己的性格,知道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懂孩子性格,知道如何正确沟通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情绪,提升抗挫力,都能杜绝悲剧惨案的发生。

都说家是最温暖的避风港,而家有时是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

“你这个废物,怎么什么都不行!”

“我跟你爸天天拼死拼活的为了你,你怎么就不能争点气?”

“你看看人家xxx,再看看你,同样是一个教室的,为什么你就这么没出息?”

这些话很熟悉吧?也许我们都曾从父母口中听到这样的话,成为家长后的你们在某个气急败坏的时候,是否也会对孩子说出过这样的话呢。

这已经不知道是我看到的第几起未成年人自杀的新闻了。为什么现在脆弱的孩子越来越多?

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压力,让新一代父母脾气可能变得很暴躁。或许积攒了一天的压力,想回家放松,但看到孩子犯了一点小的错误,就开始难以压制自己的情绪了。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反应。

红色性格需要“被给予”,他们需要别人的关注、赞扬和喜爱,他们渴望同时拥有这一切,他们也需要经常的互动和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否则会有很严重的压抑和不快乐感。

“请支持我,不要取笑我,请给我多一些安静独立的空间。”这是蓝色性格人的心里话。他是绝对的完美主义,本身才华横溢,却还是经常怀疑自己的才能,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他们更多活在过去当中,长期无法走出低谷和振作起来。当蓝色性格的敏感走向极端,如果过于胆怯,可能会产生恐惧,导致偏执狂和病态。当蓝色性格沉溺于自己阴郁的想象,有一天蓝色性格可能走的太远,而产生危险和自我毁灭的症状。

我有个女性朋友曾经和我说,她有段时间一直忙于新的工作,工作的状态压得她喘不过气,却依然要在休假期间赶回家,回家的原因是我不想变成一个孤儿。

看到那行字的时候,我的心情特别的沉重,当时的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只能默默的听她说。

她有个弟弟,弟弟经常不听话,叛逆、离家出走等等...父母因为弟弟不听话而郁闷、崩溃,家里闹得不可开交,父母甚至想过轻生。

曾经热情开朗、乐观的朋友变得悲观、内心保守。变得越来越敏感,觉得身边的人都在针对她说她的不是,自信心缺乏,越来越自卑。

当时的我刚刚接触性格色彩,引导她了解不同的性格有不同反应,并非是针对她,这是性格差异。她说和我聊天让她的情绪得到了宣泄,把不敢对别人说的话说出来了,吸收了很多的正能量,从而更有力量面对糟心的生活。

在我写这段文字的之前,我以为是父母的原因导致了弟弟的叛逆,然而她刚刚和我说是因为弟弟的叛逆导致了父母的崩溃(之前未深入了解)。父母为什么有轻生的念头?一家人的相处方式多少存在问题,或许压力过大,其实不管原因是什么,这都不是遗弃孩子,不管不顾的理由。作为父母是不是该对孩子真正做到负责。

列夫·托尔斯泰曾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何以为家”既是对社会的质问,也是抛给我们自己的慨叹。

希望,这世间所有的孩子,都能生有所养;所有的父母,在爱子方面,都能为之计长远。愿我们都能被温柔以待,愿我们都能以同样的温柔去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