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封后,险些自杀,一生未婚,惠英红的传奇之路告诉我们哪些?

2019-12-12     波老师看片

惠英红一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最近看完她演的《翠丝》,虽然是女配,但那一颦一蹙,我知道,那种久违的熟悉又来了。

作为演员的她,演了40多年,迄今为止已经出演过150多部电影。

用“传奇”来形容惠英红的人生,并不为过

所以在这里,我们来聊聊红姐。

惠英红的出身显赫,家族是满州贵族正黄旗旗人,但因为家道中落,爸妈养不起,小小年纪的她就必须自己出来打工。

惠英红说自己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独立,好胜。十几岁为自己的将来设想,知道自己想要做明星。“那时候家庭条件很差,根本不知道何为富翁,一心想做明星让家庭脱贫。”

关于演技,其实她说更像是一种生活技能

从小在湾仔码头叫卖,惠英红将其当作一个舞台,叫卖的小伙伴们为了让水兵帮买口香糖或是一点点小费,首先要学会察言观色——哪一个水兵样貌慈祥,哪一个比较容易亲近,出手畅快,是惠英红从小就学习的事。

她开玩笑地形容自己演技是“与生俱来”的,正是这种生活经历,培养了她懂得察言观色的能力,很早就了解了演戏的重要性,也根本不用学什么表演。

早期除了导演,惠英红可以说什么岗位都做过。

惠英红的演技来自成长环境,到如今她成名后还是舍不得抛弃。

但她不能靠终日叫卖过一世,惠英红的目标是做明星。

她在报纸上看到美丽华夜总会在招少女学舞蹈,登台表演,瞒着家人偷偷报了名。

面试成功,她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大导演张彻看到她的舞姿, 叫她为《射雕英雄转》的电影版试镜,她顺利地接下了穆念慈这个角色

在比武招亲的戏份,惠英红即刻学,即刻打,张彻很是满意。惠英红说自己运动细胞发达,学起来没有难度。其他导演观看样片之后,记住了她。惠英红阴差阳错变成了一名动作演员。

她笑着说:“我原本想做文艺片的。”

那一年,她才16岁。

三度封后,险些自杀,一生未婚,惠英红的传奇之路告诉我们哪些?

在拍摄现场,大家都觉得惠英红是一个小妹妹,都愿意帮她。“好多人教我演戏,还教我摆机位,剪片。”

就这样,她之后的“伯乐”李翰祥和刘家良导演愿意让她参与所有幕后工作,新人当年抱着慢慢学的心态,她把表演学到了手。

她曾经说过,因为自己的人生比电影还像电影,所以再投入各种角色的时候经常能够将心比心,或将生命中的经验加以复制,制造出真实具有厚度的表演张力

惠英红靠着聪颖好学、肯受苦、悟性高等演出一系列动作武打片被观众所喜爱。

惠英红演起戏来,除了飒爽英姿之外,总是有些沧桑落寞的意味,就算是再强势的女中豪杰,镜头前回眸的一刹,也都会流露出一丝楚楚可怜的风情。或许就是这一点点的幽怨和沧桑,使她不同于一味拳脚交加的武打明星,多了许多值得深思回味的底蕴。

正是这种“我一定要做明星”的决断力,成就了惠英红今天的影后之路

又或者说,70年代的新演员面临的环境并不乐观。动作片没有替身,也没有专业威亚。底片也贵,每一格都是钱,NG超过2次就会被骂。没法即场看回放,于是导演们都采取保守的办法,哪怕一条内容到不过,导演一定会拍N条。

严师出高徒,跟惠英红同批的演员们演技都比较稳定和扎实。

之后她开启了“女打仔”的戏剧生涯。

和众多香港影后不同的是,惠英红的天下是“打”出来的。

22岁那年她以武打喜剧片《长辈》拿下她人生的第一座大奖——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对武打明星来说,这是无比崇高的荣誉,也因此她成为家喻户晓的武打女星代表,红遍大街小巷。

拍摄动作片,与惠英红的设想有偏差。她一直很想证明,“我会演戏。”

在邵氏拍戏的时候,导演就告诉她观众喜欢看她打,不喜欢看她表演。

所以从这时候开始,惠英红才开始尝试转型文艺片之路

有好几次,惠英红争取到了文艺片剧本。《男与女》及《花街时代》都曾经考虑过惠英红。她去片场拍摄了一天,马上就有高层去现场叫停,把她带走。

邵氏电影想要保护自己的资产,对他们来说,惠英红就等于卖钱的动作片。

但惠英红自己并不甘心,待到自己在邵氏的戏少了一些,才有机会去拍到一些喜剧,或者黑色幽默电影。1984年,她接拍的《癫凤狂龙》和张坚庭导演的《城市之光》都不算是她历来的戏路。

《城市之光》的口碑很好,票房也不差。

但她的动作片太多了,拍了几十套动作片才有一部喜剧。

而最困难的是,文艺片导演们本身也有自己爱用的文艺片演员,在他们眼中,惠英红给他们的印象仍然是一个动作片演员

从邵氏离开,她有一段短暂的自由身,之后加入了嘉禾,从古装动作片转向时装动作片,还是要用身体去拼。

惠英红明白动作演员的职业生涯不是很长,没法打一世。但做一个实力派的演员,可以演到中年,老年,职业寿命会一路延长。

“但如果继续做动作演员,你不放弃,别人都会逼你放弃。”几年之后,电影界由动作片转向了其他方向。惠英红慢慢少了片拍。

从过去的女主角,慢慢变成配角和次要角色,她很快感受到落差,一度情绪失控

因为亲友帮助,她逐渐走出情绪困境,为了解自己的病情,还花了9个月读心理学课程,拿了专业执照。2005年,惠英红在无线电视再度出发,给她的剧本多了不少文戏。许鞍华欣赏她的表演,邀请她加入《幽灵人间》,扮演一位妈妈。这个妈妈角色顺利引起了大众注意,也获得金像奖提名。

行内人这才终于意识到,原来惠英红是懂表演的。

在事业达到顶峰的28岁,惠英红决定自费到巴黎拍摄一组写真,想要证明自己也可以走文艺风,一举摆脱武打女星的包袱。

没想到写真集在当时保守的社会风气下掀起巨大负评,事业不但陷入低潮,她“稳如泰山”女一的位置也被拔掉,甚至连富商男友都选择离她而去。

随着年纪越大,接到的角色却越来越次要,受到打击的她决定从大银幕上消失,甚至罹患了忧郁症,40岁那年她最后甚至吞下安眠药自杀,好险被母亲及早发现才救回了一命。

鬼门关走过一回,她也突然觉悟,决定要让自己的人生重新来过一次。她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作为女人,我有自信,可以优雅的老去。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

惠英红的妈妈是认知障碍,五十岁时已经出现病征。她说母亲的病从发生,变化,发展到几个月前去世,所有细节都历历在目。

惠英红说自己的演技就是在生活的点滴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人贵在自知。

惠英红从未动摇,“我一直知道我会表演,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她的表演不是凭空想像。面对一个角色,她每每会认真探索人物个性,遭遇和行为动机。她需要真实地去了解一个人,接触一个人。因为她身边太多故事了。

惠英红有一个大家族,随手已经可以有很多细节可以参考:

“如果要演一个离了婚的人,我家里就有;要演一个脑退化者,我家里就有;要演一个有情绪病,抑郁到自杀的人,我本身就是。”

遇到没法参考的个案,她会搜索自己看过的报导,了解人物的前前后后。其中欠缺的部分,她会帮角色估量,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揣摩角色的想法。

又如她主演的《幸运是我》,惠英红在里面扮演有认知障碍的老人谢婉芬,电影上映后极有口碑。夺得巴塞罗那亚洲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不说,她的演技也得到了国际性的肯定。

“一接到这个剧本,觉得好像是为我写的。”

惠英红的妈妈也是认知障碍,五十岁时已经出现病征。她说母亲的病从发生,变化,发展到几个月前去世,所有细节都历历在目。剧本丰富的细节打动了惠英红:“而且我很有信心,知道自己怎么去演绎这个人。因为每一天都有教科书在我身边,除非我是一个很差的演员。”

那句话是对的:真正有所成就的人,都不会被命运牵着鼻子走

好多演员都羡慕惠英红,这几年不少电影角色都似乎为她度身订做,很有发挥空间。

惠英红忙个不停,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心魔》再度封后,她多了很多机会,多了很多表演空间。

尽管好胜,也开始尝试妥善讲出自己的观点,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剧本。不像从前那样,为了照顾别人感受强迫自己做一些事。她甚至宣布,今后不再打算拍摄动作电影。

所以你才能看到她在《血观音》中那么精湛的演技。

“不是不想拍动作片,而是想拍都拍不到了。”

早期每一个画面都是用身体换来的,她越来越感到身体机能的退化。环境变化了,身体结构变化了,情绪变化了,精神状态也变化了。

“强行继续只会打烂自己招牌,我过去也算是动作片里面的表表者,再拍观众只会记得你现在多差,不会记得当年你多好。”

惠英红想就此为观众留下美丽回忆。

由始至终,她都希望观众觉得她是一个全面的演员

忙碌的工作,让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工作在她看来,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或者是她太喜欢表演。

她说近几年接拍的作品她除了因为剧本好,这几年拍戏比较辛苦,这一刻惠英红却还不想放弃她的表演。为延续下去,她愿意像当年善待她的前辈一样,把学到的经验传递给新人,帮他们顺利拍出新作。很多同辈甚至后辈女演员很可能已经离开幕前岗位,惠英红却仍然想延长自己的表演生涯。

“我会继续工作。直到我觉得不需要继续在工作上寻找自己的定位。”

在这一个瞬间,最应该给她掌声。

也正如她所说:“我所期待的,往往都是我的下一部作品。”

在这一个瞬间,惠英红是贪心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Il9A28BMH2_cNUg4q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