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奥斯卡导演钟爱的长镜头,史诗级影片标配镜头

2020-07-23     赖菽英和趣事

原标题:解析奥斯卡导演钟爱的长镜头,史诗级影片标配镜头

人们对长镜头的第一印象大多是,一镜到底,拍摄中没有cut情况。这也没错,经典作品《夺魂索》和史诗级作品《俄罗斯方舟》就是运用这个技巧将作品一次性拍摄完成。

可我们今天讨论的长镜头,是一种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的拍摄手法。它指拍摄时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就被称为长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例如文场戏的演员内心描写、武打场面的真功夫等,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长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

而长镜头是从长画面演化而来的,上个世纪30年代,法国导演雷诺阿发明了长画面。

通过场面调度拍摄长画面,主张画面的连贯性和叙事的完整性。上个世纪50年代的电影强调反映真实的生活,主张实景拍摄,主张画面写实的连贯性、叙事的完整性。后来,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首次将长画面概括成为"长镜头"理论。

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蒙太奇剪辑手法日趋成熟。"交叉镜头蒙太奇"、"平行蒙太奇"、"杂耍蒙太奇"风靡全球,很多导演都将蒙太奇手法笼统运用在电影基本叙事语法中。

但长镜头理论是对蒙太奇理论的挑战,其创始人是巴赞,推崇长镜头技术和景深镜头的理论,提出按照镜头一段落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拍摄影片。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创作实践中,长镜头在展现完整的现实景象有着优越性,形成一种在电影史上与蒙太奇理论相抗衡的美学原则与美学流派。

巴赞认为:"叙事的真实性是与感性的真实性针锋相对的,而感性的真实性是首先来自空间的真实。"用蒙太奇理论在"讲述事件"时,必然对空间和时间进行大量分割的处理,破坏了感性的真实。与此相反的是,长镜头的目的在于"记录事件",它"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会"在一视同仁的空间同一性之中保存物体"。

巴赞崇尚电影画面的原始力量,他认为,通过不加修饰的画面比解释和阐明含义更需要艺术技巧。因此,巴赞的长镜头理论简直在所有方面都与蒙太奇理论对立。

这时候,大家肯定在想,既然蒙太奇与长镜头是对立的,那它们的区别在哪呢?

1、蒙太奇叙事的目的在于对时空进行分割处理,而长镜头追求时空相对的统一。

2、蒙太奇的叙事性更多地展现了导演的自我表现,长镜头的记录性展现了导演的自我消除。

3、蒙太奇强调画面之外的人工技巧,长镜头强调画面的原始力量。

4、蒙太奇具有鲜明性和强制性,而长镜头具有瞬间性与随意性。

5、蒙太奇引导乃至强迫观众进行选择,使观众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长镜头则提示观众可以自主选择。

长镜头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通过连续变化的拍摄技巧最大限度地记录一个过程和情节特性的镜头形式,是移动拍摄的一种由长画面而形成的镜头。

构成长镜头的要素是短焦距镜头、景别、角度、光圈、连续移动拍摄、多层次动作的一次完成。

而长镜头有三种语言特征,分别是:长时间镜头、景深镜头、变焦距镜头。长时间镜头则是用较长的尺数和时间,对一个物体进行连续拍摄,形成一个完整的镜头段落,用来保持被拍摄对象在时空上的完整性、连续性、真实性。

景深镜头强调空间的整体性,让远、中、近景一样清晰,包含的信息量丰富,可以将整个场景尽收眼底。

那变焦距镜头就是根据需求把表现拍摄目标推远或拉近,把一个大全景变成全景,是中景、近景、特写等不同景别的镜头。

长镜头有三个叙事特点,一是再现空间原貌,保持场景完整,较真实地表现事物,营造一种强烈的临场感;二是渲染角色的情绪,细致地展现角色的心路过程;三是保证事件的时间线是连续的,景深镜头让观众看到了现实空间的全貌与各种事物的联系。

这三点将镜头中的所有内部运动方式统一,使画面自然流畅而又富于变化,在一个镜头中可以变换多种角度与景别,描写环境突出角色,有助于角色情绪的连贯,让叙事动作完整而富有层次地展现出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Hr-fXMBiuFnsJQVbaw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