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段新周,熟悉他的人的都说他能“扑腾”:20多岁干修理工;30岁辞职经商合伙做暖通工程;40岁开始单干开加油站;46岁承包荒山,一下子就扎根阳曲县的荒山里……
在阳曲县“折腾”了16年,今年62岁的段新周做成了两件事:种了20多万棵树;养了200多头牛。他说,做实事,心里才踏实。
30多年的创业路,曲曲折折。段新周20多岁在市区一家集体所有制汽修企业做过修理工。30岁辞职经商,与几个朋友合伙从事暖通工程。1996年,他开始单干,在经园路开了一家加油站,但那时汽车保有量很小,经营得不理想。
转机出现在2003年。当年段新周听说阳曲县在搞宜林荒山拍卖,毫不犹豫报了名,如愿取得阳曲县杨兴乡水头村近20万平方米荒山的经营权。从此,“老段仿佛变了个人,十天半月不回家,整天在山上种树,回到家里开始哼小曲,以前从来不哼歌……”媳妇这样评价他。
刚开始,由于不懂植树造林,段新周在树种的选择上“交了不少学费”。经过林业专家指点,他后来一直采用黑杨等耐高寒树种。“每年种1万多株树苗,现在高度超过10米的树就有20万棵。”看着成材的林子,段新周兴奋地对记者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办养牛场就是打造一个林地养殖的生态链:林间培植牧草-养牛-牛粪施用林地,这样牛和树都长得好。”
养牛之前,段新周在林子里遭遇过一次“滑铁卢”。2014年,他投资数十万元以“基地加农户”形式发展蛋鸡养殖业,但是,一夜之间,一群野生豹猫把老段的鸡舍弄得“千疮百孔”,几百只鸡被吃掉,剩下的几十只受此惊吓连蛋也不下了。不过,乐观的他却安慰妻子:“这说明杨兴乡生态恢复得不错,野生动物又回来了。”
经过此事,段新周明白这里不适合养鸡,最终选择了养牛。”2015年,段新周创立“牛犇牧业养殖场”,从银行贷款数百万元,引进母牛,修建牛舍、饲料仓库和储水池等设施。从20头发展到现在200多头,每年有数十头肉牛出栏,经营步入正轨。
几年下来,段新周学会了给母牛接生、给牛群“烹饪做饭”,过去的汽修手艺又有了用武之地。“人学会的本事不知啥时候就能派上用场。”段新周指着他收购的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说,“这是古董级的拖拉机,我2000多块钱从别人手里买上,改了改,修了修,开起来跟新的没啥分别,我用它碾压草料,给牛儿们备过冬的饲料。”
面对闲置的两间牛舍,段新周满怀憧憬地说:“不出3年,这两间牛舍就会挤满母牛,牧场将满负荷运转,这样就能再开辟3万平方米的林场,周边山色会更绿,氧气更充足……”
王国庆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