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有一座城中村,位于平安县城周边,紧邻109国道,交通便利,地理优势显著,它就是南村。关于南村,很多人想得最多的也许是城镇化建设对南村村民带来的幸福生活,却很少有人得知,在这个村庄里,一些美好的故事更加吸引人……
坐落在南村的平安石林文化园
作为平安镇的一个城中村,南村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综合发展能力上来说,都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南村与相邻的东村、西村、中村均为平安镇的中心腹地,从字面理解,南村与其他几个村子的名称应是围绕某一显著建筑或地理方位而定的。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这个中心点在哪里?有村民认为,南村与其他几个村子应是以平安区中心广场以东,平安门石林公园以西作为中心带,又因109国道贯穿平安区,因此将109国道以南的村子称之为南村,109国道以北的村子按自西而东走向,分别称之为西村、东村和中村。这种说法还有待证实,但眼尖的朋友不难发现,几个村子中唯独没有以“北村”命名的村庄,这也许和风俗习惯或地理分布特点有关系,但究竟是何种原因,人们也说不上来。
和许多村子一样,南村也依据村民的居住位置分为上庄和下庄。上庄以王姓、马姓、星姓居多,下庄则多以李姓、朵姓为主,多年以来,上庄和下庄的村民团结一心,安守本分,和谐相处。
南村作为平安区城中村之一,由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早在以前,有想法有胆识的村民便瞅准时机,利用地域优势,在农闲时外出打临工、搞副业,村子里还兴办砖瓦厂、粉条厂、网围栏厂等,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村民的日子逐渐富裕了起来。
猫儿沟
和几位村民闲聊中得知,在南村有个猫儿沟,不仅景色优美,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
猫儿沟,顾名思义,应有很多猫。但其实不然。据南村村民马老汉介绍,这条沟里野猫其实很少,之所以称之为猫儿沟,是因为一个美丽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名村民曾进山砍柴,却因为山路崎岖,草木茂盛而迷路了,直到夜幕降临,这位村民独自在山中转了一整天还是没能走出去,又累又饿。心想,今晚怕是要成为山间野兽的大餐了。就在此时,一只白色的猫出现在他的面前,定定地看着村民,约莫过了几分钟,白猫“喵呜”了一声后转身走了,走几步就回头看一下村民,嘴里不时地喵呜喵呜叫着,仿佛在召唤着他。这位村民心想,反正已经困了这么久,不如跟着猫走,兴许能走出去呢。于是打起精神跟在白猫的后面走着,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在天快亮的时候走到一处深沟,这时,白猫再次“喵呜”了一声,一转眼就没了踪影。村民仔细一看,沟对面不就是自己的家吗?直到那一刻,村民才恍然大悟,这只白猫是来救自己的。之后,村民将这件事告诉了村里其他人,大家都觉得这件事儿很神奇,尤其是那只白猫,肯定是神灵幻化成白猫来救他的。次日,大家再次进山寻找白猫,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于是,村民们更加坚信他们的猜测,此后,这条沟就得名猫儿沟。尽管这个故事,马老汉也是从其他上了年纪的老人口中得知的,由于是口口相传,早已无法探知它的真实性,但故事本身的寓意不是很美好吗?
如今,这条沟已修建成一条拦洪堤坝,定名为南村泉水河沟1号坝,总库容为58.8万立方米,主要用于拦蓄洪水,减少灾害,拦截泥沙,防止沟道侵蚀,减少水土流失。该堤坝从平安区大红岭自西而东一直延伸到深沟底,最终汇合至湟水河。马老汉说,他小的时候,曾经因一场几天几夜的暴雨导致村子里发大水,当时洪水就是从这条沟引流出去才避免庄子里的人畜遭殃。
南村泉水河沟1号坝
说起水,不得不说一说南村的两处泉眼。一处泉眼的位置大约位于平安区平安大道民和路十字路口东北角方向,如今因城镇化建设发展,早已找不到泉眼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笔直的柏油路。据附近村民回忆,该处泉眼泉水清澈,口感醇香,且长年累月流淌,南村上庄村民几辈人都是靠这处泉水赖以生存的,在上世纪那个饮用水缺乏的年代,这处泉眼无疑发挥了它的极致作用,造福了村民。
另一处泉眼,位于平安门石林公园处,和上庄的那处泉眼一样,单从生存的角度而言,它同样承载着解决下庄村民几代人吃水用水的重任。尽管这口泉眼如今早已卸下重任,被另作他用,但对于它的贡献,村民无不感恩于怀。
整齐干净的南村一角
不仅如此,村子里但凡有人去世,下葬前一天,送葬队伍一定要前往下庄的这口泉眼处取水。村民喝了一辈子村子里的泉水,去世后,子孙也要再舀上一碗泉水,泼洒在逝去人们的往生道路上,祈祷他(她)们早登极乐。这一习俗直到现在依旧保留着。
可以说,两处泉眼不但物尽其用,见证了一代代南村人的成长,如今更是见证了南村的发展和变迁。(记者 马正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