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端》从两处细节找到王兴德和陶映红“密谋”的暗示,经过多次“循环”查验,李诗情和肖鹤云已经锁定了“浅水狼”,她就是拿高压锅上车的阿姨陶映红,并且亲眼见证了陶映红的疯狂和她启动高压锅炸弹的过程。
想要试图结束“循环”,那么李诗情和肖鹤云必须要阻止这场爆炸,尽可能救下更多的人,这就要思考陶映红为什么会在公交车经过大桥的时候启动,她为什么启动,有没有帮手呢?
陶映红是和拿行李箱的大叔在同一个站点上的车,之前两个人一前一后上楼梯的时候,陶映红因为上的慢,看到后面的大叔还非常小心地让了道。
由此可见,陶映红是一个没有丧失理智的女人,她针对的也不是某个乘客,并且也不想伤及无辜,对身边的人没有仇恨,这或许也说明了为什么要在大桥上面启动,这个地方似乎最能够减少伤亡,并且视野宽阔,足够让更多人去见证。
45路公交车是15分钟一趟,并且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走固定的路线。
从人的角度来看,车上的乘客都是随机变量,处于工作日,李诗情数次看表发现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日期是五月九日星期四。
下午1点到2点之间也是乘客最少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上车的乘客也表现得非常慵懒,陶映红内心还是想要避开更多的人才选择这个时间。
但是,车上的司机似乎并不是随机变量,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发生,司机这个时间是不会改变的。
从除人以外的角度来看,车上的乘客,司机都是一个变量,唯有公交车这个物品是一个固定值,也或者说是公交公司,还有大桥。
综合以上两个角度,抛开意外引爆的情况,陶映红的目标似乎就锁定在公交车司机王兴德,45路公交车,公交公司和大桥这四者之间,因为这四个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其中以大桥为目标的可能性最小,王兴德次之,陶映红无论是选择的时间还是地点,都是想要减少伤亡,所以在公交车上引爆又显得不合理,对司机太有针对性了,除非是完全的随机选择。
那么又出现一个疑问,既然陶映红想要减少伤亡,目标也不是公交车司机,他难道真的是随机选择的吗?
其中有两处细节值得注意
拿行李箱的大叔和陶映红一起上的车,上车的时候,拿行李箱的大叔在前面,并且公交车到站的时候司机并没有立马打开车门,拿行李箱的大叔连着敲了两次门,司机王兴德才慢悠悠地打开了车门。
一个公交车司机这么慢地打开车门就显得非常不合理,他似乎不太想让车下的人上车。
看陶映红的眼神也具有故事性
在肖鹤云和李诗情确定陶映红是凶手的时候,没想到陶映红留着后手,身上还带着刀,所以他们俩想要阻止的时候却被杀害。
就当肖鹤云想要放弃,李诗情还想再努力一次的时候,陶映红被肖鹤云反杀,两人迅速逃离的公交车,没想到公交车还是爆炸了,这难道是陶映红弥留之际最后的挣扎吗?
从画面来看,启动高压锅炸弹的手非常干净没有血迹,陶映红被肖鹤云反杀的时候,她一定会首先捂住受伤的地方,她手上必然会有血迹,这只没有血迹的手也更像是一个男人的手。
肖鹤云和李诗情逃离现场的后,司机王兴德也从座位上向后排移动,车厢内好几次打架,并且其中一次“循环”当中肖鹤云被刺杀,李诗情被杀的时候,王兴德都坐在原地没有动,这一次却出现了反常的举动。
所以,启动高压锅炸弹的就是公交车司机王兴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拿行李箱大叔上车的时候他没有立即开车门,就是在犹豫是否上陶映红上车。
浅水狼行动失败,深水狼浮出了水面
这两处的细节充分表明了王兴德和陶映红是“密谋”的共犯。
回忆之前的“循环”,张警官曾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李诗情和肖鹤云在一个不合理的地方下车后,公司车启动的速度变快了,当时李诗情和其他人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揣测司机在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停车,启动快是为了想要追回耽误的时间,其实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王兴德害怕会伤害到李诗情,他对这个女孩是有好感的,下意识地加快速度就是想要让爆炸离这个女孩远一点。
还有一次“循环”,李诗情及时报警,警察伪装拦截,成功上车检查,但还是没有阻止爆炸,小江也牺牲了,小江在拦截公交车的时候,似乎就感觉到王兴德不愿意开车门,他看小江的眼神都很特别,完全不像是一个愿意配合的司机,更像是掌握生死搏的无情判官。
不断地“循环”,李诗情和肖鹤云也在不断地接近真相,王兴德和陶映红身上的疑点也会越暴露越多,只有找到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似乎才是阻止爆炸的发生,停止“循环”继续。
阻止爆炸发生的关键点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仇恨会让王兴德和陶映红这么做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9bc8a15b371bcb52d78eece29cf9c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