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大结局:诸葛亮惜败失二将,郭淮小胜,冯膺笑到最后
诸葛亮最终失去了两员得力干将,一个是李严,另一个是陈恭,这两个人都不是忠于诸葛亮,他们的本心一定是忠于蜀汉,忠于兴复汉室获得一个安稳的生活。
郭淮的“青萍计划”最终的目的就是分裂李严和诸葛亮,最终导致蜀汉分崩析离,曹魏实现天下一统,但因为在陈恭身上的失误,也导致了“青萍计划”没有达成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虽没有看到完美的计划结果,却也在计划当中分裂的李严,导致李严成为了“叛徒”,同时也让诸葛亮的二次北伐草草收场。诸葛亮千算万算,依旧没有算到冯膺和杨仪之心。
冯膺才是最终的“大赢家”
从一开始,冯膺派荀诩杀白帝就是一个完整的阴谋,冯膺笃定荀诩不会杀了“叛变”的白帝陈恭,也完全摸清了荀诩这个人的“小”聪明,明白荀诩一定会预料到陈恭没有叛变,一报恩情还一报恩情,加上兄弟之情,所以,后来陈恭也不会杀荀诩。
原本的计划就是冯膺应该背负的魏谍之罪,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换成了陈恭,陈恭在某种程度也推动了自我的消亡,从翟悦之死开始,陈恭就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很难说谁技高一筹了,但似乎所有人都完成了内心想要完成的使命。
整个计划当中,诸葛亮完全成了局外之人,杨仪和盘托出的时候,诸葛亮还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他的本心不想有内部的争斗,李严虽与之作对,可他对蜀汉的本心是善的,如果李严真的不可信,那么也就说明了刘备也看错了人。
杨仪和冯膺的计划当中,似乎也架空了诸葛亮,他们二人小小的计谋就除掉了李严大将军,也让诸葛亮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为什么第二次北伐当中李严敢动粮草。
从这个计谋来看,这二人绝对比李严更具危险性,他们的各种算计打着兴复汉室为了蜀汉好的旗号各种“铲除异己”,若是有一点点私心,诸葛亮同样也会被他们二人算计,这一次李严的事件,他们也有了诸葛亮的软肋,诸葛亮也差点成为了罪人,杨仪和冯膺的职位也愈发的巩固。
陈恭替冯膺去死,荀诩远走东吴执行下一个计划,冯膺稳坐司文曹曹掾之位,一切看似归于宁静,但诸葛亮真的要放过冯膺这样的人吗?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么久以来,无论是蜀汉还是曹魏,他们不缺少了文官智谋,反而一个武将其实更为主要,算计这件事,没有人能够站在最高点傲视群雄,唯有敢于冲锋在前的大将最终才能定江山。
杨仪和冯膺以兴复汉室为名,除掉的不仅仅是李严,而是警示了更多敢于给诸葛亮提出不同意见的老将。
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方式对兴复汉室百害而无一利,这二人也让诸葛亮的北伐没有了内部阻力,但是北伐这真的是蜀汉唯一的出路吗?如果不是,那么杨仪和冯膺就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风起陇西》的大结局完整的胜利者只有冯膺,巩固了地位,同时也在内部和上级削弱了他人对自己的影响,最后的一步让荀诩出走东吴,他未尝不是步了陈恭的老路,在冯膺眼里,荀诩和陈恭还有其他的游枭都能成为被牺牲的“小人物”,也正是孙令看到了冯膺智谋和远瞻,他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这位姐夫。
如果《风起陇西》还有第二部,那么无论结局和过程如何,谁和孙令走得近,那么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如果不是杨仪告知事件的完整脉络,诸葛亮真的不知道李严做了什么吗?
荀诩最后逃出来的那一幕,有没有“肖申克的救赎”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