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进京赶考”的第一站!

2023-12-28   北京交通广播

原标题:这里是“进京赶考”的第一站!

导 读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北京交通广播《徐徐道来话北京》栏目本周特别为听友们带来系列节目《毛泽东同志在北京》。

青年毛泽东曾经两次来到北京,第一次从1918 年8月19日至1919年3月12日,停留了206 天;第二次从1919年12月18日至1920年4月11 日,停留了116天。1920年4月上旬,毛泽东与湖南代表们在景山东街的中老胡同内开会,会议决定结束在京的驱张活动,各代表分别前往武汉、上海、广东等地继续开展驱张运动。4月11日,毛泽东奔赴上海,结束了他的第二次北京之行。当他再次踏上古都的土地时,已经是29年后的1949年。2023年春,“赶考之路”旅游路线正式连线推出,清华园火车站—香山革命纪念馆—香山公园双清别墅--颐和园益寿堂等红色展馆,已经连线成片,成为北京西部探索红色文化的重要线路。而现在的这些展馆,就是毛泽东主席1949年“赶考之路”进驻北平的主要地点。

当年进驻北平,毛主席为什么选定清华园车站下车?颐和园的益寿堂为什么被誉为是进京赶考第一站?当年在颐和园益寿堂又出现了什幺小插曲?

“赶考之路”红色路线当年发生过什么历史事件?

1949年3月中旬,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闭幕后,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战略思想的毛泽东主席,实现了他的夙愿,提出要大踏步地前进,到北平去!毛泽东风趣地说:“走啦,咱们这是进京赶考!” 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为迎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北平,先期抵达北平的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与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召集平津铁路局局长郭洪涛等有关同志开会。会后又赴西直门、清华园两车站实地查看,认为西直门车站复杂,汽车过多,清华园车站虽小,但适合于警戒,比较安全,最终确定中央领导人乘坐的列车直达清华园车站。

其实早在2月初,李克农就带领12人的考查小组来到北平,在北平市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程子华陪同下到香山勘察。2月9日,李克农报告中央,认为把中央临时驻地定在香山是适宜的,并且,林彪已经同意调吴烈师为警卫部队,已经调派2个连的工兵修理房舍、修筑防空洞工作。李克农在电报中还建议,中央驻地对外简称“劳动大学”。

3月21日,叶剑英、李克农就赴平沿途工作部署给周恩来发请示密电,建议中共中央到达涿县后改乘火车到北平。24日晚,叶剑英、滕代远从北平赶到涿县,迎接中央领导人。

清华园车站侧面 李瑜 摄

1949年3月23日上午11时,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的车队从西柏坡出发。3月25日凌晨2时,毛泽东等领导登上开进北平的火车。火车是3列,毛泽东乘坐的是第二列。

当年的清华园车站属于三级车站,配套设施比较简陋,周围只有一个站台和一个售票房。乘客买了票在车站门口等待上车,车站周围就是农民田地。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同志从西柏坡迁往北平,从涿县乘坐铁路专列进京,并在清华园车站下车。这里也因此成为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第一站。

当时,毛泽东等人在北平清华园车站下车时,没有欢迎仪式,没有夹道迎接的人群。据毛泽东秘书叶子龙回忆,有关人员曾经准备在党中央入城时组织一个气派的欢迎仪式和盛大的庆祝大会,被毛泽东否定了。

车站像往常一样,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谁也没有注意到,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一行,从这里悄然进京。毛泽东下了火车,改乘汽车,直接来到颐和园。

凌晨6时,毛泽东的专列到达北平的清华园车站。这个站点很破败,但为了安保需要,叶剑英、李克农特意选择此地作为转换站。

毛泽东第一个走下火车,受到在此等候的聂荣臻、彭真、李克农等的热烈欢迎。毛泽东没有在此休息,立刻乘汽车前往颐和园。到达颐和园后,毛泽东一行进入景福阁休息。

颐和园万寿山东部山顶上的景福阁,初建于乾隆年间,原名叫昙花阁,是个礼佛场所。咸丰年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为单层三卷歇山式,改叫景福阁。慈禧太后曾在此观雨、赏月,接见外国使节。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景福阁聚齐后,便移师东边的益寿堂。益寿堂是一所四合院式建筑,5间北房,其中3间临时作为会客室和饭厅。屋里放着3张大圆桌,桌子上铺着洁白的桌布,上面放着餐具、酒杯,还有两瓶白葡萄酒。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叶剑英、彭真、聂荣臻、陆定一和李克农等领导,围坐在大圆桌边。另外两张大圆桌,坐的是工作人员和首长们的家属。叶剑英举起酒杯说:“请主席喝杯酒吧,今天是很值得纪念的日子,应该喝一杯。”毛泽东笑着说:“好,咱们都干了这一杯。”

毛泽东一边吃饭一边问:“这鱼是什么地方养的?很好吃。”叶剑英答道:“这是昆明湖里的鱼,味道非常鲜美!”

可是,关于毛泽东进城是否顺利吃上了饭,还有另外一说,如叶子龙口述、温卫尔整理的《叶子龙回忆录》就这样写道:

进入颐和园,毛泽东提出散散步。在昆明湖边他发现偌大的公园空空汤汤的,竟没有一个游人,就问:“公园里怎么没有游人啦?”

我回答,为了首长的安全,今天公园不开放。

毛泽东不高兴了:“公园不是私园,没有游人像什么样子。好了,不游了,不游了!”

毛泽东来到益寿堂休息。他说肚子饿了,要吃饭。说来奇怪,快到中午了,这里既没有准备饭菜,连个工作人员也见不到。房间里有一个煤炉,但看上去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生火了,大家都冷得要死。

我们马上开始生火,准备做饭。但是炉子怎么也点不着,还弄得到处都是黑烟,几个人都成了黑脸包公,也无济于事。这也怪不得大家,过去我们都是用柴灶做饭,谁也没有见过这种铁炉子。毛泽东显然还在生气,他很不客气地说:“叶子龙,你们怎么连炉子都生不着?统统撤职!

我心里觉得委屈,人家从来没干过这活,这种火炉都是第一次见,谁知该怎么摆弄这铁家伙?我采取的方法是:先把煤块放进炉膛,再把木柴放在煤的上面。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事倍功半了。

因为毛泽东饿着肚子,我也顾不得别的事了,赶紧跑到街上,买了许多芝麻烧饼和熟肉来。回来一看,不知谁已把炉子生起来了,火很旺,水也烧开了,屋子里挺暖和。几个工作人员与毛泽东一起围在炉边吃了一顿烧饼夹肉。

毛泽东显然消气了,他从炉台拿起一个烤得焦黄的热烧饼。掰开,手抓了几块肉放在里边,吃着说:“子龙!你很会采购嘛,这是京城的名吃呢!我30年前在北京时,经常吃的。”

可是我还在为刚才挨批评不高兴,饭也没吃好。

叶子龙的回忆也得到《杨尚昆回忆录》为佐证。杨尚昆回忆说:“中午,叶子龙来电话,让我立刻去颐和园益寿堂。我赶到益寿堂时,只见空荡荡的冷屋子里,没有床铺,没有沙发,只有用木凳搭成的铺位,铺上被褥,供他们午休。”杨尚昆还说,看到这些,对他很有警示作用。在检查完阅兵式后,他立刻赶回香山,再次检查准备工作。“因为在益寿堂的休息室里看到事先没有准备餐饮和休息的床铺,所以急于回到香山检查这些细节。遗憾的是,这一来我没有能够参加中央入城检阅这一次盛事。”

下午3点,毛泽东等吃完午饭后,坐汽车赶往西苑机场。在出颐和园大门时毛泽东见公园外马路上行人、马车多,汽车少,和延安差不多,表示大家一定要努力,改变旧中国的落后面貌。他说:以后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乘车方便了,来游览颐和园的人也就多了。这样一来,既是为人民办了好事,国家也有收入呀。这一路上都是行人、马车,没有多少汽车嘛。这一路上看到的汽车,还没有在延安路上看到的汽车多呢。我们这样一个古老国家,北平又是几个朝代的古都,现在还是这么落后。以后这种落后的局面一定会很快改变的。

益寿堂晚宴及晚宴后的小插曲!

1949年3月25日下午5时,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等在西苑机场同前来欢迎的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1000多人见面,并乘车检阅部队。

晚上,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共中央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从全国各地赶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并共同商谈至深夜。据《柳亚子日记》记载,当晚参加宴会的主方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李维汉等领导,客方有柳亚子、黄炎培、沈钧儒、马叙伦等民主人士。有关的工作人员事先将益寿堂附近地域进行严密布防和仔细探察,由于时间紧迫,负责排雷的战士和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手挽着手,用拉网的方式对附近的山坡、道路等建筑进行严密检查,以确保中央领导及民主人士的安全。

关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在阅兵式后再回益寿堂休息、晚宴的事,也得到任弼时秘书师哲的证实。师哲在回忆录里说:

下午5时,毛、朱、刘、周、任出席在西苑机场举行的阅兵式,受到北平各界群众代表和民主人士的热烈欢迎。晚上,李克农安排中央机关人员进驻香山,而让毛主席住在颐和园佛香阁的一楼,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住在万寿山下。佛香阁大而无当,加上行军的劳累和欢迎会上的兴奋,主席没有睡好。第二天,毛主席搬到香山别墅。

不过,杨尚昆日记中曾有“夜深始回”的记载,这与师哲回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25日晚住在颐和园有些差异。

时任北平市公安局机关党委书记的刘涌回忆说,毛泽东与十几位民主人士商谈结束时,已近深夜12点。散会之前,毛主席的司机肚子疼,担负中央领导人在北平活动随卫工作的北平市公安局秘书长刘尽中想已经深夜了,中央领导同志不会走了,没有请示就把司机和防弹车放走了。没想到司机刚走,周恩来下令马上准备汽车去香山,刘尽中十分焦急,忙对周恩来说天这么晚了,荒郊野外这样大的车队出了问题不好办,是否还是住在这里不要走了,但周恩来口气十分坚决,指示立刻走。刘尽中只好把毛泽东让到周恩来的车上,并对周恩来解释了毛泽东的专车已经开走的原因。到了香山,周恩来把刘尽中专门叫到一个没人的小树林,询问情况,刘尽中解释说以为天这么晚了,路上不安全,会住在颐和园。周恩来对此进行了严厉批评。后来,“做警卫工作必须加强请示报告”成为警卫工作的一条纪律,一直保持到现在。

夜色朦胧,寒气袭人,北平西郊一片寂静, 晚宴结束后,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的车队安全到达香山,毛泽东住进双清别墅休息,从此中国共产党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执政历程。

内容来源:BRTV徐徐道来话北京

编辑:盖盖

值班主编:车水

监制:赵鹏

点个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