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冬春季食源性疾病防病提示

2024-01-18     全科与心理

原标题:如何预防冬春季食源性疾病防病提示

冬春季天气寒冷,温差大,在做好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同时,还需留心冬春季食源性疾病。近日,江苏疾控发布相关防病提示,一起来学习。

预防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冬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多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最常见的感染高发场所。

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主任医师马恺介绍,感染诺如病毒一般症状就是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我们整个人群对诺如病毒是普遍易感的。儿童、老人和一些免疫缺陷者,更容易感染。

专家提醒,诺如病毒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引起诺如病毒感染的食品主要包括:贝类(如:牡蛎、贻贝)、水果(如:草莓)以及绿叶蔬菜等。预防诺如病毒感染,要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特别是要做到饭前便后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瓜果蔬菜要彻底洗净,牡蛎贝类等食品要蒸熟煮透,不喝生水等。

“如果感染了诺如病毒,在患病期间,尽量避免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处理病人的呕吐物要戴上口罩、手套,并进行消毒清理。”马恺说。

预防致病性微生物污染

虽然低温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是三明治、肉夹馍、汉堡等冷食类食品因原料污染、交叉污染、储存不当等原因,仍容易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

这些食品的加工要把好“原料关、加工关、冷藏关”三关,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及生长繁殖。

预防自制药膳药酒中毒

民间有用乌头、钩吻等制备药膳食品和泡制药酒来治疗风湿疼痛相关疾病的传统。但由于普通炖煮加工方式难以破坏这些有毒植物毒素的毒性,特别是乌头碱易溶于酒精,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中毒。

应提高对乌头、钩吻等中毒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制备药膳食品一定要在中药师或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买不喝来路不明或乌头、钩吻泡制的药酒。

来源: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健康中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90e9e884274a90967a5fdc1c6fe97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