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同治十三年的一天,天津的李府中弥漫着一股低气压。李鸿章寻常总是精神抖擞,今日却面色阴郁地躺在床上,他的老寒腿又犯了。
“又犯腿痛了,当日被洪秀全的农民军射伤,子弹还留在腿骨里,每当天气变化腿上那块就是隐隐作痛。”李鸿章揉着酸涩的小腿,脸色难看。
这时,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李大人,奴才刚从京城赶来,奉太后之命,让您速速回京城商议军政大事!”
李鸿章惊诧不已,这几个月他一直在向慈禧太后要军费无果,没想到太后忽然召见。
“好!速速准备,我们立刻启程北上!”李鸿章忍着腿疼下了床,命人准备了行装,就向京城进发。
一路奔波终于赶到京城,李鸿章来到太后面前拜见。“臣李鸿章叩见皇太后陛下!”只是话音刚落,李鸿章就瞪大了眼睛,只见太后的身边站着一个国色天香的少女。
“李臣,朕知道你的腿寒症又犯了,这次朕就不与你谈公事,只送你这宫女红儿安抚你的寂寞。”慈禧太后神色淡漠地说道。
李鸿章大惑不解,自己不过是条腿寒症犯了,让太后大老远把自己召来,结果居然不给药,反而送了个美女。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用意!
看出李鸿章的疑惑,慈禧太后开口解释道:“李臣你现在正值年老气衰之际,这些军国大事就交给年轻人去办吧,朕已经在考虑让翁同龢接替你的事了。你就安心养老,跟红儿过日子罢!”
李鸿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太后是想让他退休,这下自己的上进之路也断了,若不接受红儿就是抗旨,若接受红儿,自己就真的要被监视了。
慈禧太后的用意,似乎是在暗示李鸿章:你的权势已至顶峰,现在是时候退下来,享受晚年生活了。这与《雍正王朝》中雍正帝送美女如月给邬思道的情节颇有相似之处。慈禧通过送美女的方式,既显示了关怀,又暗中监控,确保李鸿章不会再对她的权力构成威胁。
李鸿章在此时的心情可谓复杂至极。他曾向恭亲王奕䜣请教对策,奕䜣的回答更是让李鸿章心灰意冷。
奕䜣听到李鸿章的诉苦后,轻笑一声说:“李兄,你的权势跟我这个皇亲国戚比差得远了,军政财务大权都揽在你一个汉臣手里,你还想干什么?我最了解我的这位嫂子了,她心思极其狡猾,千万不要与她争,就服从罢了。”
李鸿章一听这话更加醒悟,果然是慈禧太后存了害自己的心思,整整忧心了几天,直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年迈的李鸿章才重新振作起来,带领北洋水师全力反击。然而大势已去,李鸿章此后政治生命一蹶不振,最终北洋水师惨败,中国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
1896年,李鸿章出访俄罗斯,俄罗斯财政大臣塞吉·威特对他的评价颇为正面,认为李鸿章虽未受过欧洲教育,但其头脑清晰、善于观察局势变化,对中国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评价与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的评论形成鲜明对比,梁启超赞扬李鸿章的勤奋与执着,却也指出其不学无术、不敢破格的短处。
李鸿章的一生,虽然在权力的巅峰中度过,但他的遭遇也体现了晚清政府的悲剧性局限。在慈禧太后的影响下,李鸿章的政治生涯被迫走向了终结,他的许多雄心壮志最终未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