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光几百亿,董事长跑了?最残酷淘汰战正式开打

2023-10-18     抱朴财经

威马,一匹威风凛凛的马,已经变成了微马(微小的马)和危马(危险的马)。

作者:施南(抱朴财经评论员)

一家新能源车企业走到了悬崖边上,它的名字是威马,当然,它对外宣称正在积极自救。

9月10日,威马创始人沈晖在微博发帖:“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纽约。好事多磨,静待花开。”可是,他当时的IP显示是在北京,谁在帮他发微博?

很多人还没明白是啥意思,结果一个月之后的10月10日,媒体传出消息: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正是威马汽车自身。办理法院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公开资料显示:沈晖于1970年1月出生,加拿大国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结构工程硕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商学院MBA。

威马汽车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告知函称,威马不会躺平,更不会倒下。

但是确实有威马车主发现手机蓝牙钥匙、远程控车功能网络异常无法使用,车机系统的部分功能也失效了,一台智能汽车秒变智障车。

威马车主发现手机蓝牙钥匙异常

很有意思的是:10月18日,威马发声明否认申请破产,也不存在创始人跑路海外的情况。

01 创世人确实在海外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是直接摆事实吧。

首先,沈晖在国内还是海外?

这一点是有共识的,大家都认为沈晖在海外。网友和威马车主都说沈晖跑路了,但威马官方的说法是“公司创始人沈晖于1991年赴美留学,在欧美多地工作和居住多年,近期工作重心以海外事项为主,因此不存在公司创始人跑路海外的情况”。

我分析一下:威马官方的意思是,沈总在海外,但你不能说他跑路了,他反正就是在海外,也许下周就回国。

你们觉得这个分析怎么样?客观公正吧。

其实,为了安抚人心,沈总只要回来一两天即可,回吗?

那么,威马有没有申请破产重整?网友和威马车主都说“有”,威马官方的说法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经上海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预重整阶段。预重整不同于破产重整,是在企业面临困境的早期阶段进行的自救行为,旨在通过重组债务引进战略投资人,避免破产,实现重生蜕变”。

其实,是破产还是预重整,大家并不关心。大家关心的是,威马还有钱吗?能继续运营吗?

如果破产有助于继续运营,那就破产吧,如果并非如此,其实换个名头,意义不大了。

还有,威马官方也承认“国庆之后,车机内的部分app确实出现了使用异常情况”。

虽说在48小时之内解决了问题,谁能确保以后不发生类似事情?

关于钱,威马官方也有说法:“目前网络上传闻的威马融资400亿等信息均为不实信息,多数报道混淆了融资金额与债权以及债务金额。相关融资及经营情况公司曾在招股书中公开披露”。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媒体说融资410亿,目前还剩多少?说花光几百亿,一点不夸张吧。

如果公司还有足够的运营资金,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

至于说威马官方表态:“目前威马汽车正处于预重整关键阶段,公司将尽最大努力保障用户、员工、供应商、经销商及投资人的权益,感谢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这个已经不重要了,大家都知道只是表态而已,如果整个盘子融不到钱,销量也起不来,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何况,创始人都不在国内呆了,这意思是很明显了,不怪人家关注你。

02 威马曾名列新势力第一梯队

创始人沈晖何许人也?据说年薪12亿?

他的名头很响亮,我抄一下简历:

曾任博格华纳集团中国区总裁、菲亚特集团中国区副总裁;2009年至2014年12月任上海吉利兆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任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任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集团CEO,2015年12月至今任威马智联科技宜兴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16年5月至今任威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是懂汽车的,可是他把自己和威马都玩垮了。

2015年,威马汽车成立。百度、腾讯、红杉资本、上汽、SIG海纳创投、合肥国资、衡阳国资、广州雅居乐以及港资都投了钱。

你说你老老实实做研发,打造出差异化竞争模式,节省钱做营销,一点一点进步不就得了。

但是,沈晖浮躁不肯等,一切都是大干快上,即“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这句话其实是后来造车者许家印的经典语录,但是先行实践者是沈晖。

威马一上来就专攻网约车市场,其甲方是网约车运营商,这是没有护城河的,很快被其他车企超越,因为后来者只要价格、技术、质量性价比占优就可以抢走订单。

威马的技术基本都是DIY的,没有特别突出的特点,或者说,威马并没有在技术上花太多心思。这是它和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的不同。

用户中心外包,导致质量、口碑一言难尽。

营销方面太大手大脚,请了汪涵、张柏芝、华少、董子健、钟楚曦、萧敬腾、撒贝宁、李思思站台,花钱不少。

蔚来的李斌、理想的李想、小鹏的何小鹏以及问界的余承东都是自己出面博流量,因为够省钱。

蔚小理在刚起步时,均选择代工生产,轻资产模式运行,而威马却上来就一口气建了三大生产基地,“烧钱”速度一流。

没有技术支撑,服务一般,营销、建生产基地太烧钱,销量上不去,这就麻烦大了。这情况和房地产企业加杠杆造了一大堆房子卖不动是一个道理。

媒体报道“威马汽车融资超410亿”,曾与蔚来、小鹏齐名,一度处于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乘联会数据显示,威马2022年累计销量为29450辆,月均销量仅2450辆左右。到今年,该数值已经归零。

有威马离职员工发布相关视频显示,威马汽车办公室内部早已无人办公,遍地都是办公垃圾。

在此之前,威马曾连续三年出现巨额亏损,2019年~2021年,该公司净亏损分别为41.5亿元、50.8亿元、82.1亿元

威马,一匹威风凛凛的马,已经变成了微马(微小的马)和危马(危险的马)

2022年9月26日,“威马年亏82亿创始人年薪12亿”的词条冲上了热搜,据说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的薪资在2021年高达12.617亿元。

媒体调查发现,他的工资没那么高。

威马汽车提交给港交所的招股书显示,沈晖2021年度的酬金为12.617亿元中,薪酬及花红为201万元,其余12.597亿元均为“受限制股份/购股权开支”。然而,在这超12亿元的年薪中,沈晖的薪酬仅201万元,其余均为其所持股权的价值。

03 尾部企业挣扎求生

威马的事情已经出了,我们要警惕什么?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意味着极少数尾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完全顶不住了,沈总到海外办公,但是他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所以,对那些尾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某些城市的有关机构、部门一定要提高警惕,早做防范,千万不要因为要急于招商,听到个新能源车企业就扑上去,有可能扑了个寂寞,也有可能扑了个麻烦,还有可能扑一身债务。

新能源车行业已经杀成了红海,赚钱不易。

汽车之家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受降价潮影响,整个汽车销售价格在持续下滑,汽车零售价从3月的平均20.57万元下降到7月的平均19.27万元,单车均价下降1.3万元。8-9月的降价还在持续,预计未来汽车平均零售价还会持续下滑。

真正赚到钱的就那么几家,卖一台车赚几千块就很厉害了,有些市场上大名鼎鼎的品牌为什么只公布营收,不公布利润?因为利润是负数

说几个基本事实,都是来自媒体报道。

今年2月,《豹变》实探位于温州瓯江口的威马汽车温州基地。偌大的基地几乎空无一人,车间前台考勤表显示,2022年11月以来,车间已经处于半停工状态,特别是12月前半月,只有5天有员工打卡,每次一人,停留时间约半小时左右。

威马整车发货中心停车场,没有停放一辆车。《豹变》作者周可 摄

10月17日,腾讯新闻《远光灯》独家获悉,目前处于破产重整过程中的威马汽车仅剩800余名员工,且已停发工资超4个月。

威马汽车大厦已经大门紧闭,并在门口张贴了搬迁告示。图源:腾讯新闻《远光灯》

《电动汽车时代》报道:9月,威马汽车负面信息频出,包括总部因长期拖欠租金被物业收回、拖欠248名员工共计约 1339 万元等。与此同时,在一些平台上,关于威马汽车的投诉急速增长,例如售后无零配件更换等。

《时代周报》报道:8月,威马所持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的60亿元股权被冻结,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是威马黄冈工厂的主体。

对于个人购车者来说,新能源车当然可以买,但是请你们一定要买大品牌,最好是前几名,千万不要把好奇心用错地方,心存侥幸去买一些小众品牌。小众品牌之所以小众,大概率是因为它存在短板,而且难以改善。

买了个小众品牌,你有可能睡觉都睡不好,因为,可能你一觉醒来,智能车变智障车,智能车变超级大板砖,只能推着走。

复杂的形势之下,消费者的钱会迅速投向头部几个企业,然后形成“马太效应”,尾部几个企业就是挣扎求生了。

所以说,新能源车市场最残酷淘汰战已经正式开打了,打响信号弹的就是威马创始人沈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725a6efb09cb45aec0d107c690aad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