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师折戟萨尔浒,本应天下无敌,为何最后三百将军殉国?

2023-12-18   车解读

原标题:大明王师折戟萨尔浒,本应天下无敌,为何最后三百将军殉国?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四大最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以及萨尔浒之战。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爆发于明朝万历年间,此时后金势力不断崛起,严重威胁了明朝在辽东的安全,不少边镇被袭击破坏,大量边民被杀害或掠夺为奴,在此情况下,明朝万历皇帝决定抽调大军一举击垮后金,铲除这股势力。

经过战前准备,明朝兵部左侍郎杨镐为总指挥,麾下有四路明军,分别是杜松,刘挺,李如柏,马林。士兵来自于全国各地,其中还有4000精锐的浙军士兵。说起这杨镐杜松这五人,都是大有来头,杨镐参加过朝鲜战争,担任后勤部长一职时立过大功,杜松战功卓著,被少数民族敬为“杜太师”,刘挺乃是明末第一猛将,刀重120斤,李如柏是辽东总兵李成梁次子,大将李如松的弟弟,朝鲜战场上打的日本人抱头鼠窜。除了明军,还有叶赫部落以及朝鲜王国共约三万人助战,明朝联军总人数达到11万左右,将猛兵精!

后金方面以努尔哈赤为指挥,凑齐各部落精锐骑兵6万人,严阵以待。看似胜券在握的一场战斗,明军却惨败,五万余人被杀,三个总兵阵亡,331位中高级军官被杀或俘,大量辎重被俘获,而后金仅仅损失数千人。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明军上下轻敌,开战之前无论是总指挥杨镐还是各路军官,都没把后金军当回事,还以为是像以前平叛一样,却不知努尔哈赤的真正实力和指挥才能。第二,兵分四路,而且各路独立作战,被后金军各个击破。本来明军人数就不占太大优势,却又被兵分了四路,而且各自为战,人数最多的杜松一路也不过是4万多人,面对机动能力强大的后金骑兵,无力招架,这是最大的失败原因。第三,各路将领不合,争功夺利。这四路将领都是能展之将,谁也不服谁,更不要谈协同作战了,尤其刘挺和杜松二人,都想快速拿下后金,以建功勋,没想到被努尔哈赤抓住机会先后击败。第四,后金军击中主力,各个击破,先斩明将。战斗中,努尔哈赤利用自己骑兵的优势,转战各处,首先就是打的最强大的杜松,杜松苦战,后又判断失误,本来处于弱势的军队又被分为两半,惨遭全歼,杜松也身中18箭而死,刘挺则是被数十位满洲骑士围攻而死,可见,后金军对明将专门进行击杀。第五,朝鲜军和叶赫军都是坑队友,叶赫军一出场就被团灭,而朝鲜军为了保命,竟然把明军伤兵全部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