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作为国家特级技师、北京市丰台区首席员工,从事航天产品总装工作三十余年,带队完成上百发运载火箭的总装、发射任务,编制42项总装关键操作规范,经历多次靶场抢险工作,总结的排故方法收录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装配绝技绝招案例汇编》,先后率队完成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北斗卫星等国家多项重点工程,屡次受邀参加行业内外技术交流会,是杰出的总体装配技能人员。
一、勇担重任,誓保发射成功
主动担当,奋战总装一线。带领团队参加了全部44发北斗导航工程火箭的总装工作,全部取得成功,圆满完成4次嫦娥工程总装和发射任务,多次承担载人航天、空间站项目产品总装和靶场负责人,作为长五、长七运载火箭研制阶段的总装技术专家,解决多项装配关键问题,为首飞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无所畏惧,直面抢险任务。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参加靶场抢险任务,以超人的智谋与胆识,紧急排故,精准处置,确保任务成功。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惊魂2小时紧急排故、带领团队危急时刻六进六出,两次重大抢险经历,成就“靶场抢险活百科”的美名。出生入死“无”所畏惧,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形容的是总装技能大师,吴勇。
二、技艺精湛,力争精益求精
勇于探索,总结管理经验。围绕总装装配工艺技术传承与管理,创新航天质量特色班组管理方法,“六维度”教学法、“500分钟”高效工作法,开发7S精益现场管理法,编制典型精细化总装作业流程,参与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脉动生产线布局设计,建成运载火箭仪器电缆装配单元,全方位保证总装工作高质、高效。
不断尝试,探索可靠方法。运用层次任务分析法(HTA),建立电连接器人因可靠性分析模型,挖掘影响插接失误率的制约因素,提出并构建航天产品电连接器插接控制知识体系,提高航天产品电连接器插接操作可靠性。针对狭小空间、密封可控性差等易错难操作法兰管路系统连接工序,制定了密封脂点位涂抹、进给过程间隙测量、内窥设备检查等手段提高密封接口连接质量可靠性,并加严质量控制采用氦质谱检漏法检查产品密封性,实现了操作过程和气密结果的可视化管理。
强化技能,革新工作手段。推动航天质量管理由流程驱动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型,将传统的手动施加和验证力矩扳手,设计改造成更为可靠的电动力矩校准及数据储存力矩施加系统,全面提升航天产品高品质、高可靠、批量化总装生产能力。
三、持续创新,深耕总装技术
总装事业部主要负责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各型号产品的总装、交付和发射任务,坚守在型号研制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卡。吴勇作为总装事业部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为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提高总装效率,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火箭、导弹总装工作,开展技术交流与创新工作,力求在满足总装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主动担当,探究全新领域。带领团队针对某重点型号空天飞行器多系统集成式总装模式开展空天飞行器紧时序串行总装方案研究、器上仪器多层保护膜自动裁剪技术研究等,突破了新型号总装流程网络计划分析技术、激光切割机加工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热控系统薄膜型电加热器粘接技术等,完成了该型号总装关键路线、关键链的识别,统筹规划了各系统装配路径。
深入实践,潜心理论研究。面对持续高密度的总装发射任务,与团队开展《长三甲系列芯级质量质心自动化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实现质量质心的在线自动测量,降低人为质量隐患,提升测量精度;开展《火箭大部段自适应对接》技术研究,实现火箭部段在线测量、姿态计算、优化控制的通用解决方案,使大部段对接效率提升5倍,对接精度精确到0.1mm;开展《低温火箭多气路自动化供配气控制及数据自动采集》技术研究,通过配气系统实现对检测系统配气过程及压力、流量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并建立数据库,提升试验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开展自动化设备研究,辅助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总结各生产环节特点,充分利用可操作空间和产品特性优势,开展自动化装配辅助工具的自主研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直面问题,尝试解决方法。总结总装生产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以引入先进设备为切入点,开发视觉检测系统,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对仪器电缆检查中外观、插针、插孔等关键要素进行比对,判断是否达到使用要求,消除目视化检查中无法识别细微差别带来的风险和隐患。
四、管理细化,实现行业分享
精细管理,管控总装质量。以总装流程细分为抓手,建立五层级全员质量改进体系,搭建总装技术风险防控体系和多余物管控体系,全方位保护产品质量。多次受邀参加行业内外技术交流会,被《央视相聚中国节劳动最光荣》节目邀请讲述新时代航天人的故事,多种高效可靠的技能技艺方法被推广至天津火箭公司等兄弟总装单位。
通过持续开展班组精益化质量管理,在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任务连年激增的情况下,总装周期、质量问题数成逐年递减态势,截止到2021年12月全年总装、靶场质量问题为0。
五、言传身教,注重技能传承
工匠传承,创新培训方法。建立运载火箭总装员工素质模型,即“大局”“规矩”“理论”“技能”“担当”“业绩”“团结”“体魄”八个维度的素质要求和培育目标,带徒7人中2人已晋升为组长,5人为型号岗位负责人,其中3人已获得技师职称。
蓄力进发,开展技能培训。开办重点操作项目岗长、指挥培训班,培训课程涵盖“大型产品吊装、星箭、船箭、星罩、船罩对接方法”“飞船整流罩纵向解锁机构对接装配方法”“管路系统连接可视化操作检测”“包带式星箭锁紧分离装置装配方法”“火箭大部段自适应对接方法”等23项绝技绝招,累计系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2人,先后有22人成长为装配班组长或靶场装配指挥,是火箭总装技能队伍中的中流砥柱。
文化传承,关注新生力量。始终以“传承总装文化、传授总装技艺”为使命,培养出大批火箭导弹总装新生力量。注重专业领军人物、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依托大师工作室,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工艺革新、队伍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开展经验分享会、对外交流学习、优质课程视频录制等工作,持续完善专业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开拓除技术技能提升外的专业能力提升类培养路径,拓宽其思维模式、创新能力与个人专业知识的结合意识,打破其职业发展天花板,培养专业素质高的领军人才队伍。培训课程按职业素养、总装技术、应知应会、知识拓展、装配实践5个方面进行划分,课程中融入快速检索练习、心智模型等强化教学手段,培训人员达到2000余人次,制作教学PPT课件123个;拍摄培训教学视频3个。
航天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而吴勇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航天人的优良品质,一代航天人,承载一代梦,一代航天梦,铸就中华魂!传承工匠精神,践行航天使命!
点个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