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来是没有的
但凡汉武帝有一丝的后悔,就不会不将卫皇后迁入茂陵,而是让她孤独地在长安城南桐柏亭安眠。
对于卫子夫的死,汉武帝至死都没有认为自己是错的。
实质上,在封建时代,卫子夫死的也的确不冤枉。
征和二年(前92年),太子刘据因江充、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人的陷害,无奈下被逼走上造反之路(虽说刘据只是想起兵诛杀江充等奸臣,并不是想夺位,但是在京城私自用兵,这就等同于谋反,没有任何的借口可言)。为了增加成功的几率,刘据遂派太子舍人持太子印信连夜入长秋门报卫皇后,希望自己的母后能将皇后印玺借于自己,方便他调兵。
按理说,身为一国之母的大汉皇后,卫子夫在得知自己的儿子居然胆敢在京城私自用兵,她理应制止刘据这等同于谋反的行为,在京城用兵,这无疑是自寻死路。一旦在京城私自用兵,无论刘据用的是何借口,在任何人眼里,这就是在造反,就是意图谋夺武帝之位。
可是,事实上卫子夫在得知消息后,她并未制止刘据的“谋逆”行为,而是突兀地答应刘据的请求。卫子夫不但将皇后印玺借与刘据,以奸臣造反的名义征兵,且还答应刘据调用皇后的中厩车架,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跟随刘据前往诛杀江充奸臣。
最终,在卫子夫的支持下,刘据与江充等人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不久,刘据军大胜,江充被杀。
由上可知,卫子夫其实不冤。
卫子夫私自将皇后印玺借与刘据,允许他调用中宫卫队,且还越过武帝,私自将武库(位于未央宫前殿,贮存武器和军事装备的地方)打开,让刘据以诛杀奸臣的名义招兵,协助刘据在京师用兵。这等行径,无论放在哪朝,都是形同谋逆的大罪,是可以直接处死的。
由此,在武帝的眼里,卫子夫就是刘据的同党,是想要谋夺自己皇位的反贼。也正是武帝就是这么想的,他才会在刘据之乱被平定后,与同日就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回用以帮助刘据起兵、象征皇后实权的皇后玺绶。
之后,卫子夫或许知道自己在劫难逃,虽说她从始至终都从未想过要造反,要去谋夺武帝的位置。但是,她帮助刘据起兵的举动,在任何人眼里都是谋逆,总之就是有理也说不清!如此,卫子夫因无以解释自己的行为,只能是以死明志,自杀身亡。
但是,卫子夫绝对没有想到,她所谓的以死明志,并没有让武帝明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武帝看来,卫子夫的死只是在逃脱罪责,是畏罪自杀。
对于卫子夫的死,武帝是没有一丝的后悔的。
卫子夫死后,武帝并没有给她一位皇后该有的礼遇,没有为她举行葬礼,没有将她葬入茂陵,而仅仅只是让黄门苏文、姚定汉驾着小车,运送着盛放着她遗体的小棺前往长安城外,将她葬在长安城南桐柏亭。
此后,武帝驾崩时,卫子夫都还是孤独地在长安城南桐柏亭安眠着,其陵园没有一丝皇后该有的规制,比普通百姓的墓还寒酸。直至汉宣帝即位后,卫子夫才得到皇后该有的礼遇,其安葬之所桐柏亭建起陵园,史称思后园。此外,因卫子夫生前擅音律,汉宣帝又派遣倡优千人日日歌于园内,以娱乐曾祖母卫子夫的神灵。
之后,终汉一朝,思后园都有守陵士兵在陵园防守,每日还会有长丞奉上食物祭祀于陵园寝殿,同时是月祭祀于园庙,四时祭祀于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