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家位梦华见证知力的华丽转身 | 知力缘 科普情 · 知识就是力量65周年

2022-02-20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原标题:地质学家位梦华见证知力的华丽转身 | 知力缘 科普情 · 知识就是力量65周年

进入2022年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已走过整整65年

在通往科学殿堂之路

陪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砥砺前行

为此,特设“知力缘 科普情·知识就是力量65周年”系列专题,分享知力读者故事,感受《知识就是力量》杂志65年来陪伴一代代人成长的使命担当与深厚底蕴。播种科学种子,点燃科学梦想,引导新时代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知力读者故事

位梦华

地质学家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编委会编委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知识就是力量》20世纪杂志50-60年代读者

1956年,我16岁,因为小学毕业以后在家种了三年地,所以当时刚上初中一年级。学校里没有图书馆,只有一个阅览室,里面摆了一些图书和十几种杂志。图书管理员是个转业军人,战争年代受过伤,我看他走路不方便,便自告奋勇,帮着打扫卫生、整理阅览室。

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一本杂志,名曰《知识就是力量》,不禁眼前一亮,因为这本杂志的刊名是周恩来总理题写的,我对周总理非常敬仰,所以对这本杂志也肃然起敬。如获至宝的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杂志,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但是,当时的我根本就看不懂里面的一些文章,有许多知识,我也压根就不知道。正是这样,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觉得世界非常奇妙,内心产生了一种渴望走出农村、走南闯北去探索世界的强烈愿望。后来,我考上了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干起了“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这一行,主要从事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的研究。可是仔细一看,我的心情一下子从惊喜变成了泄气,因为那几本杂志都是纸张灰黄、印刷粗糙、封面呆板、版式简陋的样子,文字密密麻麻,连一张彩色照片也没有,与旁边的美国杂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我的感觉似乎是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旁边排列着几栋低矮破败的茅草小屋。反差如此之大,让我的心凉了半截,失落之情油然而生。

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首次到达北极点

然而,我和《知识就是力量》的缘分并未到此结束。1995年,我从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归来,应编辑部之约,在《知识就是力量》上发表了几篇文章,介绍北极的一些情况。再后来,我以和美国老朋友尼尔对话的形式,又在《知识就是力量》上发表过几篇文章,谈论的都是科普知识。现在,我又受邀成为《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的编委,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今的《知识就是力量》,已经焕然一新,脱胎换骨,图文并茂,让人爱不释手。尤其在2014年改版以后,杂志不仅印刷精美、纸张亮丽、设计新颖、配图精彩,而且内容也更多元化。作者和编者的思维都很超前,理论新颖、观点独到、深入浅出,整本杂志看上去美观大方、赏心悦目。与之相伴,读者既可以学到科学理念、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精神,还能得到视觉艺术的享受、科幻文学的熏陶。在我的心目中,今天的《知识就是力量》已经完全可以和美国的杂志相媲美。当年那些时隐时现、挥之不去的茅草小屋,俨然已经变成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高楼大厦,让人深感荡气回肠,扬眉吐气。《知识就是力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由中国科协创办的第一本综合性科学普及刊物。现在的《知识就是力量》,仍持续得到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支持,由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包括许多院士直接撰稿和参与创作,是国内水平更高、内容更新、更具权威性的科普读物。《知识就是力量》就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用她源源不断的乳汁,哺乳着一代又一代的婴儿茁壮成长;也像是一位无私的父亲,用他辛勤的劳动,浇灌着无数的幼苗长成为参天大树,国家的栋梁。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60多年过去了,我踏遍了大半个中国,走遍了小半个世界,从东半球到西半球、南半球到北半球,一进南极,十进北极,率队到达了北极点,还撰写了一些文章,出版了几十本书,见证了国家的变迁,迎来了今天的辉煌,也算是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与此同时,我也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农村少年,变成了一个大都市的白发老人,但我对知识的渴求依然那么强烈,我依然是《知识就是力量》的忠实粉丝。作为一个长期的追随者、偶尔投稿的作者和小才大用的编委,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心潮澎湃,挥笔直书,撰写了以上文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就算是对《知识就是力量》的美好祝愿。

寻人启示

讲述您与《知识就是力量》的故事

寻找您与《知识就是力量》的情缘

凡是曾为《知识就是力量》的发展努力过的专家们……

凡是曾为《知识就是力量》创作过的作者们……

凡是曾阅读过《知识就是力量》的读者们……

请您记录下您与知力的故事情缘,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视频,让我们用自己的故事,去继续影响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就像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那样。‍

截稿时间

2022年2月28日

投稿形式

不限,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视频口述(手机录像请用横屏拍摄)

内容结构

说明自己曾经在哪个年代阅读《知识就是力量》杂志,那时最喜欢哪类文章,对自己后来的学业和工作有怎样的帮助,对现在青少年读者的寄语。(以上仅供参考,欢迎自由发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5514347a33bf1a4b251ee28eb1fbd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