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你同行丨张宇:19年如一日,守护常德人民眼中的光

2023-12-19     湖南医聊

原标题:“宇”你同行丨张宇:19年如一日,守护常德人民眼中的光

眼球犹如一架精密的照相机,晶状体就相当于这架照相机的一个镜头,当这个镜头变花、变毛而不透明了,就是医学上的白内障。白内障患者如果予以不规范治疗,视力将一点一点消失殆尽,最终致盲。

如何守护住患者眼中的光?在常德爱尔眼科医院,有那么一个人:19年如一日,在临床一线潜心钻研,攻克了多项复杂白内障手术方法,完成各类白内障手术超4万台,他就是常德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白青科主任——张宇

初见张宇,是在冬日暖阳的一个下午,相约多次的采访才得以实现。在近2小时的采访时间里,前来找他看诊、请教的患者、医护络绎不绝,记者瞬间明白了:为什么他的采访难约。

奔赴·举家来常 勇攀白内障“视”业高峰

2004年5月16日,对于张宇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33岁的他决定带着老婆、儿子从重庆来到常德,来到常德爱尔眼科医院。

此前,他在重庆某公立医院的眼科工作。一次外出进修时,一位专家聊到了爱尔眼科,那是张宇第一次听到“爱尔”这个名字,在慢慢开始了解爱尔后,才有了在爱尔招聘时,他毅然从当时所有人眼中的“铁饭碗”辞职,前往爱尔面试。

面试成功,恰逢当时常德爱尔眼科医院筹建,需要人员支持,张宇便带着家人来到常德。“我能做什么事我知道,给我平台就行,并且这里环境好、空气好就留了下来。”回忆当时来常的初衷,他这样说道。

来到常德爱尔眼科医院,张宇在一次次青光眼、眼睑下垂、白内障等手术中发现,白内障手术是能让患者复明的手术,更能为患者带去幸福感,也是能让医生更有成就感的手术,他便“认准赛道就绝不放弃,要做就做头部领导者”,开启了攻克白内障手术难关之路。

这一做,就是19年。

守护·精益求精 创造超4万例的“睛”喜

张宇一直认为,一名好医生,既要医德高尚又要医术过硬,这样才能为更多的患者带去福音。

从传统的囊内手术,到显微镜手术,到超声乳化手术,再到如今先进的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张宇不断学习白内障相关的先进技术,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进取,精益求精。

70岁的陶英(化名)是一名抗青光眼术后患者,且患有极其严重的白内障,要解决其视力问题,手术是唯一解决的办法。但因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她奔赴多家医院求治无果。当她找到张宇求助时,双眼已是仅剩光感。在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张宇指出:患者角膜内皮计数仅有600/mm²,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其角膜内皮远低于正常值,这种情况再进行手术,术中对角膜内皮也会有一定的损伤,手术以后,出现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的几率极高。

但是患者本人非常渴望手术,十分信任张宇的医术,希望张宇能为她手术,期盼手术后自己能看见光明,直言:“做的好就好,做不好也不怪你”。

考虑到患者角膜内皮过少,手术中要尽量减少对其眼内组织的损伤,降低手术难度,张宇为陶英实施了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至0.12,这让患者十分开心,也十分感激。术后一个月复查,患者的角膜透明,恢复良好。

75岁马建国(化名)也是一位白内障致盲的患者,也是在张宇的手术下重见光明,揭下眼睛纱布的那一刻,马建国激动地跪了下来,连连说道:“真的是感谢张院长,不是你的话,我这眼睛就看不见了”。

19年来,与陶英、马建国一样,受益于张宇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张宇已开展白内障手术超4万台,这也意味着他为超4万人次的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

大爱·传帮带教 培养常德爱尔白内障的中坚力量

经历过常德爱尔眼科医院筹建初期“无人、无技术”的窘迫,张宇深知人才的重要。

在工作中,张宇除了自我提升外,还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经常会利用空闲时间,传帮带教,将自己看诊斜视、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病的经验、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医生。

目前,在常德爱尔眼科医院,仅白内障手术,他就已帮助6名医生成功通过爱尔眼科集团的考核,常德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团队日益充盈。

“争取在退休之前,带更多的人出来。”谈及日后的工作规划,张宇笑着说道。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日报 王浪 / 常德爱尔眼科医院 石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H)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44cc24d74a5e6eadc506c501ae24b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