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AI革命影响正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在通往下一代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道路上,部分当下既有的社会行为和发展规则,正在产生颠覆性的剧变。
其中,建设更具创新性和适应性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为全球性挑战。如何真正实现“千人千面”等教育问题也被提上日程。
12月4日上午,在海南三亚举办的首届海南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围绕此话题发表了相关演讲。
以下为演讲内容精编实录:
李书福认为,每个人的智慧和学习能力都是有限的。但当全人类的认知都集中在一处,并形成自我意识、能够自我思考、自我判断后,这种集体性的力量将是巨大的、无限的。
对于目前的学校来说,大家往往专注在学科的发展、教材这些大方向上。这也就注定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从始至终都是一种“流水线”式的培养,学生千人一面,外人不懂不瞧。
教育的创新,就是培养人才方式上的创新。中国的大学要与国际上的大学有协同,相互启发,同时要用正确的创新理念和方法,与世界上的学校进行校际关系的建设。
他表示,吉利办学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人才短缺的问题。从一开始的技术工培训,到工程师培养,再到现在完整的、社会性的学校,吉利已耕耘了近30年。
教育无小事,这既是担当也是使命。李书福将下一阶段的目标聚焦在如何能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与全球高校进行广泛合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他说,教育要从实践出发,要从社会需要的地方出发。培养学生也不能千人一面,而要千人千面。
学校应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创新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学习大纲,让每个人都能够学有所用,要和从前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一样。
其次,产学研相结合对于学校的创新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走出校园以后要干什么?都是必须要去想的问题。
企业需要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和研究课题的。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学校作为中间体,要把社会上发生的创新实践整理成理论,让它们进入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每个人具体的能力,不断支持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在这个方面,吉利持非常积极与开放的态度。吉利一直支持将企业创新成果与学校进行分享,将最终的使用场景展示给校方,帮助学校在学科建设、教材研发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让学校与企业一直处于一个顺畅交流的状态。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