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对断绝香火危机的冷漠,让官方很无奈!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吗

2024-07-14     喜欢您没有理由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奉行着“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香火不能断,血脉需要延续。

因此,当上世纪生育狂潮愈演愈烈,不得已喊出“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口号时,大家的生育意愿还是很强烈。

过去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中超过两个孩子很常见,农村地区生得更多,6、7个孩子都有。

那是因为过去普遍贫穷,大家穷得也相对踏实,种地的种地,上班的上班。

而且养孩子的标准不高,放养都很正常,孩子一般长到十几岁,就能成为新的劳动力,赚钱回报家庭了。

现在呢,城市里高楼林立,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更迭的速度非常之快,看似更光鲜的生活背后,反而隐藏着很大的压力。

对于年轻人而言,好不容易熬过二十多年的求学路,一毕业就踏进了“就业难”的时代浪潮中。

看着乌泱泱的竞争者,老板喊着3000元的实习工资,只能咬咬牙成为打工一族,正式踏入社会,成为对自己负责的成年人。

工作后的生活同样不容易,房租水电、饮食生活、社交等一系列的开支,都让人压力山大,难以攒下钱不说,搞不好还得靠家里接济。

工作没几年,家里又开始催着结婚了,叫嚷着再不结婚就被剩下了。

可结婚是双向选择,外形、房车、彩礼等一系列硬性条件,自己拿不出来,婚后生活也无法保障,走进婚姻,身上的责任又多了一道。

且看那巨大如山的生育成本,完全让人望而却步。

从整个怀孕时期的全套产检,到孩子出生后奶粉、婴幼儿用品的各项开支,这才只是开了个头,学生时期才是真正的大头。

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课外辅导、兴趣班,最好是在学习之外能有一门才艺陶冶情操、提升气质。

还有,养孩子不是养个物件,除了物质上的支持,更要有价值上的引导,心理上的关注,直到把孩子顺利培养成人。

如果要将这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每对夫妻就得不停地奋斗,因此,有些人开始认为:

“难道要孩子继承我的贫穷吗,不生孩子我幸福,孩子也不遭罪。”

当这种思想蔓延开来,反映在人口数据上,就是不断下跌的出生率。

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减少54万人,新生儿人口数量在五年内下降了百分之40%。

我国过去众多行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就是人口红利。

虽然目前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据了61.3%,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但也该居安思危了。

老年人成为社会主流之后,拉动生产的消费少了, 经济发展也缺少动力了。

同理,赡养老人的年轻人少了,养老问题也就出来了,老无所依,老无所养,成为众多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人口经济学家、携程创始人梁建章提倡:

“年轻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先去结婚生子,建议国家拿出5万亿元鼓励生育。”

经济学家赵燕青表示:

经济学家陈文玲认为:

“年轻人不生孩子是不对的,孩子是长周期的消费品,可以带来长久回报。”

专家们所言,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长远发展是有道理的,但还是引发了不少人的反对,大家坚定地认为:

“是因为负重前行的人少了,所以岁月静好的人慌了。”

“不生孩子就是老了以后痛苦,生孩子一辈子都要痛苦。”

但其实,大家并非不想生,而是面临着生出来该怎么养的问题。

这几年,各地不断落实生育补贴政策,给予二孩、三孩家庭实实在在的经济补贴。

虽然鼓励生育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国家和社会各界重视起来,一步步攻克难题,定会越来越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3b824160fe551bbedda9f83e72f6e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