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说:想要杀死一个人,不必用刀子,只需日日挑他的错处。人是需要认同感的

2024-10-27     喜欢您没有理由

莫言说:“想要杀死一个人,不必用刀子,只需日日挑他的错处。人永远是需要认同感的,如果没有了被认同感,就没有了向上的动力,人最关心的是那些能给他带来心理满足感的人。”

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我们始终在执着地追寻着两座心灵的灯塔,那便是价值认可与归属温情。价值认可宛如熠熠生辉的璀璨星辰,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而它往往来自于外界给予的赞许与认同;归属温情则恰似宁静祥和的港湾,能给予我们慰藉,让我们沉浸在被悉心呵护的安然氛围之中。

然而,当生活中诸如打击、苛责以及无端批判等负面情况,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不停地向我们涌来之时,这就仿佛是在我们的心灵花园里种下了一丛丛荆棘,会使人慢慢地坠入到绝望的黑暗深渊之中。

精神层面所遭受的创伤,其具有的破坏力远远超过了肉体上的疼痛。它就像是一个隐匿的鬼魅,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我们的自我认同。曾经闪耀着的自信光彩,会渐渐地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自我质疑、自我否定,甚至还会对自己产生一种莫名的嫌恶之感。如此强烈的精神崩塌状况,足以让灵魂迷失方向,进而找不到自我。

所以说,当面对那些企图用言语当作凶器,想要压制、贬低、操控我们,或者企图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灰暗无光的人时,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知道他们的这些行径绝非是无心之失,而是蓄意为之的伤害举动。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讲的那样:“世间的诸多事情,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偶然发生的,但实际上却都是经过精心伪装之后的必然结果。”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伤害情况同样也是如此,它常常会将人性中那种恃强凌弱、漠视他人感受的丑恶一面暴露得一览无余。

在这样的境遇之下,坚守住内心的刚强与理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应当坚信,自己本来就应该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是值得被他人敬重与呵护的。同时也要明白,每个人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既没办法也没必要去迎合所有人的期望以及评判标准。

因此,当遭遇伤害的时候,我们不必强迫自己去维持那些不良的关系,更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祈求伤害者能够谅解自己这件事情上。最为关键的是要学会自我拯救,避免让自己陷入到自我否定的泥潭之中,从而让心灵能够在自我疗愈的过程中重新获得自由,再次去拥抱那温暖的光明。

当我们学会了自我拯救,就如同在黑暗中握住了一把开启光明之门的钥匙。我们可以从内心深处去审视那些曾经遭受的伤害,不再让它们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而是将其视作成长路上的垫脚石。

首先,要学会与自己和解。接受那个可能在伤害中变得有些脆弱、有些迷茫的自己。告诉自己,过往的一切都已过去,那些伤人的话语和行为并不能定义真正的我们。我们拥有无限的可能,每一道伤痕都是生命独特的印记,见证着我们一路走来的坚韧。

可以试着通过记录的方式,把内心的感受、对伤害的思考都写下来。在书写的过程中,梳理自己的情绪,剖析那些负面评价背后的不合理之处。也许一开始,回忆仍会带来刺痛,但随着文字在纸上流淌,我们会逐渐发现,那些曾让我们痛苦不堪的东西,其实也不过如此。

同时,积极地去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子。不要因为曾经的伤害就对人际交往心生畏惧。去结识新的朋友,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在不同的社交场景中重新找回自信与归属感。新的朋友可能会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温暖的鼓励,让我们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依然广阔无垠。

而且,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无论是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还是培养新的兴趣爱好,都能让我们在专注中忘却曾经的伤痛,并且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当我们在某个领域取得进步时,那种成就感会自然而然地驱散内心的阴霾,让我们重新认可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去帮助他人。因为在给予他人帮助的同时,我们也能收获一份别样的满足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挫折与伤害,而我们所拥有的自我疗愈能力是多么宝贵。

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心灵的创伤在逐渐愈合,曾经迷失的自我也在一点点找回。我们会以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不再轻易被他人的恶意所左右。我们会带着那份重新找回的自信与温暖,继续在人生的旅途中前行,去迎接更多属于自己的美好,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而那些曾经试图伤害我们的人,也终将成为我们人生故事中微不足道的过客,被我们远远地抛在身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e66fa794faf8ea7f5dd9b6f160dc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