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端午节将至,牢记:“1不穿,2不去,3要做,4要吃”这几个传统忌讳,老辈的忠告不容忘!
端午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既有屈原和伍子胥的爱国精神传承,又有曹娥孝道的延续。端午节之所以成为法定节假日,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传统文化,学习历史精华一个有力的见证。端午过节也有很多的讲究,建议大家牢牢记住“1不穿,2不去,3要做,4要吃”这几个老传统规矩,多看多学多受益。
一、1不穿
自古红色就代表红红火火的喜庆之意,一般都是在春节、结婚以及新房入伙等有喜事的日子,才会穿上红色衣服。在端午节、清明节或者七月节,这种特殊祭祀节日,大家牢记不要穿红色衣服,建议穿衣以淡色为主。
二、2不去
1、不去野外游泳
五月端午节,五毒盛行。有一些朋友经常有野外钓鱼或者郊外游泳的爱好,如果遇到毒害虫,惊慌失策不知道怎么应对,重则危害生命。现在又恰逢酷夏,雨水增多,暗潮汹涌,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独行去野外游泳。
2、不去外地危险区旅游。
许多人会有一放假就往外跑的习惯,建议大家即使再喜欢也尽量忍住。端午本是安康聚团圆的日子。老话也常讲,父母在不远行。希望大家放假期间,趁有时间,好好与家人团聚,珍惜现有的好时光。
三、3要做
1、挂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这天的早上,长辈都会把艾草和菖蒲绑一起,插在门口,以驱逐蚊虫,灭瘟除疫,祈望端午有爱(艾)和端午安康。
2、戴五彩绳
五彩绳,有些人也把它叫五色线、五彩丝,常被做成一串串各种各样漂亮又可爱的五色绳。那天很多地方的家长都会给小孩的手腕,脚腕或者脖子上,戴上五彩绳,以祈求小朋友一直健康快乐长大。
3、点雄黄酒
有些地方的人们常常在端午节这天,会给儿童或者是不喝酒的大人身上(面颊耳鼻额)这几个地方点一点雄黄酒,以避五毒等害虫的抓咬。
四、4要吃
1、吃粽子
早在古代就有吃粽子的流传了,又因为“粽”和“中”,同一谐音,所以现代又有了“高考粽”和“状元粽”的出现。此外,端午节吃粽子还有纪念屈原的意义。
2、吃艾蛋
端午节这一天除了挂艾草外,北方很多地方还有吃艾蛋的习俗。艾草煮鸡蛋,老辈人的聪明智慧。用新鲜的艾叶来煮鸡蛋,不仅可以补充营养,暖身子,去暑湿寒,还有寄望安康之意。
3、吃桃子
现在正值夏天,也是桃子大量上市的季节。有些地方人喜欢在端午节这一天吃桃子,它的果肉多汁又香甜营养。其又有象征“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的美满寓意,因此深得人们的喜爱。另外很多人认为“桃与逃”同谐音,希望在端午节这一天,即使遇到不好的事情,也能逃过一劫。
4、吃喝雄黄酒
端午节喝雄黄酒,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一人们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是为了防虫蛇叮咬,以免身体受伤害。但家尤菜菜还是劝大家少量饮用,建议你们意思一下,点到为止即可。
温馨提醒:粽子,艾蛋,桃子虽美味又营养,但也要注意适量,另外需要注意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哦。
【家尤菜菜有话讲】
以上就是家尤菜菜给大家分享关于端午节“1不穿,2不去,3要做,4要吃”的老传统知识,您的家乡还有这些习俗忌讳吗?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交流可以学习更多传统文化。
本文为“家尤菜菜”原创,未经授权,请勿盗用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