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豆妈。
都要把我气晕过去了,他一点反应都没有,就是不行动。
这是豆妈在小区妈妈群里,看到有妈妈这样吐槽孩子,没想到这一句话勾起了妈妈们的无数槽点。
有妈妈说,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也答应改正,可是睡一觉起来就忘了,照样我行我素。
有妈妈说,不管我是温柔以对,还是厉声呵斥,他一点反应都没有,就是站在那里不动。
还有妈妈形容得非常形象,说任我狂风骤雨,他却无动于衷。
最后,妈妈们一致认为这种孩子,就是油盐不进的孩子,都在群里艾特豆妈,对于油盐不进的孩子,怎么办?
豆妈也挺为难,因为豆豆曾经有一段时间就是这种油盐不进的孩子。那个时候,豆妈也很焦虑,这种感觉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一样,不仅仅是无力感,还有深深的挫败感。
豆豆的变化,还是得益于多年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朋友给豆妈解惑。
豆妈只能说,每个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可能是一样的,就是我们说的油盐不进,但是形成的原因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父母多去观察孩子和反思之前孩子的表现。然后,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恰当的办法去改善这种状态。
不过,豆妈在帮助豆豆改变的过程中,也意识到,孩子之所以油盐不进,基本就是这三种情况,我们可以对照检查一下,再去帮助孩子改善,同时也要调整自己和孩子互动的模式。
第一种:宕机型
豆豆就属于这类情况。比如,豆豆在做作业,只要我和豆爸提醒豆豆写快一些,豆豆写作业的速度,就会越来越慢,让人看着真是心塞。
豆爸一度认为孩子是叛逆了,是和父母作对,你要我写快,我偏要写慢,就不听你们的。一旦这样想,那心头之火真的是蹭蹭蹭地往上冒,觉得孩子太不懂事了。
后来,朋友提醒豆妈,看看自己在提醒孩子写快一些的语气和面部表情,还有就是孩子的状态。这个时候,豆妈才发现,自己提醒孩子的时候,基本都是已经等得不耐烦的时候了,不仅语气还有表情都不好,甚至很糟糕。
辅导过孩子的妈妈都知道,那个着急是不由自主的。此处就省略一万字的眼泪吧。
再看豆豆的状态,整个人是紧绷的。这个时候,豆妈才发现孩子不是写慢了,是根本不动笔,会很久很久都写不出一个字了。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孩子在我们说出写快点三个字的时候,就进入宕机状态了。本来孩子写作业,是沉浸在自己的节奏里的,可是写快点三个字,就像晴天霹雳一样,孩子听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不满。
孩子的节奏就这样被打乱了,整个人也进入了一种混乱,所以行动自然而然就停止了,这就是宕机型的孩子。
对于这种孩子,我们一方面不要随意地提醒孩子,更不要突然打乱孩子当下的节奏状态,另一方面提醒孩子的时候,尽量保持轻松的语气说话,而不是指责式的沟通。
孩子不是油盐不进,而是不知所措。
第二种:拖延型
还有一种油盐不进的孩子,表现出来就是慢。那个慢是无论干什么都不紧不慢,就算你再着急,用尽各种办法催促都没用,孩子就一个字,慢。
其实,孩子是在用慢来应对你的催促。也可以说,孩子并不认同你要他做的事情,他又没办法拒绝,这个时候就只能用慢来应对,尽量拖延行动的实现。也可以说,这是在给自己一个从不愿意到愿意,从不接受到接受的心理建设过程,就像给自己按了一个缓冲器一样。
这种慢,落在父母眼里就是拖延,就是不听话,油盐不进。
对于这种孩子,我们一方面要尽量和孩子商量着沟通事情,另一方面就是在提出要求后,让自己停下来,给到孩子接受的时间,做到不催促。
孩子不是油盐不进,而是需要时间去消化。
第三种:抵抗型
这类孩子的油盐不进,表现出来就是不改不动。明明在父母眼里,给出的建议和要求都是最好的学习办法,可是孩子就是不动,或者说做错了也不改。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孩子的这种抵抗力量是来自哪里?因为孩子年龄的关系,他对情绪的把控肯定没有大人做得好,常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可能是今天在学校里和同学争吵了,心里本就不舒服,回家父母还要指责自己做错了,委屈就成了抵抗的力量;也可能是自己上课没有回答出问题,同学都嘲笑他,心里本就难过,回家父母还要继续说自己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对,难过就成了抵抗的力量。
对于这类孩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软抵抗背后的真正原因,揪出影响孩子情绪的幕后黑手,这样你和孩子再沟通,就能找到突破口了。
孩子不是油盐不进,只是需要自己的情绪被看见。
豆妈想说,对于油盐不进的孩子来说,内心的无助和纠结,会比有错就改积极回应的孩子糟糕很多,对于身边人来说,既不讨喜也不被喜欢,所以,父母更要注意孩子的状态,油盐不进只是一个表象,而冰块下隐藏在海面下的,很可能是一个冰山大的问题。
寒风和暖阳打赌,看谁能让街上的行人先脱掉大衣,结果寒风让人们裹紧大衣,而暖阳让人们主动脱掉了大衣。
对于油盐不进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找到了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了吗?还有什么疑惑可以留言评论区,豆妈和你一起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