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一位大爷被小区马蜂蜇伤后并未仔细处理, 结果出现了呼吸困难、尿少等症状,最后被紧急送往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经过一番救治,才转危为安。
很多人以为被蜜蜂蛰伤后只是疼痛难忍,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殊不知被蜜蜂蜇伤后,还会引起一系列的重症反应, 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过敏性休克、急性肾衰竭等!今天,小康妹儿邀请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章晓红教授,给大家好好讲讲被蜜蜂蜇伤后该如何处理。
小区内与马蜂“打个照面”
六旬大爷被紧急送往急诊
“当时我就在小区内自家花园里清理杂草,哪里想到地上还有个马蜂窝!”回忆起当天被蛰的情景,67岁的吴大爷(化姓)仍旧心有余悸。
正当吴大爷在清理杂草时,藏在“暗处”的马蜂窝内瞬时蹿出数十只马蜂, 每只马蜂的个头基本都在3~4厘米左右,朝着吴大爷冲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吴大爷脸部,以及头颈部位蜇伤。
吴大爷躲避及时,立即用酒精消毒后,便没当回事儿。过了一段时间, 被马蜂叮咬的地方出现红肿,自己也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家人见势不对,赶紧把吴大爷送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章晓红教授接诊后发现,吴大爷的病情严重,“除外颜面红肿、呼吸困难,患者还出现了多个系统损害。”章教授称,吴大爷被蜇伤后,先后出现了头痛、心悸、皮下出血、“酱油尿”等症状。
在得知吴大爷此前只是用酒精擦拭了伤口后,章主任更是痛心地表示, 被胡蜂蛰后一定不能只想到酒精消毒!
“很多人以为被蜂蛰只是局部疼痛、细菌感染,却忽视了有的毒蜂很危险,其毒液内的组胺、生物毒素等会引发一系列后果和症状!”章教授表示,被马蜂蛰后,过敏信使组胺会“大闹天宫”, 引起全身过敏;生物毒素蛋白酶、蛋白肽会进入血液,造成红细胞溶解,也可以引起特殊肌细胞(横纹肌细胞)溶解。
这时候,细胞如奶粉如水,溶解、消失。细胞内肌红蛋白漏出入血,最终肌红蛋白与尿酸一起,形成“红色淤泥”堵塞肾小管, 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
被蜂蛰后出现这几种情况
一定要及时就医
章教授提醒,世界上已知的胡蜂种类有5000多种。每年的6~8月,气候温暖,适宜蜂类生长,也是胡蜂繁殖期和蜂蜇人的高发期,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被胡蜂蛰后一定要及时处理,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请迅速就医。
那么,被蜂蛰后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呢?章教授总结了以下几点:
1
从呼吸判断
被蜂蛰伤后,如果 每分钟呼吸次数大于23次,或是出现声音嘶哑、喉头水肿、喘息、紫绀等情况,一定要及时送医。
2
从循环判断
其次,如果出现 全身荨麻疹、呕吐、腹部绞痛、胸痛,以及血压偏低、心慌等症状,要警惕过敏性休克、心肌梗死,应及时送医。
3
从尿液判断
被蜂蜇伤的患者, 如果在6小时内没有排尿,或是排出酱油色的尿液,说明蜇伤患者的蜜蜂可能含有溶血的毒素,导致横纹肌溶解、溶血等。
4
从出血判断
如果患者出现 不明原因的皮肤出血点,甚或呕血、黑便、柏油样便,也应当及时送医。
“当被蜂蛰伤的患者送到我们这儿时,我们一般会采取 ‘两早’、‘两抗’、‘两素’、‘两化’来对患者进行救治。”章教授提到。
所谓 “两早”,就是早观察、早治疗, 即尽早将患者身上的毒刺小心用消毒后的器械拔出,并清洗伤口。同时观察患者皮肤、呼吸道等, 早一点发现患者喉头水肿、横纹肌溶解、凝血异常等危重症,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
“两抗”,则是 抗过敏和抗休克,这是危重症治疗核心。
“两素”指的是 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用来抗过敏、抗休克。
“两化”指的是水化和碱化。 水化是及时补液,帮助患者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当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时, 碱化尿液对减少肾小管坏死有一定帮助。
外出遭遇蜂类或其他昆虫
该如何正确应对
端午小长假,相信有不少人都会趁着假期出门旅游。而如果要去到森林公园,或是野外露营的话,一定要提早做好准备,预防蜂类或其他昆虫蜇伤。
章教授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个“防蜂蛰”妙招,赶紧学起来!
1
远离蜂巢,及各种蜂类
野外出行时,一定要留心观察环境, 如发现有蜂巢或蜜蜂出没,应立即远离!俗话说“惹不起但是躲得起”,就是这个道理。
2
做好防护工作
外出露营、踏青时, 应当尽量选择长衣长裤,同时衣着的颜色不应当太过鲜艳。太过鲜艳的衣服,会让蜜蜂误认成鲜花的颜色。所以,请尽量选择一些颜色素净的颜色,比如绿色、卡其色等。
3
慎用各种香水和化浓妆
各种香水以及化妆品,都带有香气,有些香水闻起来更是有甜甜的感觉。而大部分蜜蜂都偏好这股“香甜”的味道。因此外出游玩时, 请不要喷香水和化浓妆。
章教授提醒,如果被蜂群攻击,一定迅速逃离,找安全地方蹲下, 用衣物遮蔽颜面、头颈等重要部位,避免激惹蜂群。
4
清洗伤口
如果确定是 蜜蜂,可用 肥皂水清洗伤口;如果是 胡蜂,则用 稀醋清洗伤口。
5
出现 颜面部严重肿胀、头晕头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心悸、晕倒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出现神志不清、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应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并拨打120。
本期科普医生
医生简介
呼吸内科学博士,主任医师,急诊内科主任;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委员、中华医学学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委、四川省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急诊分会神经心脏组副组长。擅长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中毒等;老年、中毒疑难重症的救治。
门诊时间
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编辑 | 醒醒
监制 | 黄利琴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摄图网
*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