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西必反论,实是误国误民的盲目排外!

2024-06-06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一辈子的读书、思考

一辈子的智慧追寻

文:舒生

国内有一撮人,专门反西方,凡是西方积极的东西一概否定,凡是西方消极的就夸大其词地反驳。

这些人会找各种各样所谓的理论和史实来否定西方文明,同时极力论证我们自己国家最牛X。

这些人见不得谁说西方好,谁说西方好就是“汉奸”“美狗”“吃里扒外”“慕洋犬”“恨国党”“卖国贼”……类似恶毒的话,太多太多。

到底有没有卖国贼呢?我相信肯定是有的。任何国家都难免有一些背叛祖国的人,对这些人,当然应该绳之以法,严厉制裁。不过说到卖国,首要得有拥有国家的本事,普通人能出卖什么?平时老外人影都见不着,卖给谁 ?要说谁最能卖国,那也必定是权力阶层。普通人就是想卖国,还不配呢!

如果说人家好话也叫卖国,照这个逻辑,那最适合他生活的地方就是地狱。

只要我们还尊重客观事实,就必须承认,西方文明仍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明,其先进性是举世瞩目的。这种先进性,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表现最明显。这也是我们最认同西方的地方。一些人因此认为,只要我们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实现赶超,就可以和西方分庭抗衡了。改革到如今,如果单从经济体量,以及部分领域的科技来说,我们确实可以叫板西方。但综合衡量各种重要指标,即使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我们依然与西方有很大差距。

我们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远不是一个经济强国。在人均GDP、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攸关领域,我们和西方还不是一个等级。因此,我们有什么资格逢西必反呢?难道是因为“我穷我有理”吗?有人可能说,我们之所以反对西方,是因为西方打压我们。这诚然有事实支撑,比如中美贸易战,美国就对国内部分企业多有制裁。但是,局部的制裁能代替整体的合作吗?这种制裁充满了政治斗争,具体情况很复杂,而不是单纯的“就是要打压你没道理”。

美国制裁,也不代表就是西方制裁。西方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除了美国,还有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还有挪威、荷兰、瑞典,就实际影响而言,还有日本、韩国、以色列,等等。若我们因为个别西方国家打压我们就逢西必反,岂不是“恨屋及乌”呢?

再者,如果是西方集体疏远、反对乃至围剿我们,那我们不应该反省反省自己的问题吗?难道我们在国际交往中就一点问题没有?总不能认为恨我们的都是恶魔,自己就是纯洁的天使吧?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那些打压我们的西方国家,它们打压的是哪些领域,为什么打压,打压到底针对谁,是部分西方群体在打压还是全民反对,如果是全民反对,他们又在反对什么。这些问题不搞清楚,逢西必反就是极度盲目而愚蠢的。

总得来说,我们在经济和科技领域,依然应当向西方看齐,依然需要虚心向西方学习,这时逢西必反,单从国力上看就为时尚早。

我们还要问,那些嚷嚷着逢西必反的人,真的是反对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吗?如果他们连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全部摒弃,甘愿过改开以前那种穷困的生活,我倒要敬他们为一条汉子。但以这些人的德性,若有好处给他们捞着,只怕趋之若鹜还来不及,怎甘心放弃?他们口口声声反西方,但他们的住房、工作方式、教育、医疗、诸多生活用品等就无不得益于西方物质文明。如此一边享受着西方物质文明,一边又大骂西方,这种人岂不是我们常说的忘恩负义之辈?当然,感恩这种东西是我们老祖宗的一大特色,西方并没有让我们感恩戴德,但我们的生活确实大大受益于西方物质文明不假吧?即便如此,有些人还是假装看不见,甚至视之为“奇技淫巧”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性。

既然西方物质文明不好否定,更多逢西必反的人便转而攻击西方人文领域了。学术争鸣本来是正常的事,但这些人却不是来争鸣的,他们只想攻击之,打到之,颇得文革红卫兵的真传。这些人多半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或者完全是屁股决定脑袋,大义炳然地宣称西方无非就是物质先进点,其他根本无法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相比。他们不知道,也可能是根本不敢承认,西方物质文明背后的支撑是西方文化。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只是表象,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先进的社会制度,就不可能有有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

但是“文无第一”嘛,人文社科不像科学那样客观,主观成分比较大,所以逢西必反的人紧紧抓住这点,大肆攻击西方。像人权、法治、民主、平等、分权等这些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东西,在他们嘴里全成了虚假可恶的。他们极力证明,所谓的西方文明,不过是掠夺全世界后漂白罪犯的结果。

逢西必反这个群体,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凡事都让西方背锅。国际上的冲突与战争,都是西方的阴谋。自己国内出了什么问题,根源也在西方。

这群人表面上是反西方,实际上是反对和攻击国内那些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他们犹如惊弓之鸟,一听到有人说西方的好,就感觉受到莫大的冒犯。

哎,两百多年过去了,仍有那么一群人还在盲目排外,拒绝与优秀同行。

- END -

声明:本公众号部分转载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感谢原创。如有涉及侵权等问题,请告知,我会及时更正。

读书|思考|感悟

把时间交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