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号时代,所谓“思维”课,还有必要学吗?

2020-01-02   鱼sir选课笔记

继买车摇号、买房摇号之后,升学终于也步入了“摇号”时代。

去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第17条明确指出,“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政策一公布,家长群炸开了锅。群里有家长还半开玩笑地说:这年头,垃圾分类,孩子不分类。也有家长看到政策一出来,拍手称快。

两千年前,孔子就说过“有教无类“,也说过“因材施教”,但他老人家怕是难以想象,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要同时做到这两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几天,后台就有家长咨询我,本来暑假里想给孩子报门线上的所谓“思维启蒙课“,但一看这政策,又有些犹豫了。我就反问她,你了解这些“思维”课到底讲些啥吗?她说,不是非常了解,但知道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而且孩子的幼儿园同班同学也报了。

我还是借这篇文章说说我的观察和理解吧,顺便回答这位妈妈的问题。免得家长们光听个“思维”的名字,一知半解。

目前来看,市面上所谓的“思维启蒙”的网课,比方说比较知名的像火花、豌豆、掌门少儿这些,明确一点来讲,应该叫“数理思维启蒙”,而不是有些家长想象中的什么培养创造性思维啊、颠覆性思维啊、逆向思维啊这些。

澄清概念后,看这些课程具体学些啥。

火花思维把数学基础知识打散后重新整合,分为5个知识模块:

数与运算、图形空间、逻辑关系、生活应用、益智游戏;豌豆思维的课程体系也差不多,它分为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逻辑推理、统计与概率、生活认知5大模块。

再反观整个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数学知识,不外乎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实践”这几部分内容,可以说是“高度相似”了。

火花课程体系

豌豆课程体系

以家长最为关注的“数与计算”模块为例,豌豆思维在S2-S4级别的大致规划是这样的:

S2:和数有关的概念、20以内的加减法、个位与十位;

S3:认识大数和数群、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加减转换;

S4:加减法应用、巧算与速算、竖式计算。

再来看看火花思维的数与计算,它的大致规划是这样的:

L1:小班阶段是认数;

L2:中班是简单加减(20以内);

L3:大班是进退位(20以内-100以内);

L4:一年级是竖式和加减混合;

L5:二年级是乘除法。


在计算这个模块上,以课内学习进度为参照的话,这两家思维课课程体系与小学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十分相似。甚至从本质上来说,市面上几乎所有“思维课”,都有将小学数学内容提前教。

但是,和我们小时候,照着课本学数学知识不同的是,这些“思维课”的设计,更符合低龄孩子的思维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

具体怎么体现呢?

我拿火花思维的一节课来说,在它的L3空间运用排队的第一讲中,讲述的基数与序数的概念。

课件中分为了5个故事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把基数和序数从概念到运用再到反推运算进行了逐步进阶。

第一环节:引出了基数和序数概念;
第二环节:把序数的概念进行了更深入的说明和练习;

第三环节:帮助孩子锻炼基数和序数的转换;

第四环节:涉及了次数与总个数之间的关系,难度加大了;

第五环节:和第四个环节差不多,但是数目比之间要更大了。

这5个环节中,没有刻意强调数字是什么,但重点更多放在了对数字的理解上:

首先:吃5块饼干和吃了第5块饼干的区别,来说明“5块”和“第5块”是不一样的,目的是让孩子理解基本的基数和序数概念;

其次:一开始数数是从前往后数,圆圆鼠排在第5个,他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是从后往前数,圆圆鼠排在第7个,它后面有几个人,目的是采取变换数数顺序的方式加强练习;

最后:第4第5环节中的问题,电影放映一次要放三个胶卷,现在开始要放第3次,应该从第几个胶卷开始放,问题从“一次数一个”变成了“一次数一组”,目的是让孩子弄清楚次数与总个数之间的关系,考验孩子对题目意思的理解和逻辑梳理。

到这一步有点应用题的意思了,对于孩子来说需用使用的运算方法就稍微复杂起来了,当然,在我看来这个难度设计也在为以后学习乘法做了铺垫。


这5个环节中,题型在不断地深入,但是并没有过于强调计算和公式。这点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比如,在排队问题中,位置序号和人数之间存在关联,比如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排队序号=前面的人数+1,这就是公式,我们往往容易让孩子去套用公式,而在第一节里火花并没有教这个式子。

思维课,都会提前教孩子一些小学的数学知识,但学这些数学知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思维类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数学这种强逻辑的学科,锻炼孩子的脑力、算力以及想象力。

好的思维课程,不是一个告知数学,而是让孩子感知数学的过程。它可以通过游戏、互动,让孩子从具体的事物中,抽出思维逻辑,建立起对数的理解,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保护了孩子对数学原初的热情以及真正运用数学的能力。
同时,我想说,数理思维的启蒙,也不一定非得通过正儿八经上课。比如说去超市买菜,走到蔬菜区,让孩子通过颜色、形状、大小、名称、功能,对蔬菜分类;

又比如说,在家里,让孩子数田字格,一排有多少个田字格,田字格有多宽,一页纸能容纳下多少个田字格,书页的边框部分是否能增加田字格,增加多少个,等等。

这些家庭教育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数理思维。当然,同步上课的情况下,生活中对数感的理解可以帮助孩子在课堂上对内容的消化,而课堂上学习的思维,又能让孩子反哺发现更多实实在在的规律。

说到这里,你再问我,摇号时代,还有没有必要给孩子报一门“思维”课,我想家长们也都会有各自的答案。但是,我相信,某一类以刷题为核心的套路式题库式思维课,恐怕再也不会那么受欢迎了。

Sir深耕教育行业十几年,对各大机构都有分析和测评,如果你有学情规划以及各种课程选择方面的问题,我建议你头条下方留言或者私信和我详细聊聊,给你一些专业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