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淳安有趣的传统手工和美食

2020-04-11   大罗言酒

淳安建制始于东汉建安13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徽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融合地。除此之外,淳安还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5年方志敏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二进二出”淳遂两县,1988年淳安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老根据地县,是杭州市唯一的革命老区。



淳安除了历史有得一说,当地美食也是数不胜数,可谓是36都各有各的特色。

发糕

淳安的发糕分咸甜两种,咸发糕的糕面上洒满了木耳、火腿、豆腐等菜,甜发糕则只需要在米浆里面加入白糖。


油墩子

淳安人又叫它油粿、油fei粿。过去在学校门口经常可见一个小煤饼炉、一口小油锅,拿着热腾腾的油fei粿咬上一口,那滋味简直了。



米羹

米羹是流传于淳安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以汾口、姜家一代最为特色,主要原料由大米,辣椒,茴香,桔皮,大蒜,生姜等组成。制作米羹非常简单,总结起来为浸、磨、煮三个步骤:


1. 首先拿米和红色辣椒,加茴香、橘皮、大蒜和生姜等一起浸泡。同时准备好米羹的配料。

2. 几小时后,磨成米浆。古老的石磨已不多见,现在基本上都是用机器来磨。但是如果你想纯正的米羹,最好还是使用这古老的石磨。石磨磨出的米浆,更加细腻,口感很好。

3. 接下去就是煮了,先加水烧热,倒入米浆,加入各种菜(野菜、大肠等)一起煮,快熟时加调料,就算完成了。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米羹也不再仅仅是加入干菜那么单调了,豆角干、蕨菜干、豆腐、大肠等都成了米羹中的配料,味道更加鲜美。



苞芦馃

苞芦馃顾名思义,就是用苞芦粉做的馃。包芦,学名叫玉米,又可称“玉蜀黍”、“包谷”、“包米”、“珍珠米”。威坪包芦馃是一种主食,更是一种滋补品,其做法如下:


1. 将晒干的包芦籽用磨碾成粉(最好用那种石磨,用石磨磨出的包芦粉做馃有韧性,并且能保留包芦的那份野味)。

2. 铁锅内盛入适量的水,待水烧开了,将包芦粉倒入让其煮沸,边煮边用铁锹拌搅,搅着时用力翻压,并适时加入开水,慢慢地粉成团了,将其掏起放案板上。

3. 将粉团反复地搓,边搓边均匀地把粉团分成一个个小粉团,再将小粉团用手掌挤压,挤压成厚薄匀称而圆的饼(馃)。


做好的馃放入热的铁锅煎,锅不要太热或太冷。掌握好火候,待到馃的两面都黄硬了,就可以趁热吃。冷了的馃可放火炉上烤,烤成硬了,再沾上农家霉豆腐,辣味散发在馃上,咬一口余香悠悠。



农家酱

吃得来辣应该算是淳安人一个特色,烧菜总喜欢放点辣椒或者熬好的农家酱,有了辣的菜就会多了那么一股子鲜味。另外,将腌制好的酱,加上点小鱼干、肉末,放在锅里慢慢熬制,熬好后配饭吃,就是一种享受。


其实淳安的特色美食远不止这些,大家还知道那些好吃的淳安美食呢?说罢美食,淳安民间还有一些特别的传统手工艺和民俗。



番薯粉

淳安过去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于是,玉米、番薯就成为了农村一年的主粮,其中,番薯除可作为主食外,还可以煎糖、酿酒、晒番薯干和洗粉。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农村洗粉一般都在溪边进行,在溪边放个平时杀猪用的大黄桶,上面摆放一个井字形木架,木架上是一个大竹篮,竹篮里铺上一块厚实的纱布做为过滤器,然后把碾碎的番薯浆一勺勺舀进纱袋里,一边加水,一边不停地用手抓捏、搅拌,挤压。


如此重复多次,直到洗不出淀粉为止。此时木桶里的淀粉浆水是呈黄色的,经过一两天的沉淀澄清,再将木桶里上面的水倒掉,沉淀在桶底的就是白白的番薯淀粉了。最后,再用锅铲将半湿的番薯粉一块一块铲出来,放到竹箩团篾上面晾晒,经太阳暴晒数日后,即可保存食用了。



瑶山秋千

“瑶山秋千”的秋千为一柏木制作的柱架,柱架上装有能移动的木轮十字架,十字架上另有四副小秋千。表演时,秋千由八名壮年男子扛抬行走,行进中伴有颇具地方特色的“三吹三打”。


小秋千上依次坐着身穿红、绿、黄、蓝四色的四个小女孩,四个小女孩齐心协力使小秋千转动翻滚,当十字叉转动起来时,坐在叉口的小女孩就从地底下“转”到三米多高的空中去,同时,架转人歌,四个小女孩统一舞动手中的羽毛绒扇,旋转手绢花。这样的表演具有惊险性、欢快性,加上表演时还配有乐队的伴奏,长长的唢呐、二胡、还有两个穿粉红衣服的小女孩抬着一面鼓,场面十分地热闹、壮观……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