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人生在世,贪睡懒觉在所难免。
但是在南京,不知是南京人偏爱养生,还是生活在这个“大火炉”中睡不着,竟然在全国《最早睡城市榜》和《最早起城市榜》中,双双上榜名列前茅!
于是,清晨的南京,是一天当中最热闹的时候。街头巷尾,社区公园,处处人声鼎沸,一片生机勃勃。
细心的人发现,所有人群最多的地方,都是早餐点。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南京的早餐太好吃。
在南京城里,唤醒南京人的清晨,不是王子带着口气的吻,而是楼下飘来早餐的香味。
南京的早餐,像这座城市一样,极具包容性,又各有特色。
因其地跨长江,饮食习惯南北兼具,南京人又好吃,喜欢创新又不守旧,既然爱新鲜又爱怀古。
面食与糕点在这里融汇,辛辣与香甜在这里相交,碰撞出属于南京人的特色早餐。
南京人似乎不大挑食,甜的辣的都能吃,只要口感还不错,就能在南京站稳脚。
皮肚面、鸭血粉丝、锅贴、汤包、饭团、糕点……一天一种口味,一个月30天绝对不带重样!
来南京生活的朋友都深有体会,来南京之前,能多睡一刻懒觉,绝对不会早起;
但是来了南京之后,生物钟就变成了自动叫早,生怕七点以后再起来。
难道真的是南京人不爱睡懒觉吗?
不,是卖早餐任性的摊主太多,好吃的早餐排队的人太多,一旦睡过头,便颗粒无收。
所以,一年四季,无论什么天气,太阳是不是照常升起,无人知晓,但南京人吃早饭的心,却是无人可挡!
南京的早餐菜单中,主要分为干湿两派。
干货主要是牛肉锅贴、饭团、汤包、麻团、烧饼和糕点等,豪气一点可以加个茶叶蛋。
简单便宜,又方便携带,通常都是摆个摊在地铁口和公交站附近,适合早上匆忙的年轻人和上班族。
牛肉锅贴,在南京人的早餐菜单中,可以算是独一份。
圆口大铁锅,整整齐齐码着半个手掌大的锅贴,倒上金黄的牛油,煎得金黄酥脆,再配上一碗放着香菜末的牛杂汤,简直是完美搭配!
不管你是开在水西门、管家桥,还是马台街、乐业村,只要挂上一个“七家湾”的招牌,就不愁卖不出去。
南京的平均起床时间是7点34,排在全国第六。
可能生活太苦,才会发明这么多好吃的南京早餐,让生活多少有些安慰,为了这一口吃的,就算早起10分钟也值了。
起得早的大爷大妈,最会享受。晨练之后,找个小店慢慢吃顿早餐。
汤汤水水的面食、馄饨、鸭血粉丝汤,既是南京早餐的精华所在,又是大爷大妈的最爱。
首先其冲的,要数鸭血粉丝汤了。
老南京人吃的鸭血粉丝汤,一般在菜场角落的多,有只营业到九点的,也有24小时通宵开店的,但鲜少去吃热门地段、门头大张的那种店。
夫妻档小门店,门口支一口大汤锅,24小时不断地熬着鸭汤,鸭肠、鸭肝都是自己炒制。
配上爽滑的粉丝,和鲜香的浓汤,一口下肚,神清气爽!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像小潘记和金中这样的街坊老店,用料足又便宜,十几年经久不衰,被一些明星来打卡宣传之后,变成了“网红店”,多了很多慕名而来的人。
想吃一口家门口鸭血粉丝汤,还得排队,累煞人!
在南京,要排队的可不止一个鸭血粉丝汤,吃面更耗时间。
南京的面不仅碗大,配料多,排队的人也多得不得了。
早上七点起来,跻双拖鞋到面馆,排队1小时,吃完1小时,撑得肚皮穿不下,回家还要走半个小时。
一碗面下来,半天的时间就没了。
本土风味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老卤面、大肉面和皮肚面。南湖中华面馆、六合皮肚面、项记面馆、54年祁家寡妇面、吴亦凡吃过的大碗面……
老南京人喜欢吃的面,大多数面硬、汤鲜、浇头多。硬面当中,以南湖为佼佼者。
但南京人心头的那碗白月光,却是大碗皮肚面。皮肚,肉丝,猪肝。木耳,青菜等,辅料足,汤头浓,碗比脸大,却常常引诱人吃得干干净净。
新街口的项记面馆,虽然深藏在小巷子里,却依然无法阻挡吃货的心,逼仄狭窄的小店里,永远人山人海,永远有人在拿着号码等位。
对南京人来讲,吃得好,烦不了,不行中午饿了就斩个鸭子啵!
在南京的大街小巷里,开得最多的要数“安庆馄饨”。
不是所有的“安庆馄饨”都是安庆人开的,只要是薄皮少肉的小馄饨,葱花虾米加辣油,都能获得南京人的认可。
每个南京人心中,都有一碗自己最爱的馄饨。
老城南喜欢柴火馄饨,现包现下,旺盛的火苗滋啦一下溅出火星,烟火味钻进馄饨里,伴随着辣油自带一股清香。
对于老南京人来讲,这才是他们记忆深处的味道。
柴火从城市文明中渐消渐散后,年轻人偶尔得闲来吃碗馄饨,去晚了还吃不到。尤其是开在雨花新村的汪家馄饨,馄饨皮、调馅都是老板自己动手,做多少卖多少。
这家馄饨开20多年了,每天排队的人都很多,老板抱着一堆大碗,刷刷往案板上一甩,手速飞快放好调料,冲入汤水。
一碗馄饨端到面前,喊出一声极具南京风味的口号——“啊要辣油啊?”
唤醒了南京城崭新的一天。
-END-
图片来源丨百度、微博等网络
南京头条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法律顾问: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刘俊杰律师
联系方式:1377076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