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蝙蝠侠电影即将出现,但诺兰的《蝙蝠侠》系列仍是难以超越的

2020-02-15   洞察影视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新版《蝙蝠侠》的蝙蝠侠造型上了热搜,看来新版《蝙蝠侠》已经在拍摄中了,不是空有计划。

按照计划,新版《蝙蝠侠》将会在明年6月份上映。

不过,对于新版《蝙蝠侠》,大家最好不要过早期望。

因为自从《正义联盟》票房失利后,华纳公司对超级英雄电影一直是处于“测试”阶段,对这些电影的管理可能有点混乱,因此质量未必如意。

《蝙蝠侠:黑暗骑士》

更重要是,上一个蝙蝠侠单人系列电影——诺兰的《蝙蝠侠》系列是难以超越的,新版《蝙蝠侠》未必能达到诺兰版《蝙蝠侠》系列的水平,如果新版质量不算太好,观众心里可能会有落差。

为什么说新版《蝙蝠侠》难以超越诺兰版?

马特·里夫斯 VS 诺兰

最能影响新版《蝙蝠侠》质量的核心人物,是马特·里夫斯,因为他不仅是这部电影的导演,而且还同时兼任部分制片和编剧的工作,控制着电影的核心“变量”。

马特里夫斯导演

而最能影响诺兰版《蝙蝠侠》系列质量的核心人物,是导演诺兰。

新版《蝙蝠侠》能否超越诺兰版,关键要看马特里夫斯能否超越诺兰

诺兰导演

论过去的“表现”,马特里夫斯似乎与诺兰有很大差距

马特里夫斯没有获得过奥斯卡等电影大奖,拍过的经典作品也不多,表现比较好的作品只有《猩球崛起2》,以及《科洛弗档案 》。《猩球崛起3》勉强算中规中矩。

而在商业片领域,诺兰是好莱坞最顶尖的导演之一,

他拍过不少比较有开创性的电影,比如《盗梦空间》,《蝙蝠侠》三部曲,《星际穿越》,《致命魔术》,他的每部电影质量都非常高。

他的处女作——《追随》,他仅仅是用了几千美元的成本,而且是用一批业余演员,连对电影很重要的灯光设备都没有,就拍出了很高的质量。这部电影在豆瓣上还高达8.9分。

在过去表现来看,马特里夫斯相比诺兰,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另外,在对电影的控制权方面,也许马特里夫斯也远远比不上诺兰

尽管马特里夫斯担任着新版《蝙蝠侠》的许多关键职位,但不代表他对电影有绝对的控制权。

华纳的高层有时候会担心电影不能赚钱,会经常“剪电影”,旗下很多导演是没有最终剪辑权的。

《蝙蝠侠大战超人》的导演扎克施耐德就无最终剪辑权,影院上映的版本不是导演剪辑版。

扎克施耐德在拍《正义联盟》的时候,因为高层不满意,还被中途炒鱿鱼。

《正义联盟》

诺兰导演因为后期成绩好,所以后期他的权力很大,华纳高层根本不敢剪他的电影

《黑暗骑士崛起》,《星际穿越》等大片,投资非常高,上映的时候正是3D电影崛起的时候。

这些电影如果弄成3D格式,完全可以赚更多的票房,但诺兰一再坚持2D质感更好,华纳高层还是向他妥协了。

《黑暗骑士崛起》

论对电影的控制权,相信马特里夫斯也是远远比不上诺兰,因为他过去的票房成绩,没有诺兰好

所以从电影的核心人物来看,新版《蝙蝠侠》是处于劣势的就看马特里夫斯能否超常发挥了

另外,新版《蝙蝠侠》目前已经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强行“政治正确”了。DC的漫画中,戈登局长是白人,但这部电影为了取悦黑人观众,戈登局长的角色将由黑人来饰演!这我是无法接受的。


诺兰《蝙蝠侠》系列非常完美,难以超越

在超级英雄漫改电影中,最难超越的电影,也许就是诺兰的《蝙蝠侠》系列了。

因为诺兰的《蝙蝠侠》系列能够同时兼顾商业和艺术,既能保证电影看起来很“爽”,又能保证电影的剧情相对严谨,有深度

不是爆米花电影,但《蝙蝠侠》的观影体验非常好

诺兰的《蝙蝠侠》系列,不是爆米花电影,没有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段子和情怀上,也不是3D特效电影,但观影体验同样一流;

因为电影的撞车桥段用真的兰博基尼去撞的; 小丑炸医院的桥段是真的建了间“医院”,然后把它炸了,后期用特效修饰;

《蝙蝠侠3》里的千人混战不是"P"出来的,而是请了大批群演.....................

诺兰《蝙蝠侠》系列中比较“爽”的场景,一般用IMAX摄影机拍摄,并且主要是用实景拍摄,后期再加上特效,所以即使电影没有3D特效,同样很有大片感,很震撼,而且比3D电影清晰多了,更有质感!

除了场景震撼,《蝙蝠侠》系列比较“爽”的地方,更因为诺兰把它们当悬疑片拍的

《蝙蝠侠》系列每部电影的设计,都在诺兰的操控中,前部分布局了许多谜团,随着电影剧情的深入,谜团会慢慢解开;

比如《蝙蝠侠2》和《蝙蝠侠3》的开场,都是埋下了关于反派的谜团,《蝙蝠侠2》片头是讲小丑抢银行,《蝙蝠侠3》是讲贝恩抢科学家。

看两部电影的开场的时候,观众会对小丑和贝恩充满疑惑,究竟他们是谁?就究竟他们要干嘛?

观众的注意力会被这些谜团所吸引,然后诺兰会控制好电影的节奏,将设计更多谜团和解密的过程弄得像变魔术一样,

到电影公布“答案”的时候,观众的疑虑解除,会有一种知道答案的爽感。

另外,诺兰《蝙蝠侠》系列也爽在他很会剪辑能用少量的镜头表达更多的信息

比如《蝙蝠侠3:黑暗骑士崛起》的结尾,就因为导演很会剪辑,让观众印象很深刻,

那个结尾,交代了以下内容:

福克斯发现蝙蝠侠战机有自动驾驶系统,而设计系统居然是蝙蝠侠,而且是他几个月前设计的,这证明了蝙蝠侠可能没死;

管家在休假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蝙蝠侠没死,并且和猫女一起。该场景是管家一直所期盼的,蝙蝠侠最终不再管哥谭市,过上了自己的人生。管家看到这场景,非常欣慰;

哥谭市的蝙蝠灯很早就被打烂了,而且生锈了,戈登局长在蝙蝠侠灯附近的时候,意外发现蝙蝠灯已经修好了。这也证明了蝙蝠侠可能没死,也暗示了未来如果哥谭市出现大问题,蝙蝠侠还有可能出现的;

警察布莱克身份证上的名字其实叫罗宾(漫画中罗宾是蝙蝠侠的徒弟);

后来他也得到不明人士给的坐标,发现了蝙蝠洞,能使用蝙蝠侠的装备。这预示着他可能会继承蝙蝠侠的身份,或者在未来替蝙蝠侠行侠仗义。

另外,清算公司在清算蝙蝠侠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他妈妈的项链不见了,而这个项链最后是猫女戴上了,再次证明蝙蝠侠没死。

这就是《蝙蝠侠》系列的结局,没有多余的废话,仅用短短几分钟的剪辑,就交代了许多事情,给了观众一个圆满的结局,而且结局是开放性,可以随时出续集

诺兰的《蝙蝠侠》同时也是很完美的三部曲很有内涵,深度

《蝙蝠侠1:侠影之谜》交代了蝙蝠侠的起源,以及为后来的电影作铺垫;

《蝙蝠侠2:黑暗骑士》主要讲蝙蝠侠在行侠仗义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困境;

《蝙蝠侠3:黑暗骑士崛起》是终章,交代了蝙蝠侠的结局。

三部电影在结构上互成整体的,一环扣一环,而且它们质量都很高,第三部终虽然档不住第二部的光芒,但也拍得很很好

三部电影也共同刻画了一个形象丰富的蝙蝠侠

其他电影的超级英雄,主要的工作是发现反派后,然后就用超能力把他干掉;

但诺兰版的蝙蝠侠,却与众不同。

这版的蝙蝠侠更多是想从精神层面上,从根本上拯救哥谭市

在另一部有深度的超级英雄电影——《守望者》中,无所不能的曼哈顿博士为什么要反英雄主义,妥协于法老王“牺牲过千万人,以换取人类和平”的计划?

原因是他有能力创造人类,但无法改变人心

诺兰版的蝙蝠侠的侠义之路,就是要改变哥谭市民的人心

如果蝙蝠侠单纯升级自己的装备,去对付黑恶势力,是对付不完的,因为罪犯就像野草那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是鼓励更多正义的哥谭市民自觉去对抗黑恶势力,对抗腐败。

他成为蝙蝠侠,就是想成一个榜样,一个精神象征

一方面,他的形象会震摄黑恶势力,让他们不敢嚣张;另一方面,他的形象会让更多哥谭市民敢于走出来,从不同领域对抗黑恶势力。

在《蝙蝠侠2》里,他的形象就取得成效,哈维丹特敢出台法案,从法治上对付黑恶势力,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蝙蝠侠的影响力。

但蝙蝠侠这条侠义之路并不好走,因为他要做榜样,就必须要有原则,不能杀人,不能滥用能力

否则,他会失掉民心,不能成为榜样。因为如果他违反原则,本质上就会变成哥谭市的独裁者,黑恶势力的生死是基于他的主观判定。这样不能让市民信服他。

小丑这个恐怖分子,就是利用了蝙蝠侠的这个软肋,差点击溃了蝙蝠侠,让蝙蝠侠多年的成果毁于一旦。

蝙蝠侠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始终能坚守他的原则,而且为了哥谭市,他可以放弃一切。

在《蝙蝠侠2:黑暗骑士》里,为了维护基于哈维丹特公信力的法治体系,他可以将哈维丹特的杀人罪名揽在自己身上,让自己由英雄变为罪人,来维护哥谭市的长治久安。

如此丰富复杂的超级英雄形象,在其他超级英雄电影中,是很难再有的

诺兰的《蝙蝠侠》系列,不仅观影体验一流,而且很有深度,蝙蝠侠的形象又非常丰富,

马特里夫斯版的《蝙蝠侠》想要超过诺兰版的,难度真的很高。

洞察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