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青岛,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啤酒?海滩?飞速发展的经济?青岛是可爱的。如果生活在青岛时间稍微长一点,你能感受到本地人毫无保留的骄傲,会发现青岛人很有魅力,这魅力中还带点儿小傲娇。
老练的青岛人,啤酒要喝 1 厂的
不夸张的说,青岛啤酒在很多国家就是中国啤酒的象征。青岛人那种骄傲在很多方面你都能感受到,啤酒最直观。对于生活在青岛的人来说,啤酒早已融入了生活。
青岛人喝啤酒很随意,社区边、菜市场、小卖部……装扎啤的大啤酒桶随处可见,上面挂着塑料袋,让客人用袋子装着啤酒带走。这些扎啤都论斤卖,每斤8到10块。
在啤酒口感方面,讲究的青岛人会告诉你,1厂的酒最好,其次是5厂和2厂。尽管产地都是青岛,但是由于酿造工艺的不同,不同酒厂的酒口感上也略有区别。这至少说明一件事,经过一百多年的培养,青岛人生长出了自己的啤酒美学。
倒回去 114 年,啤酒还只是个舶来品。1903 年,德国商人在青岛成立了日耳曼啤酒公司,二战结束后青岛政府接管才有了青岛啤酒公司。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啤酒成了青岛人的特色饮料。
德国人来了,才有了作为城市的青岛
1897 年德国占领了青岛,17年时间,青岛从一个偏远的小渔村被改造成一个现代化城市。
栈桥、浙江路天主教堂、总督府等青岛城市景观都集中在这块“欧人区”上。今天从青岛南站走出来,沿着海岸线往北走,那一路的红瓦白墙、梧桐大海都源于德国人最初对这座城市的规划。
德国人规划的“华人区”采用里院的设计,为了卫生,街道完全按西南—东北和东南—西北走向。这样能确保太阳每天都能照到每条街道和房子正面。
除了异国景观,著名的青岛第一海水浴场亦源于德国人。
1989 年,德国人发现第一海水浴场那一带暗礁少,也没有狂澜漩涡,是个洗海澡的好地方,于是改造成为有着饭店、更衣室和音乐厅的海水浴场。它代表着一种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德占时期,来这里“下饺子”的是英美等这些外国人,而现在去那里“下饺子”的大多是国内的游客。
山城青岛,殖民地反面的中国城市
崂山,不仅融入了传统中国人的山水、天地观,还完美地被整合进了今天青岛人的生活里。生活在青岛你可以不去爬崂山,但是不可能一口不喝崂山矿泉水。
这座有着道教传统的山脉濒临海岸线,崂顶最高峰海拔 1131 米,登上崂顶,天水一色,那是种说不出的开阔。自古就有人把这里称作“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山上道观密布,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支撑。这些道教建筑群在 2013 年被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道教,这座山也流传着本地的民间信仰。自古崂山人视狐为瑞兽,在崂山东南边的华严寺就专拜狐为仙,庙里供奉着一个白胡子老人,被尊称为“胡三太爷”。
近代以来的殖民地建设把青岛从孕育它的传统文化中剥离出来,培养出了现代的城市文化。但如果站在城南转身往后看,这里仍留存着本土文化的影子。
为什么青岛人是骄傲而可爱的呢?
因为它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里培养出了现代的文明,也因为这里从未与传统剥离。
文/朱若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