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根粥+肠粉+眉豆糕,东莞人一天的开始

原标题:茅根粥+肠粉+眉豆糕,东莞人一天的开始

在岭南,东莞地区的腊味喜欢 加入玫瑰露酒或米酒,让 肉香中再缠绵几分酒香,像漂亮女孩脸蛋上还添两分暧昧的绯红,格外诱人。在民间,素有"东莞腊肠,又粗又短"之说。

东莞腊肠

东莞“ 矮仔祥”腊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外形“短而粗”,长两三厘米。凭借爆浆油脂的诱惑口感,及其“短圆萌”的独特外形俘获了许多东莞人的胃。从选料开始,混料、灌肠、扎孔、绑结、吊晾、烘烤,做好腊肠有七道主要工序。” 制作腊肠时的天气必须是艳阳高照,否则就会制成湿肠,而湿肠因为不能立即充分接受阳光曝晒,还可能变味。因此腊肠需在阳光下晾晒约三四天即成。

颜色诱人的矮仔肠。 摄影/吴学文

说起东莞最著名的本土菜,当属高埗镇冼沙村的“冼沙鱼丸”。鱼丸又称“鱼包肉”,味道鲜美,多吃不腻,可作点心配料,又可作汤,是沿海人们不可少的海味佳肴。高埗镇的冼沙村是远近闻名水质优良的水乡,到秋冬季节,肥美的鲮鱼一网下去就是数十上百斤的鱼获。鲮鱼是制作鱼丸的上佳鱼选。其长度也不宜过长,四指宽、一掌长即可。

鱼丸

起鱼肉是制作鱼丸中让最多人望而却步的环节,不仅费时还费力,鲮鱼的脊骨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用来制作鱼丸。 其中的捣烂鱼肉也是个讲究活,要接近 20 分钟不断快速摔打,才能将鱼肉中的蛋白质打出来,最后加入沸水中煮熟。

一道 胶质多、韧性足、弹性大,看似简单无物,实则鲜美带劲的冼沙鱼丸就算完成。

摔打鱼肉前手工切鱼肉碎。摄影/吴学文

广东人的一日三餐是离不开汤,煲汤也是家家必会的。 “三滚骨”,其实就是简单的煲汤骨。但不同之处在于, 猪骨上的肉却是格外爽脆甜香。“三滚骨”中加入了 当归、玉竹、红枣等十多种药材的降火解热气药材包,让骨头肉爽脆过瘾间还带着点养生食疗的作用。

“靓仔,要不要来碗靓汤啊。” 摄影/朱锐

除了”三滚骨“,同样质朴的家乡味道还有 “鸭脚包”。隔壁的佛山也有叫鸭扎,用来做煲仔饭简直是完美。

莞城人在制作“鸭脚包”时候,会选购采用特殊腌制的鸭脚,每个鸭脚的中间裹以特殊腌制的鸭心,外面用特殊腌制的鸭肠缠绕。蒸熟后香气四溢,咬起来筋斗而生津, 用来下饭更是妙不可言

“鸭脚包”下饭简直绝了。摄影/王宇同

茅根粥也是每一个在东莞长大的小孩都会吃的早点,是东莞特有的地区传统名点。最早的做法使用鲜茅根、玉竹头,扁豆,赤小豆,茯苓等煎熬,但是因为茅根太过寒凉,有的店家将茅根粥料改成了 黄豆和陈皮,同样具清凉,去湿等功效。孩童清早享用一碗,然后上学去。

眉豆糕。摄影/朱锐

一碗茅根粥,一份肠粉,一份眉豆糕,是东莞人最习惯的早餐搭配,也开启了东莞人新的一天,你想一起吗?

肠粉

- END –

作者斯小乐

编辑丨阿壹、堃堃

图编丨袁千禧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风物中国志·东莞》

部分文字取自书中《东莞的浮生六食》一文

本文为地道风物原创文章,原文有删改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sJODnIBfGB4SiUwn_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