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相处方式和教育方式,家长们需要多学习、多了解、多反思,才能更好地与孩子共同成长。
知乎上,有人曾发起过这样一个话题:你见过哪些父母惊艳到你的教育方式?
话题热度一直很高,网友们把自己看到的或是亲身经历的那些让人惊艳的教育故事记录下来。那么,这些故事中的父母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今天整理了10个知乎上点赞成千破万的真实的令人“惊艳”的教育故事,希望这些故事能对你有所启发。
01
有关尊重
@安安安
我和我妈吵架之后,如果是她的错,她会冷战一会儿就过来说“宝贝啊,妈妈错了”,然后抱着我。
后来我青春期顶撞我妈以后,我也会过一会儿去抱着她“妈妈,我错了”。
所以从小我就觉得,大家很平等。不因为你是父母你就对。
而且学会认错,道歉,改正,不害怕道歉。
萨提亚家庭心理模式里面的核心理论说,每个人有三种角色,最重要的就是“人”,其次是家庭的成员,再次是社会角色。而在整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和尊重。家长和孩子一样,没区别。
02
有关习惯
@匿名用户
我女儿是个七岁的自闭症小姑娘,是真的自闭症,社交障碍发育迟缓。
在大街上吃糖,剥掉糖纸,第一个动作不是把糖放进嘴巴,而是把糖纸放进自己的口袋,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丢进去。
吃橘子也是一样的。橘子皮先放在我手里,剥完橘子放进自己的口袋,然后扔进垃圾桶。我觉得她并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这一切都是在模仿我,我从来不在大街上丢垃圾,任何垃圾,属于特别自律的那种,所以小姑娘纯粹是在模仿我的行为举止,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我对自己,对她的最基本的要求了。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所言所行都透露着父母的影子。
03
有关理想
@Youth
认识一个学长,有一天提到了他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时候遇到乞丐的情景。
一般的父母可能会趁机小声教育孩子:“记得要好好学习,不然就像他们一样,没有工作只能乞讨为生了。”
而他的父亲语重心长:“要好好学习,以后让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教会孩子知道自我价值是什么,它不仅仅是靠自己的能力赚到很多钱。
04
有关隔代教育
@我爱红烧肉
地铁上,一个奶奶在对五六岁的孙子说孩子妈妈的坏话,翻来覆去就是乱花钱,不顾家什么的。
小男孩听了一会儿,说:“奶奶,妈妈有缺点,你要告诉她了她才知道改。”
奶奶说:“我还告诉她?傻孩子,这话怎么能当着她的面说!”
小男孩接着说:“妈妈说了,当人面不能说的话,背地里也别说,不然就不是光明磊落的君子。”
地铁里的人听了都笑了,孩子奶奶一脸尴尬……
孩子的世界都是单纯的,有效沟通,别藏着掖着,隔代教育里多重要啊,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05
有关责任
@黄牛
在台湾旅游住一间民宿,早餐时间,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想把喝不完的豆浆拿到楼上房间喝,但是在上楼梯的时候洒了,泼了一楼梯。
小男孩爸爸带着小男孩去服务员那里,让小孩子鞠躬道歉,然后从服务员那里要了抹布,小男孩擦楼梯,爸爸到水池洗抹布,看着小男孩把楼梯擦干净。
中间服务员说不用管让她来就好,这个爸爸说让我们来吧。擦完后带着小男孩还抹布,再次表示给服务员添麻烦了。
当时我就坐在旁边目睹全过程,我以为这件事做得很圆满了,直到我看见这个爸爸问孩子,你觉得你为什么会打翻豆浆?然后他把另一杯豆浆(估计是这个爸爸没喝完的)递给孩子,告诉他打翻豆浆是拿的姿势不对,一只手托底一只手扶住杯子才能拿得稳。小男孩捧着这杯豆浆上楼,没有再打翻。
孩子犯错之后,很多父母总是第一时间做出斥责,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场合。
但实际上,孩子已经知道犯了错误,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知道犯错之后应该道歉的态度,以及如何规避之后再次犯错。
06
有关早恋
@软苏
我情窦开得比较早,五岁那年,我刚上一年级。我妈来接我时,还没放学,我就趴在窗沿上,满脸痴相,偷偷给她指“你看讲台上那是我们班长,好威风哦。”
我妈笑眯眯看着,这不是考你们班第一的那个男娃娃嘛,我姑娘眼光不错。
这段暗恋夭折在三年级。
课间玩追赶游戏,班长追,我们呜呜哇哇四处乱逃。只有一个女孩子原地不动,眉眼间全是有把握的笑。
他不会抓我的,她说,我们今天结婚了。
嘎嘣一声。
那天我失魂落魄,回到家就开始哭。我哪里比不上那个女生嘛,班长为什么不和我结婚。
我妈把我搂在怀里,我女儿最优秀了,成绩又好,又是副班长,跳舞也好看,哪里比别人差。
那为什么班长喜欢她不喜欢我。
我妈捧着我的脸,大家都很喜欢你,但是那个女生虽然不是最优秀的,她也是可以被人喜欢的。
不是只有第一名才有资格被喜欢哦。
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纯洁的青春期爱恋是一件美好而又正常的事情,坦诚和孩子谈恋爱的感受,得到孩子的信任,家长才有可能引导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处理青春期爱恋的懵懂。
毕竟,我们每个人到了青春期,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人啊。
07
有关诚信
@负暄
和我爸一起看《釜山行》。
看完了我说,其实那个害死好多人的常务也挺可怜的,虽然他做的坏事不少,但是站在他的角度看,他也是在小的时候求助别人送他回家被人冷漠对待之后,他才变成今天这个自私自利样子的啊。
我爸听着我说完,然后认真的和我说:
有时候被骗被坑以后就决定要铁石心肠,学会冷漠,这样做本来无可厚非的,人为了自己,这是吃一堑长一智的事儿。但是不要用你保护你的利益为借口,去掩盖你自己本性的自私和冷漠,学会保持善良,始终都是你自己的事。
我举双手赞同最后一句话:学会保持善良,始终都是我们自己的事。
但要加上一句,善良,也需要有原则,有锋芒。在安全的前提下,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去帮助别人,同样是好样的!
08
有关取舍
@宣萱
日本超市里,大家都在排队结账,一个小男生高声跟妈妈宣布:“我优柔寡断所以我买了两个!因为我太优柔寡断了!”一边说着,一边往妈妈的购物筐里装了两种点心。大家正笑这个孩子在哪学会的这个成语,太可爱了。却见妈妈严肃地说:“优柔寡断的男人,最终两个都得不到。”
说完,就把点心挑出来放回去了。
这话说的,太有分量了。
这个世界上的好东西太多了,需要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一定得有所取舍,用平常心去看待这件事,没准能获得意外的惊喜呢。
贪多嚼不烂。
09
有关坚持
@眠歌
我小表弟让我帮他拧瓶盖。
我可是家里的小公主啊,怎么可能帮你拧瓶盖啊。立马露出了职业嘴脸,一本正经的和他说:“你是男孩子,要有绅士风度啊。怎么能让女孩子帮你拧瓶盖呢?你下次要帮我拧瓶盖哦…”
显然并没有打动他的内心,他又跑去找我大表弟帮他拧。
大表弟说:“为什么不自己拧啊。都是男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好,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啊。”
小表弟:“我拧不开啊。我试过了。”
大表弟:“你再试试啊。你刚才拧瓶盖就是在积蓄力量,默默努力的过程。其实已经拧松了,再努力一点点就能享受到成果了,怎能轻言放弃呢?”
小表弟轻轻一拧 ,果然开了。他开心的不得了。
其实我看见大表弟把瓶子递回给小表弟的时候,已经帮他偷偷拧松了。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拧瓶盖”这样大大小小的困难,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完全帮孩子解决麻烦,也不能全然撒手不管。适当地指引与帮助才能让孩子在将来遇到困难时也能勇敢相迎。
10
有关自我保护
@蕊儿
爸爸:如果有男生欺负你,你就用铲子呼他脸…
女儿:可我是女生呀,爸爸…
爸爸:那你就用粉色的铲子…
不管男孩女孩,如果受到欺负,霸凌,第一时间的反应很重要,而这个观点,一定是爸爸妈妈教给孩子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事实上,教育孩子没有范本,更没有标准。父母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比跟孩子口头反复强调规则,教育的效果要好一万倍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