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上的香港青年

2019-11-17     深视新闻

对香港青年郭玮强来说,今年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十一届高交会,意义格外不同。

今年的高交会,首次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展区,集中展示了大湾区最新的创新成果。香港科技展团带来了一批科技创新精品,其中,郭玮强的智能箱包被选中参展。这些智能箱可以蓝牙解锁、自动称重,还具备全球定位功能。

几年前,还在香港读大学的郭玮强没想过,这些曾经出于学术目的、做的有趣的研究,能成为如今高交会的参展商业项目,甚至与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进行了深入合作。

郭玮强是在深圳创业的香港 “90 后”。大学期间,他所研发的具有防偷盗功能的智能化箱包,在各类校园创新比赛中就初露锋芒。但和多数香港大学生一样,科研成果难以商业化,产品落地困难,成了郭玮强创业路上最大的阻碍。

在深圳,完备的产业和科技配套,正好契合了郭玮强的创业需求。2017年,他和同伴在深圳前海成立了公司。目前,公司已研发出多款智能箱包产品,并拥有12项专利,市场估值过亿元,而这也只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香港科技展团携新品参展

期盼更多融入湾区发展

像郭玮强一样的香港青年,还有很多。

近年来,不少香港青年选择在内地就业、创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下,深圳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对香港大学生而言,这同样也是他们的“深圳机遇”。

深圳乃至大湾区的吸引力有多大?笔者认为,此次的高交会,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香港科技馆在高交会开设了多年,这一届有两个展区,分别设在1号馆和9号馆,都有200平方米。今年的香港参展团队比以往更为壮大,参展内容也更为多元:有的是香港研发机构的最新“黑科技”,有的是深港两地发展的优秀初创公司,有的则是香港本土培育的优秀初创企业。

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香港贸易发展局与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牵头合作设立的香港馆,来自香港大专院校、研发中心及本土初创企业的一大批产品和技术在馆内展示。笔者经询问得知,这些年轻面孔来自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等高校,此情此景下,他们更希望能更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好这里的资源和平台优势,寻找合作和发展机遇。

事实上早在1999年的第一届高交会上,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就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成立深港产学研基地。此后,香港多家大学在深圳开设研究院或校区、医院,促进香港本部的研发成果在深圳产业化,培育新一代科创企业。大疆等企业都受益于深港产学研合作机制。

香港大学生的“深圳机遇”

1“市民待遇”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发展和香港紧密相连。在4600多字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有18处文字与香港相关,大部分提法为“粤港澳”,有一些则直接提及“香港”或“深港”。

《意见》里提到,将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意见》起草的直接参与者、深圳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副主任孙华明解释说,“市民待遇”实际上等同于深圳单向对港澳开放,让港澳居民可以在这里更方便地上学、就医、养老,从而更好推动深港融合。

这意味着,大到医疗、教育等配套问题,小到用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就能取高铁票等生活琐事,在深圳工作的香港青年都能享受“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待遇。

2深圳的优惠政策“大礼包”

不仅如此,对于来深创新创业的香港青年,深圳提供了充足而实惠的政策利好。

资金支持

今年3月,前海正式发布了《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其配套《实施细则》也于5月发布。该措施覆盖了港澳青年来前海创新创业的方方面面,并且多项措施都是拿真金白银来支持。其中,港澳青年在前海创办的企业,如果上市,将获得一次性最高200万元奖励。

来自前海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有600多位港澳青年在前海实习,前海管理局还组织了企业在香港举办招聘会,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截止八月底,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经累计孵化了超过170家香港创业团队。

除了一系列针对创业者的支持之外,细则在多处提出了对于就业者的资助措施,就业、租房、交通全覆盖。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如果一位港澳籍博士到前海就业,可凭学历获得一次性资助8万余元;取得符合条件的执业资格证书的博士,可额外再获5万元资助,也就是13万余元的资助。

服务支撑

今年6月出台的《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提出,联动港澳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建立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为入驻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企业和项目团队提供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服务,构建“孵化—投资—加速—辅导上市”全过程服务体系。

为了吸引来深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深圳正在从生活所需向着创业所需延伸,通过充分挖掘优质的创新和产业要素,为青年创客们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构建涵盖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

“时代改变”带来的机会,参与“改变时代”的机会

香港在科技创新上以前端的基础研究著称,深圳则在后端的产业转化能力较为突出。对于香港大学生而言,可以充分发挥深港两地的优势,把香港的科研成果拿到内地,通过整合大湾区的产业资源,再利用深圳的科技配套,把概念变成实体产品,再通过香港这个国际化平台把产品推向世界。

对此深有体会的郭玮强认为,现在是国家发展非常关键的时刻,他们不单拥有“时代改变”带来的机会,更是拥有参与“改变时代”的机会。希望香港的年轻人能来大湾区走走看看,找寻机遇,他相信在这个环境下,只要有梦想,梦想必定能够实现。

热点推荐

  • 欧洲门户布鲁塞尔表态:欢迎华为!欢迎中国高科技企业!
  • 干货 | 沪深300ETF期权来了,谁将受益?一文读懂!
  • 深圳为何能在人工智能领域进入“快车道”?

粉丝福利

  • 粉丝福利就差你了!送书还不赶紧来看看?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 沈卫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r5LeW4BMH2_cNUg0s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