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10个县(市、区)均属于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县,是“红旗不倒”的地方。
南平,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8.29%,被誉为“世界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一块绿洲”。
如何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南平孜孜不倦地探索。今年省政协全会,红土地上的“绿色崛起”,成为我市省政协委员提案建言资政的主题。
从《关于加快推进“杭深高铁”内路线南平段前期工作的建议》,关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发展“动脉”,到《关于加快推动“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关于支持武夷山开通“一带一路”国际班列的建议》《关于支持武夷山航空口岸扩大开放的建议》等,聚焦关键重点,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再到《关于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纳入省级财政补贴试点范围的建议》《关于支持地方特色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建议》等,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助推绿色产业发展……一份份提案,凝聚着委员们为了红土地上的“绿色崛起”的智慧和汗水。
在我市省政协委员小组向大会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杭深高铁”内路线南平段前期工作的建议》中提及,“杭深高铁”内路线平行于沿海线,途经浙西北、闽北和粤东北地区,解决沿海高铁较难辐射的纵深腹地交通问题,接受杭州湾、深圳湾两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带动,对发展沿线城市经济意义重大。委员们建议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借力借势加快推进南平段前期工作,尽早实现全线贯通,提升浙西北、闽北和粤东北交通运输格局。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加快推进“杭深高铁”,是通过打造一条践行“两山”理论的高铁经济带造福沿线地区和百姓。而支持地方特色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则是助力地方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的具体实践。“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建阳漳墩是白茶的发源地,这足以显示闽北在茶叶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省政协委员、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荣茂建议,省上应加大对特色绿色产业发展的扶持,特别是应在促进闽北茶、文、旅融合发展上多出政策、多做文章,真正讲好这“一片树叶”的故事,进一步提升这“一片树叶”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