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故事内容为网友“妙妙拯救银河系”的生活经历,她说自己一直和婆婆在带孩子方面有分歧,但有一点又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孩子好。以下内容已隐去真实姓名,网友们认为婆媳关系是逐渐变坏的多,还是一开始就互看不顺眼的多呢?
我嫁给老公算是高攀了,我爸妈是做小生意的,在老家的村子里盖了两套两层小楼,算是村里过得比较好的,但是和我婆家比起来,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公婆本就收入比较高,我婆婆又很有理财意识,他们在省城有5套房产,我们结婚的时候是随便挑一套住的。
也正是因为家庭背景的差距,我嫁过来以后有点自卑。我老公对我很好,他要求公婆少来我们这边,多给我们自由空间,而且一直努力在这套早就装修好的房子里留下我的痕迹,比如挂满了我们的婚纱照,摆满了我喜欢的摆件和花瓶。而且我老公还会跟公婆宣誓我的主权,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深爱。
本以为可以一直这么自由自在的过下去,可自从我生孩子,婆婆就直接搬过来住了,公公本来在另一套房子住,他没退休,住那边更方便。但因为想孩子,他也搬过来住了。二人世界突然变成了三代同堂,公婆人都很好,但是对于养孩子,我们有很多冲突。
其实一家人在一起,无所谓谁说了算,尤其是和老人住一起。但是在养育孩子方面,我希望自己有主权,他们是为了孩子好没错,但观念差距真的很大,尤其是孩子生病的时候。每次孩子有点不舒服,我最想先去医院,但是婆婆总是不想给孩子吃药打针,在婆婆眼里,多喝水多吃水果能治百病。
看到孩子难受的样子,我总是心疼不已。但是婆婆说宁可让孩子坚持一下,也不能让他养成药物依赖。婆婆动不动就讲抗生素之类,但是在我看来,很多儿童药是必需的,孩子的抵抗能力差,尤其是发烧的时候,怎么就能强撑坚持呢?
为此我和老公说过很多次,我老公也和公婆说过很多次,但是他们坚持认为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有时候我会跟老公抱怨:“孩子是谁生的谁心疼。”我老公却说公婆的养育理念不无道理,他说爸妈不是不心疼孩子,我们应该体谅他们,还说既然让爸妈带孩子,就应该接受他们。
对公婆的改观是一次意外。有一次儿子应该打预防针了,我和老公那天却刚好都有事,公公也要工作,陪孩子打针的工作就落到了婆婆一个人身上。我本来跟她讲好打车去,可婆婆不舍得那二三十块钱,最后还是选择坐公交车。而为了赶公交车,婆婆抱着孩子过马路的时候不小心被路过的车刮倒了。
我接到电话后,迅速赶到了医院。司机在等我,他赶紧表明是自己的全责,我根本就不在意这些,我只想知道我婆婆和孩子到底怎么样了,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危险。孩子见了我以后就开始哭,我知道他肯定是吓到了,但是司机跟我介绍说婆婆伤得更严重,因为她摔倒的时候是抱住孩子的,孩子根本没有碰到地面。
医院建议婆婆做检查,可是她一直很自责的看着我和孩子,孩子哭累在我怀里睡着了,婆婆跟我说:“儿媳,我不是故意摔着孩子的,我太着急赶路了,没仔细看路。”我绝对没有责怪婆婆的意思,我赶紧催促婆婆去做检查:“妈,您赶紧做检查,您伤得更重。”
到那时候我才明白,看起来富有的婆婆钱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而是一分分攒出来的,她给孩子买几百块的衣服鞋子不带心疼的,可她却不舍得打车花那点钱;婆婆是真的爱孩子,而且她也知道对孩子而言,我是妈妈,是更亲近的人,所以孩子受伤她担心自责愧疚,还怕我会怪她。
婆婆腿有点拉伤,我们没有追究司机的责任,而是等老公和公公赶过来接我们回家了。我怎么会怪她呢?婆婆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照顾孩子上,虽然有时候观念和我有差距,但是她真的事事为孩子着想,她不顾自己受伤,想到的还是孩子,这样的老人应该得到我的尊重和感恩。
事事儿有话说:两代人的观念有差距是正常的,好多婆媳关系走向恶化就是从带孩子开始的。可有句话说得好,“不忘初心”。带孩子也是如此,作为孩子的妈妈或者奶奶,咱们都是为了孩子好,既然用心是一致的,怎么最后却成了对立面呢?
说到底还是“谁说了算”的问题,大家总想做生活中的绝对主角,有绝对的决策权,但家里家外就那么多事,为什么一定要争个你高我低呢?家庭成员之间最好还是达成一种共识:我们都是为了这个家好,所以不是仇人不是对立面,我们要互相减压互相体谅。
不过遇到第一眼就没看顺眼的婆媳,更是难缠。有些婆媳明明都是特别好的人,可刚好两个人就是很难相处到一起,这种情况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不住在一起,离得远远的,充分践行“远香近臭”的原则,能保持表面上的和睦就算是最好的局面了。
本文由大侠李事事儿原创,欢迎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