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8月30日,河南宜阳第四届“美丽上观”水蜜桃采摘节暨第一届“农商银行杯”河南鞭陀邀请赛将在宜阳县上观乡综合体育文化广场精彩启幕。七年矢志耕耘,穷山乡变成了“桃花源”,四次春秋轮回,花开花落,桃花节、采摘节已经顺利举办四届,几多辛苦筑梦,几多甜蜜梦圆,今天开始,我们将推出“桃花源里的甜蜜振兴路”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水蜜桃熟了 振兴路更宽了
桃林的尽头是入村小道,路旁一排农家院儿齐齐整整,大红酒幌子高高挑起,雪白外墙上手绘水墨桃花娇艳欲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远处青山高低起伏,桃树上硕大饱满的水蜜桃已经成熟,闪烁着粉嫩诱人的光泽,点缀在满眼浓得化不开的绿色中……
初秋,处处一派丰收的景象,宜阳县上观乡梨树沟村石窑沟组的水蜜桃也进入成熟期。小桃子甜蜜了七个四季轮回,带火了一连串贫困山村,搅活了偏远山乡上观特色农业发展的“一池春水”。每一个蕴含着山乡群众脱贫致富希冀的桃子,都隐藏着乡村振兴“密码”,绿色发展动力正被逐步激活。
“采摘节还有四天就开幕了,俺们可得做好准备”,20日,该村贫困户霍合交、张晚两口子正忙着为自家的桃树剪枝、疏果,为了让游客走在环道上,就能看到从青枝绿叶间俏皮探出头来的水蜜桃。他们熟练地找出果实过于密实的枝丫,把不合标准的果实摘除。不一会儿,桃树下就落了一层被淘汰的果子。枝头只剩下饱满完整鲜嫩娇艳的成熟水蜜桃,似乎在对着远道而来的游客招手微笑。
说起庄稼汉咋甩掉“贫困帽”,小山村咋成了桃花源,霍合交很有发言权。妻子身有残疾干不了重活,自己老实巴交毫无技术,那几年的日子真是没法过。由于村里耕地贫瘠,两口子曾试过种花生、烟叶……但都不赚钱。
说起来种桃树,霍合交说这得感谢自家侄子霍敬虔。2009年,霍敬虔偶发奇想,远赴山东淄博买回了几十棵永连水蜜桃树苗试种。
没想到,种啥啥不成的梨树沟村,土壤、气候、光照等因素一综合,竟然特别适宜水蜜桃生长。第三年,霍敬虔家第一批挂果的水蜜桃成熟了。这桃子皮薄汁多,果肉软嫩,剥了皮能直接吸,吃起来甜丝丝;个大浑圆,饱满鲜艳,看起来美滋滋。
“一口咬下去,甜!我还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桃,这真是山窝窝里种出了‘金疙瘩’。”霍合交说,山东那边专家过来后都说,这上观水蜜桃比原版的还个大色鲜味美。后来,乡里铁了心卯足劲要倾尽全力打造“桃花源”,号召大家种桃树,他也就跟着种了起来。
“当年刚挂果就卖了五六千元。现在已经把俺家的地全种上了,有十几亩,慢慢地也积累了些经验,各方面管理都上去了,今年呀一准脱贫!”霍合交喜滋滋地看着枝头一个个灯笼似的桃子开心地说。
“桃”离贫困奔富裕的路子刚开始走的时候,并不平顺。上观乡梨树沟村石窑沟组原来只有12户人家,曾守着荒山一筹莫展。如今,小村庄已经迎来了第四届采摘节,不仅成了上观乡水蜜桃种植核心地区,自2009年引进水蜜桃产业至今,全组水蜜桃种植面积已达1200余亩,还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休闲游“明星村”。
推广水蜜桃,并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上观乡党委委员李娟说,上观乡地处豫西深山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适合发展林果业。而且,由于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生长的水蜜桃水分、糖分含量高,口感甚至比山东原产地还要好。但想起几年前“逼”着群众种水蜜桃的情景,她无奈地笑着说:“老百姓这辈子就没种过桃树,不懂技术又担心销路,压根儿不愿意尝试。”
为了消除老百姓的顾虑,乡里多方筹措出了启动资金,派专人奔赴山东买好桃树苗,联系好挖掘机挖好树坑。买苗和挖坑的钱都由乡里出,老百姓这才不太情愿地种上了第一批水蜜桃。
之后,管理又成了大问题。这时,乡政府又多次请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亲自指导栽植、浇水、覆膜、除虫,利用猪-沼-果工程和太阳能灭虫灯,“科技范儿”精心管理,最大限度保证水蜜桃质优环保。
从2015年开始,水蜜桃陆续挂果,一斤鲜桃的价格最便宜也卖五元,品相好的甚至能卖到十几元。“老百姓一看,乡里不是忽悠人,种桃真能赚钱啊。现在都不用号召,争着抢着种桃去了。”李娟说。
2016年春秋两季,上观乡组织举办了第一届桃花节、采摘节,迈出了探索“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并行发展致富路的第一步。
七年来,走“生态路”,念“山水经”,打“休闲牌”,上观乡大力发展以水蜜桃、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已经形成了以“桃”为核心和以“休闲”和“生态”为特色的丰富旅游链,村美风光靓,为乡村振兴探索出独特的发展路径。
目前,全乡已栽植水蜜桃8600亩、优质核桃7500亩、油用牡丹1000亩。山岔沟村、杏树洼村、柱顶石村……一个个“绿富美”村庄都因地制宜摸索出了甜蜜致富路。从千亩荒山到如今桃林满山,从靠种田艰难度日到大搞水蜜桃经济、发展乡村休闲游、打造秀美乡村,山乡上观找到了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日子也定会像水蜜桃一样越过越甜蜜。(张珂/文 田义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