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亏钱散户: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越看越触目惊心

2019-08-05     羽琪财经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

据统计,从2017年高点至2018年年末A股市值已经蒸发了近24万亿。哀叹不已的股民不禁疑问,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

蒸发数额惊人:24万亿!

24万亿意味着什么?24万亿比我国2015年全年的GDP还多;相当于建18条京沪高速铁路;相当于近344个巴菲特资产的总和,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富却在无形中灰飞烟灭。

仅几万亿的实际资金投入

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也就是说,没有什么东西会平白无故的消失不见,物质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股市虽说号称蒸发了24万亿人民币,但实质上只有几万亿的实际投入资金而已。就是这几万亿资金炒高了整体的A股市值。

长城证券首席分析师认为,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事实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万亿撬动着13万亿的资本流动。当时计算的市值也并非代表真正有那么多货币在股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1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最后那亩地被辗转交易多次了,最后接手的人用了100万元,于是最新的市场价达到了100万元,你资产又要重新计算了,你有200万元了。后来碰到经济萧条,最后接盘的人被迫以1万元卖掉土地,市场价格又回到了1万元。你的资产打回原形,从200万元到起点2万元,中间蒸发了198万元。其实就是一场纸上富贵,并没有真实金钱的损失。

可见,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即某个交易日里仅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价格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于是乎,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

为何多数散户资金“蒸发”快?

据统计,目前的A股市场中,持股市值1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到总数的99.4%,占总市值的50%,业界把这些人统称为“散户”。作为普通投资者,不可能像财政和券商那样旱涝保收,不可能拥有“大小非”的低成本优势,更没有本事从股市里“融资”,因此,要想在股市里成功,低位买入,高位逃顶是散户赚钱的不二法门。

但自我国股市创立以来,媒体报道过从几万元炒到上亿资产的幸运投资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一来计,出现的概率不比买彩票高多少。更多的情况是,大量股民炒股初期赚了点小钱,最后又全部赔了进去,而且,还亏掉了老本。散户为什么老是成为最后的买单者,而不能成为永远的赢家?答案是,散户终究只是散户,这是“宿命”。

一方面,散户恐惧下跌,而且本金有限。因而在市场真正跌至谷底的时候,要么被吓傻了,不敢进场,要么是因为手里已经没钱,想“抄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散户很难买在低位。

再者,散户喜欢跟风、追高。当股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上涨,已经积累了不小的升幅之后,多数普通投资者才开始关心股市,这时进场的话,已没有太大的成本优势可言。随着股市进入主升段,“赚快钱”的独特魅力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股民投身股市,疯狂炒作那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热门股,出于“再赚一点就走”的贪欲考虑,高位进场的多数人不再愿意离场。由于舍不得离场,散户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在随后的熊市中越陷越深,逢低“补仓”,直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比价值投资更可怕的是“价值陷阱”

在股市里面,有不少的投资者都是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的买卖主要是看股票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和估值有关。

但是安全边际的确认是非常困难的,有不少的投资者喜欢用市盈率来去衡量一只股票的安全边际,但是市盈率不是万能的。

有些股票的市盈率虽然很低的,但股价的下跌幅度却没有减弱,这就陷入了所谓的“价值陷阱”。明明是市盈率很低的股票,为什么还是持续下跌或者是无法持续上涨呢?

常见的价值陷阱主要有五类:

第一类是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市盈率普遍都很高。市盈率无法去衡量股票的安全边际,之所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市盈率很高,很大原因在于这个行业变化太大,无法做到紧跟市场的步伐。

第二类就是重资产类的夕阳产业。看一只股票的成长主要是看他的现金流和净利润以及股票的成长能力,如果一只股票的资产过重,而它的利润和现金流不能够出现持续性的增长,那么他的价值就没有办法得以体现。

资产虽然是衡量价值投资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资产必须要产生源源不断地的利润,从而推动股价的上涨。

如果一笔资产无法产生持续不断的收益,那么这笔资产的价值为零。

第三类是周期性的行业,这类行业的股票和市盈率的高低影响几乎为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低估值的周期性股票是非常好的标的。

比如之前的水泥行业,房价大幅上涨的时候,各地的基建动工,进而推动周期性行业的股价的上涨,当房地产供过于求的时候,周期性的行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就会出现大跌,不管你市盈率高还是低的行业,周期性的行业总是出现大幅上涨或者是大幅下跌。

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周期性的表现比较强,消费类周期性的表现比较弱。

长期投资的信心不是靠心理的“修行”而来,而只是价值观的自然体现。

估值问题,在投资中我逐渐认为是属于其次考虑的。巴菲特强调了“安全边际”是投资抉择的核心问题,但基本上没有提到买入后长期持有时是否始终考虑股价问题(甚至他说过有些公司要不管股价“永远持有”下去)。这个问题我也曾长期没有考虑清楚。但下面的例子也许有启发:

1997年5月份A股市场面临历史性大顶的时候,万科按1997年预测的PE已经达到45倍左右,中集36倍,白药55倍,都处于历史上它们PE的最高值区间。无论按何种估值方法,当时这些股当时都属于“高估”,毫无安全边际可言(随后这些股也确实随市场都短暂下跌了很多,百分之几十的跌幅)。但是,更长的时间表明,那时的股价仍然具有很高的长期投资价值,比如到2003-2005后再来进行这些公司的估值,那么显然它们的估值要比1997年时高了很多很多。(博主注释:我认为实际上这里的问题并不是忽视安全边际,而是不能刻板的看待安全边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997年55倍的白药,和2008年20倍PE的白药,哪个便宜?当然是前者!如果能在1997年以20倍PE买入白药当然是完美之选,完美的就像只花2块钱中500万,属于可遇不可求。)

实际的问题在于,当进行一笔长期投资时,对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是否成长初期)以及企业竞争优势(是否独具壁垒)进行定性的分析,远比当时的定量估值来的重要得多。

这里的问题是:估值是建立在对公司认识的基础上的。1997年的时候,很难对这些公司出准确可靠的“估值”,除非你对之的看法远超过市场的一般认识。这些公司的特征如下:

1、都具有高内在价值的一切要素:比如内在的很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公司还未到行业提供的大发展(大扩张期)期,或者公司成功的商业模式仅仅在建立的初步成熟阶段,“复制”这些商业模式的时机和行业条件还未具备。

2、公司由于不是当时股票市场的热点和主流,市场股价难以对这些公司更长远的未来充分反映。

所以,这些公司在当时市场普遍处于很高的时候也不会被高估。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仅仅是以PE、PB等简单的指标判断一家公司的估值,那显然是片面的。如果真是一家高价值的公司,那么它未来的估值或经营预期长远来看总是经常超过市场的平均预期,这样,如果已经买入这些公司,那么没有必要因为当时PE、PB过高了,就要考虑卖出,并期望今后跌一点后再进入。这样做理论上可行,但操作上要冒很大风险。

长期持有,必须是对公司要看到至少5年以上,且经过宏观经济变数、行业景气变动等多种因素变化“测试”的敏感性分析后仍然能确认公司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依我看,以这个标准,目前市场的主流热点类股票(基金持有的主要重仓品种)基本上没有能通过这样“测试”的。

所以,如果着眼点是主流的股票,是很难建立长期投资信心的。 所以,我初步的体会是:买入时机上首要考虑的是以当时的公司和市场状况评估的“安全边际”(估值)。但在持有时,主要考虑的是公司质地。从风格上说,最好回避当时的市场热们主流类股票。哪怕短时期内市值增长得缓慢一些。

T+0

众所周知,A股是T+1的交易模式,但是,如果稍微做过股票的朋友,都知道其实A股也可以做日内T+0。

如何实现T+0?

比如我已经持有500股600001,今天又买了1000股那么我就可以当天卖出我之前的500股(卖出的量只能小于或等于已经持有的股数),这样就实现了当天的股票买卖,简称做T。

做T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持仓成本,是股票解套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做的好,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套利。

做T的基本技巧:

——做T的关键就是看分时均线,股价在均价线上方远离均线的时候卖出,股价在均价线下方远离均线的时候买入

l 大盘高开高走,个股单边上扬行情,一般不做T,或只看一分钟线在一个分时调整波段内做T,要求10分钟完成买进和卖出整个操作;

l 大盘低开低走,个股单边下跌行情,一般做倒T,即先卖出再买回,或者只卖出不买回,等第二天早盘低点;

l 震荡牛皮市可论据情况做正T或倒T

反复上下波段趋势做T法

1涨停板做T

如下图所示,该股高开高走,注意看图中的股价线(白色线)和均价线(黄色线),开盘后,股价线一直运行在均价线之上,期间发生多次回调,但每次回调,股价都没有跌破均价线,说明均价线的支撑是非常强的,而且主力做多意愿也很强烈,如果盘中突然出现快速拉升,甚至是涨停时,就需要投资者开始密切关注了,即图中蓝色箭头指示的位置。

如果股价在第一次触及涨停板后,不能成功涨停,反倒出现了回调,此时我们可以看看股价回调之后能不能发生快速反弹,如果能快速向上,说明多头主力这个时候还没跑,同时需要注意一下量能的变化。

大家看图,如果股价向上反弹的高点位置(绿色箭头所示),量能并没有超过前面股价触及涨停时的量能(蓝色箭头所示),稳健的朋友可以先逢高卖出一部分,为的是防止涨停板再次打开,回吐利润。

此时我们还留有一部分仓位,最好的情况是,后面股价再次拉升起来,如图所示成功收涨停。

如果股价成功涨停后一直持续到收盘,那么当天完全可以不用做T,继续持有该股即可,等第二个交易日,盘中视情况再决定如何去操作。

但是群兴玩具封住涨停后,涨停又再次被打开,如下图所示的情况,那么投资者应该采取另一种操作了。

如果封板之后,又出现开板封板的情况,此时多空博弈激烈,多头继续封板的概率依然很大,如果想搏一搏他后面还会涨停,在开板时可以再买回来,做个T。

2上涨趋势做T

这是一种涨停板做T的方法,我们再来看一种上涨趋势的做T法

该股小幅高开,但高开高走,说明此时多头主力更强,全天股价波动不是很大,成交量也星星点点,只有在最后股价快速拉升的时候量能放大了,如果开盘后想做T,可以观察一下股价与均价线的关系,股价在每次发生回调时,都没有跌破均价线,每个回踩,都是不错的买点。

买过之后,如果涨停,还是先持股不动,如果没有涨停,那么可以先把前期你持股的部分逢高卖出。

3下跌趋势做T

再来说一种下跌趋势的做T法(注意:这是高手的玩法,一般人不要在下跌趋势中寻求机会,每天上涨趋势的股票很多,下跌趋势即使做对了也是火中取栗虎口夺食,高风险低收益)

该股小幅高开,但是一开盘股价线就在均价线的压制之下运行,开盘不久就有三次上攻,但每次上攻都在均价线的压制下走回调,尤其是第三次回调,幅度比前两次还要大。

如果想要做T的投资者,如果发现三次上攻均不能突破均价线,就说明该股背后的空头力量已经非常强了,应该在第三次上攻时就卖出,如果这个时候你没有卖,那只能在后面几次股价上攻时逢高卖出了,然后择机在股价较低时买回,压低成本。

均线做T战法

什么是重要均线呢?

我们所说的重要均线定义是:现在和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对股价有明显的支撑或者压力的一条或者多条均线。利用重要均线对个股股价的支撑或压力,我们就可以进行顺向和逆向“T+0”操作。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以便大家对均线操作“T+0”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如图所示,这是日K线走势图。我们发现,此时股价正好回调到30日均线的位置,且前期有支撑位,此时是做顺向“T+0”操作的最佳买入时机。

下图是回调至30日均线当日分时图。

如图所示,老探在10点42分以20.72元对该股进行顺向操作,到14点45分,当天的交易时间快结束时,以21.95元将其卖出,如果用百分比计算就可以算出,当天就赚取5.9%的收益。

假设交易者有底仓20000股,在10点42分以20.72元买入10000股累计30000股,在14点45分以21.95元卖出10000股,此时交易者的底仓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20000股,而交易者的可用现金变多了,且增加12000元(不计算手续费和税费)。

计算公式:(21.95-20.75)×10000=12000

交易者当天就可以赚取12000元的差价,这远比交易者持股不动效益要高,当股价处于调整期时,交易者就可以赚取每天的差价来扩大自己的收益,从而享受交易的乐趣。

我们再看一下案例:

上图经过一段连续上涨之后,进入调整期。交易者此时如果是持股不动,不仅利润没有增长,反而会被它每天的波动搞的心情不畅,如果交易者对该股继续看好就应该在持股的基础上每天做“T+0”,获取差价。

我们用简单的均线就可以轻松做“T+0”,首先,要找出此时的均线,很明显,在上图中,标准股份的股价在当天盘中正好回调到30天移动平均线的位置,即图中箭头处所处的位置,前期也有支撑位,可做顺向“T+0”的操作。

让我们来看下箭头处当天的分时图走势,如下图所示。

上图分时图,我们可以看到箭头处的位置,正好是股价回调至30天移动平均均线的位置,这是做顺向“T+0”的绝好机会,交易者应该果断买入,尾盘时卖出,当天就可以赚取约4%的差价收益。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股市中也同样如此,它无时无刻不是处于变动状态中。因此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操作机会,我们当然要把握住变化给予我们的操作机会,赚取自己的收益。

正确的投资理念比技术分析重要

炒股票看似门槛很低,只要开一个账户,存上一笔钱,即使是不识字的乡下老妪培训几天也会炒股,“一买一卖”的,真是很简单的。但是这“一买一卖”的背后学问很深:买什么股票?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这三个问题很多人一辈子也弄不懂。

在股票里持续赚钱是很难,股市规律——七亏两平一赢。

那么我为什么还会迷上股市这条不归路呢?

我认为:工作是一阵子的事(有退休年龄),而做股票是一辈子的事(没有退休年龄)。

做股票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更不需要求人;做股票只需要求自己的内心和智慧。

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哲学比谈技术分析更重要

技术分析这玩意只需要把简单的K线、均线、MACD看懂一点点就行,不需要深入研究,即使是非常用功学习,恐怕我这一生也学不来。技术分析是“术”,而企业的基本面分析才是“道”。技术分析只能起着辅助作用,而不是投资的本质、原理。

勤奋没有错,但前提是选对方向。买股票就是买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你应该关注的是企业本身,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波动。

如果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哲学做为行动的指导,即使是在非常安全的相对底部区域买进的优质股,本来很安全、可以做长线投资的股票,你也会被庄家主力不断的震仓,最后“高抛低吸”、而震掉。

教训最深刻的是:我在09年2、3月买进的盘江股份、泸州老窖持有不到1个月就卖掉了。还有09年6、7月买进的铁龙物流、双鹭药业倘若一直坚决持有到现在也有不错的收益呀。

如果你也在潜心研究股市,不妨关注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股海战舰(yk66009),了解更多更多财经资讯、经验技巧和操作策略和强势牛股思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hNqYmwBUcHTFCnfsIG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