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和皇帝谈?商鞅的秦国变法之路

2020-07-10   祭祀文化网

原标题:找“工作”和皇帝谈?商鞅的秦国变法之路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在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纷纷完成土地私有制和赋税改革的情况下,秦朝的社会经济劣势日益明显。

为了保障秦国能够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占据一席之地且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开始大力引进人才,想要变法图强。机缘巧合下,负责“招聘”的秦孝公与“失业”的商鞅相遇,秦国的变法之路便由此开启了。

商鞅“寻秦”记

商鞅本名公孙鞅,也叫卫鞅,生于卫国,后在魏国相国公叔痤的府中担任中庶子。公叔痤这个人颇具知人之明,但却不愿表露。

直到重病之际,才向魏惠王举荐商鞅,并表示商鞅有大才,要么重用,要么除掉。可魏惠王觉得公叔痤重病之际说的话不可信,于是既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有杀掉他。

不受待见的商鞅一气之下“辞了职”,来到了秦国。正巧秦国的国君秦孝公正在大力引进人才,想要一改秦国颓势。

于是商鞅买通了秦孝公身边的太监,顺利见到秦孝公,经过三次交谈,商鞅提出的“霸道之术”终于打动了秦孝公,于是商鞅摇身一变,成为了秦国的左庶长,开始主持变法。

“霸道之术”的养成

商鞅提出的“霸道之术”,其实就是要国家政策以发展为目的,具体表现在发展经济和完善律法上。想要发展经济,就得稳抓农业生产,有了足够的粮食,军队才有充足的储备能够应对战争,这也是商鞅提出的农战论思想

而律法方面,商鞅认为农业应该作为秦朝发展的根基,于是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限制粮食买卖、提高交易成本,农商区别对待等等来维护农业生产。

同时,商鞅还创建了户籍制度,这样可以按户收税和征兵,解决了秦国的人口和兵役问题。

有福利才能有动力

基础的问题解决好了以后,称霸成为了秦国的最终目的。可想要称霸,就得拥有完备的军队实力,而军队实力的根本在于当兵的福利是否足够吸引人。

商鞅思前想后,提议建立军功爵位制,士兵在战场上斩获的人头数量可以换取相应的爵位,人头越多,爵位越高,福利越好。

军功爵位制让秦国的战斗力一举名列七国榜首,毕竟其他国家的士兵在打仗时面对的是敌人,而秦军面对的是奖品。

为“工作”付出性命

就在商鞅的变法大见成效之时,秦孝公病逝了。在此之前商鞅就与“同事”王公们相处的并不融洽,如今“老板”又去世了,商鞅就想着离开秦国,可之前的变法已经伤害了众多王公贵族的利益。

贵族们决心报复商鞅,于是在太子嬴驷当上皇帝后,商鞅被接连告发谋反,秦惠文王嬴驷最终决定下令捉拿商鞅,并处以车裂之刑示众。

商鞅虽死,商鞅之法却得到了继承,秦后世的几代君王仍沿用商鞅的方法来治理秦国,这也使得秦国最终战胜了其余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

你还知道有哪些古人是自荐“上位”的吗?古人有什么奇葩的面试技巧?快到评论区一起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