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普通高中以强调专业分化的预备性为主要目标,在办学目标、办学类型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多样化发展的特点。但核心的多样化表征为综合中学内部的课程体系多样化。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既能平等地满足所有的学生个性化的基本学习需要,同时又能在平等的框架内兼顾"因材施教",追求更加卓越的精英人才培养目标。跟乐桥教育一起往下看。
一、美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现实样态
学校体制改革基础上的办学类型多样化。学校类型的多样化与学校选择运动息息相关。学校选择运动以私立学校、教育券、特许学校等方式、内容的选择为核心展开。即使学校类型多样化发展,但截至到目前为止,美国的高中仍以综合性中学为主。然美国高中的主流模式是公立综合高中,但并没有出现“千校一面”的问题,因为综合高中的内部呈现出了专业分化的特征,表现出了以专业分化为核心的多样化发展特点。就综合性中学而言,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升学以及就业服务,兼顾普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其内部一般分化为三个方向:普通科、职业科、学术科。但是,这三个方向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学生可以在这三个方向之间自由选择、流动。
专业分化性质基础上的培养目标多样化。美国普通高中相对于基础性而言,更加强调共同基础之上的选择性原则,把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大学的预备教育阶段,开始强调专业分化,强调基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如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的专业选择。
美国的高中课程、高考科目、高校招生三个维度,强调适度共同课程基础上的专业分化。第一,这种专业分化不是一种一步到位的或者确定性的专业分化,而是一种试探性、初步性的专业分化。第二,在专业分化与共同基础之间保持合适的张力。美国对共同基础的态度是,对于高考招生、人才选拔都必须重视共同基础,但又不能无限地放大共同基础的功能。共同基础在高中阶段是具有边界的。但强调专业分化,并不等同于排斥共同基础。美国普通高中在强调指向专业分化的选择性、个性化的同时,并不排斥普通高中的基础性,在性质定位上,对于预备性与基础性、普通性、教育性之间保持了很好的张力。
注重自我选择基础上的课程选择多样化。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已经逐渐成为美国中学课程的明显特征。课程选择多样化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创造高中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支持学生个体的教育需求和兴趣,优化他们的学习步伐,并让学生自我定义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鼓励其掌握具有挑战性的学术内容和追求自己的兴趣。”
在美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其课程的安排是与持有不同期望的利益相关者决定的,设置不完全取决于教育管理的行政部门,与政府、小学、初中、大学、专业愿望、就业、生活需要等紧密关联。
二、确保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政策的多种保障
院系分招、招考分离。高校的自主招生是以考生的志向专业为指针而非主要以知识的宽窄深浅为指针, 追求做到因材选考、因材选录。在院系分招的制度中,高校及其领导下的院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法人单位,作为法人单位有责任、有权利对自己要培养的人才作出选择和要求。也正是他们对社会需求、学科及其专业的发展、人才培养的规格等各个方面理解最为敏感、准确、专业、灵活。在这种招生体制下,院系的招生需求是多样的。每一所高校都有着自己与其他院校相区别,但是在自己校内又相对统一的基本招生政策。高校下属的院系根据学校相对统一的招生政策再制定更为具体、富有特色的招生要求。
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时,一般都根据自己的招生要求提供SAT 或ACT考试成绩,二者任选其一即可。SAT或ACT的考试成绩,即所谓的高考,不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终结性考试。它主要着眼于学生兴趣志向、适应性、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配置性考试。尤其ACT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两个方面做出更好的决定,同时也为大学的招生过程等提供信息服务。这两项考试分别由教育测量服务中心、美国大学测验社两个社会独立机构组织。
在SAT、ACT考试之外,AP课程项目则用于考察个性基础。AP考试的设计,适应了院系自主招生的需要,可以说是科目繁多,深具挑战性。知名高校一般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高校专业,有针对性地选修选考3—5门AP科目。可以说AP课程是进入美国名校的最有力保障。
生涯辅导、服务学习。生涯辅导、服务学习等为美国高中多样化发展在学校办学实践中落实, 且具有操作性提供了直接保障。
美国高中的生涯教育,目的是使得学生找到根据专业分化的总体培养目标定位,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找到在社会劳动中、社会生活中适合自己的位置。美国的高中,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基础的普及性的生涯知识教育,同时又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将生涯教育的主要目标定位于服务于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注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个案性的学生生涯发展专题咨询服务,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中帮助学生完成生涯设计。
美国的高中,同时强调服务学习,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服务。所谓的服务学习,即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 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盟关系, 尤其积极吸收社区、家庭中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将其注入到学校教育之中,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多样性需求提供服务。这种服务与一般意义的志愿服务意义上是完全不同的,它核心强调志愿服务与学生多样性学习需求的整合,注重多样性的课程与志愿服务的整合。通过社区、家庭等提供的资源与服务,为学生提供学习、反思、行动的多样化的机会,多样化的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