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文章之前,我们都会好好的构思怎么去写,以什么角度、什么观点去切入,很多选题,你在没有动笔之前就已经输了,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很多时候我们在纠结自己文采不好,不知道写什么,迟迟动不了笔;有时写的很顺畅,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选题的问题了。
圈层定位
地域圈层
最近我看到好几篇文章,阅读量瞬间暴涨,他们的的标题“什么是武汉”“深圳没有早睡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地名,并且都是大城市,人口比较多。
如果你处在这个城市,你会觉得这个文章多少会和自己有关系,如果文章里面写出了你的感同身受,大概率你会转发到你的朋友圈,因为这篇文章为你发声了,“深圳没有早睡的人”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深圳是一个夜不睡,早不起的城市,身处在这个城市,晚睡貌似是一件特别平常的事情。
标题上写上地域还有一个问题,尽量往大点的城市去写,除非你本来就想做小众那没得说,比如你就写一个小小的县城,那受众的就是那个小县城,人口当然比较少了,会关注以及转发的人就更少,这样写出来的爆款概率相对来说会比较小。
年龄圈层
年龄圈层很直观,标题上带上年龄,让这部分人参与到其中比如“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了”“90后开始进入管理层了”“生于90年,烂在30岁”等等,看到这类文章时,往往是这个年龄段的人会比较有感触,想想90后的人群这么多,只要里面写出读者感受,写出了他们想说的话,也比较容易出爆款。
除了这些圈层还有很多圈层,比如行业圈层,性别圈层,职业圈层等等,这些都是往细节里去寻找流量,要学会在细分领域里去寻找机会,越是精准,你的文章被这部分人转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个是圈层的力量,掌握他尤为重要。
用户思维
对于初期写作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自嗨,自己写的很开心,写的很顺畅,只是这类文章没什么人看;文章写出来肯定不是写给自己看的,是写给别人看的,要不然直接写日记就好了。
要不然你就写干货、故事、有趣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也是可以的,无论写哪种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有用户思维,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写,比如:
“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一个后悔的”——为那些想放下“铁饭碗”的人发声
“看不透微商,你就看不懂这个时代”——为那些“做微商”的人发声
这两个例子就很好的写出了这部分人群的心声,当这部分读者看到这文章的时会忍不住的为自己感慨,会不自觉的就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当然前提是文章写的有一定的水平确实写出了这部分人是真实现状。
微商这块更深得他们的感触,做微商的人都不免被别人排斥过,写写做微商的历程,写写他们的现状,就能很好的写出他们的心声,有时候并不需要写的每一个人群都能看,都喜欢看,只要你写一部分人,写你自己擅长的领域,这就足够了,因为每一个群人都有足够多的人。
颠覆感和新知
最近很多的热点话题,比如双宋离婚,曹云金离婚,通过这些话题去追热点,很多作者是以婚姻的角度的去追,以感情的方式去写,只是这样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千遍一律,看多了难免会有审美疲劳。
如果你还想着去追热点,最好要以独特的角度去切入,和大众的观点区分开来,这样你就可以很好的脱颖而出,比如离婚的热点可以以女性独立的生活态度去写,或者以这个为引子写干货文,都是很好的形式。
还有上次李彦宏被人泼矿泉水的热点,当大家都在谈论为什么被泼水时,其中有一个回复特别有意思,李彦宏想上热搜,预算只有2块钱,因为一瓶矿泉水只要两块钱,这个回复是最高赞的回答。这就是颠覆认知感。
我也借这个热点提了一个问题,我不是问,李彦宏被泼水你怎么看,我问的是,“李彦宏被泼水的冷静处理,他的应变能力处于什么水平”,这也很好的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又追了热点。
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去思考,最好要以反常识的角度去写,这样才有更大的冲击力。
角度,是选题的灵魂。选题从来不会被写烂,没有烂的选题,只有烂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