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耘墨绘春山---齐白石艺术传人冯鹤年先生的水墨人生
作者: 王锦耀 王锦奇
20世纪的中国画坛,走出了一位享誉中国,影响世界的大师级艺术巨匠,他就是被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的齐白石先生。白石先生世人皆知。而本县双河镇的一位农民画家是白石先生的艺术传人,却知道的并不多。
作品:天堂云瀑布
冯鹤年先生1953年生,自幼习画,师从王世瑞(齐白石弟子)郭春溪二位大师。现为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艺术家,北京艺润阁书画院顾问,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会员,安徽省文史馆书画研究员,高级书画师,安徽美术家协会会员,合肥市美协会员,省协书画院国画师,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国内外展出,多幅作品曾获国家、省、市百名最实力画家奖优秀奖,并在各种书籍、刊物选登。2009年作品“秋色”获合肥美协优秀奖。2011年“荷塘芙蓉”获省美协优秀奖。2012年“山花烂漫”获中国国际“希望杯”成人三等奖。2018年参加中国星光大道的书画直播平台的“书画最佳人物奖”
水墨写就奋斗歌
家住双河道观脚下的冯鹤年先生12拜齐白石岁先生入室弟子王世瑞先生为师,经过数十年在书画艺术的的眼摩心追。冯老的绘画艺术同他复杂而坎坷的人生经历一样已浑然于心,渐入佳境。他以自已的作品,用自已辛勤的汗水获得了他应得的荣誉,同时也更坚定了他一直走下去,“虽九死其犹未悔”。
一、7岁学画,12岁拜师
今年73岁的鹤年先生,头发灰白的他给人有苍老感,书画家在作画中屏心静气如同气功,又远离名利洒脱自如,但他的一生却是坎坷的,学画与生存始终纠緾着自已,因为学画挣不到钱,还得贴上钱购纸墨,被家里人骂过,被人说成是书迂子,那时他真的想放下,但看看老师给写下的座右铭,咬咬牙还是挺过来了。
“我7岁在大庙读小学,学习中间我就用铅笔摩画门窗上的木雕花卉人物,家里穷买不起纸墨,是观里心地善良的道长张忠芳先生资助我,并教我写毛笔字,学认道观里数不清的对联,如今能走上书画的艺术之路,都是那时打下的功底,我终生不会忘了张先生对我的恩德。12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位说河南口音文绉绉的中年人。因为会画,父亲叫我拜这位中年人为师。我因为家里成分不好,(父亲曾任国民政府县参议)升学就业有影响。不如学门技术。时间一长才知道他抗日时在四川美专曾拜齐白石为师,因其父是国军的医官。学成后单位没人敢要他,就流落在双河一带。那时为了教我画出宣纸的意境,就用旧报纸浸湿,稍干后作画,山水自然呈现立体感。
不悔初心绘春山
听王先生说,齐白石先生出身木工,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他立足于魏碑的稳定,剔除其板滞、拘谨等因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豪放开拓、多变创新、笔力遒劲,善用方笔的笔锋。白石先生的画大胆用色,特别是着色厚重,非一般人敢为,白石先说过,画山水一定多看名山大川,奇峰峭壁,危峦平坡,烟岚云蔼,飞瀑奔流,不是亲眼看过,凭着意想,是上不了笔尖的。眼中看过,胸中自然会有,一摇笔间,自然会一齐跑在你手腕下。
紫气东来
二, 70年代中的境遇
“ 70年代,因我的绘画技艺,双河中学曹革新校长找到我让我教初中美术,可父亲的历史问题被人翻出来了,老师是做不成了,但校长可怜我叫我在食堂帮忙,并叫我为学校画墙报专栏的报头,自已下班后就在白纸上画,对一个学画人来说,最怕的是没有了纸和笔,没有纸笔,生命停止一样。”我想,如同诗言志,绘画本身是一个载体,是画家心灵状态的直接表述,是米芾所谓:画乃心印的具体体现。是画家借助自然界的花木生灵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万物生灵的挚爱之情,也对桑梓,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这情,是画家借物抒情,有心而发,在无我中实现有我。
溪山灵韵图
三, 衣带渐宽终不悔
“王先生教了我一年,就因为行踪被查出,押回家乡接受改造了。临别他赠我两名话“衣带渐宽终不悔,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先生借用王国维的两句词,鼓励和鞭策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言弃。成功的过程也是一个淘汰弱者的过程。我一直在画,在画的过程中我没有想到社会对我如此高的肯定,每当看到我的作品获奖时,心里五味杂陈,眼前自然出现关爱我,教我成长的张忠芳、王世瑞先生和曹革新校长。古人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可本人力不从心,觉得惭愧,只能潜心研学培养新人,以报恩师的初心。特以小诗表达我此时的心:习画结得半世缘,常思音容泪沾巾。泼墨写意有神助,笔走龙蛇汇真情,我欲耘墨绘春山,松风傲骨好做人。”
四、中国画的简于繁
冯老记得王先生曾说:齐白石是个全能画家,在绘画题材上,他画花鸟草虫、水族虾蟹最多,人物画的数量居次,山水画最少。学白石老人就要学他用笔的巧于拙,比如他画的昆虫,小到眼球和透明的翅膀。而瓜果多用重笔浓墨似乎随意而为。实则多年观察和积累才有下笔的不经意间。师傅曾说简笔非大家而不可为之,学从简笔开始,然后由简入繁,到一定火候才能由繁到简。如现佛家的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这一禅宗哲学。
2017年获“安徽百百名实力书画家”最具实力奖
五、鈡灵毓秀双河山水
套用《醉翁亭》开篇第一句,环双河皆山也!东有小黄山称的悬剑山,西部有福地洞天的笔架山(又名四顶山)北有山势雄浑的大牛寨山。南有洪学智故居所在地黄鹄山。而处在中心位置的双河大庙与四边群山遥相呼应,状如九龙传珠。源于悬剑山的黄龙河与九房河在双河交汇。无私的养育了双河两岸的居民,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顺,民众多尊师重教。又因双河在旧时处在商城与老金寨(立煌)的南北要冲,特别是抗战军兴,双河龙凤湾为第五战区于学忠部临时挥部,洞天湾为新四军战时医院。全国各类人等汇集于此。因而,红色文化、中原文化、湖湘文化、江南文化,多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了双河人宽厚包容、又不人云已云的特质。近百年来从双河走出了不少政商,文化界名人。如两授上将的洪学知将军,曾任甘肃省省委书记的冯纪新,现任省人大副主任的谢广祥,商界翘楚:程东,汪宏彬,文化界:冯纪新(画家)史贤龙(画家)冯已巳(教授)等。
尾声
我观鹤年先生的画作,首先,神韵,让人一见就被吸引,气势,博大雄浑居多,用墨,点染自如,山水开合有度,花鸟鲜活灵动.这些都被冯老酣畅淋沥的表现出来,但再美的艺术也是心灵中真情体现,没有对家乡的情,对大别山的爱,相信冯老的笔就没有灵气。就没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正如他说:“我心中金寨的山是一座座英雄的山,是有灵魂的,那雄奇壁立的苍峰,被岁月风雨敲打的古岩松,无不在我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一辈子画山、写山、读山,与山交谈,因为我是大山的儿子。我深爱着这片多情的土地。
更多金寨资讯趣事请关注头条号(视觉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