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做得好的人,通常都具备了这三个思维

2019-07-24     跟我学个P

​嗨,各位木友们好呀,我是小木。

作为一个在P圈行骗多年的老司机,很多人都会问我一个问题:

请问帅气逼人的木哥,你平时是怎么做PPT的?

我做PPT时有一个诀窍:

那就是必须要先把二郎腿跷到精准的135度,并且让另一只腿悬空,这样双腿一离地,源源不断的灵感才能占领高地…

啥?你并不想听这些?想听制作思维?

也行,那木哥今天就跟大伙儿分享几个“绝世秃顶PPT高手”都在用的PPT制作思维!

1)内容结构化思维;

2)信息极简化思维;

3)信息可视化思维;

内容结构化思维

做PPT,就相当于在写故事。

故事想让人听得懂,那么故事的结构肯定要够清晰。

而PPT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线性结构,另一种是网状结构。

1)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就是指将内容按照引言、内容、结论的顺序去陈述。

这种结构适合用于展示逻辑简单的内容,一般来说连目录都不需要用到。

比如:如何制作一顶假发?采集毛发、消毒、缝纫即可。

每个点之间都有严格的陈述顺序,并且互有关联,所以PPT内容就形成了线状的结构。

2)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跟线性结构不同的点在于,在内容上网状结构需要阐述的点更多。

比如:如何防止英年早秃?科学作息、健康饮食、保持心情愉悦。

从内容上你可以看出,“科学作息、健康饮食、保持心情愉悦”几个点之间都互无关联互相独立,并且每一个点都需要单独展开陈述一遍。

所以这种内容就需要用到网状结构,而且一般会需要用到目录。

综上,做PPT之前,我们自己要先理清楚内容的逻辑关系,然后才能做出一个“能让人看得懂”的PPT。

信息极简化思维

信息极简化思维比较适合用于演讲型PPT的制作。

2018苹果秋季发布会

很多人在做演讲型PPT时不懂得取舍,总觉得这个点应该放进去,那个点也应该放进去。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重点太多,也就没有了重点。

一个普通人,最多只能同时记住7个信息点,而且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是现实往往要悲惨得多…

你一次性说10个点,观众能记住3个的话,你就该开一包82年的辣条来庆祝庆祝了…

所以,与其“放10个点,观众只模糊地记住了其中3个”,倒不如“只放3个重点,并让观众牢牢记住”。

在这一点上,苹果的PPT就做得非常好:

2018苹果秋季发布会

看多了苹果的发布会,你会发现苹果的PPT上通常只有很少的内容,其他没有放在PPT上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由演讲者来陈述。

你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想:

如果你什么东西都放在PPT上,并且还喜欢对着PPT念,那观众自己看屏幕不就行了,要你这个演讲者干嘛?来表演唱跳rap还有篮球吗?

信息可视化思维

人类对图形信息的理解速度比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速度要快许多倍。

举个我用过很多次的例子:下面两张图,哪张理解起来比较快?


视力没毛病的人士应该都会跟我一样选第二张。

正因为这个“理解起来比较快”的道理,所以我们在做PPT时可以尽量用图表、图形、图片等素材,来提高观众对内容的理解效率与理解效果。

而且比起只有纯文字的PPT,有图形的PPT还会更美观一点:


马斯克2017国际宇航大会PPT

退一万步来讲,哪怕你的图表不是很美观,但只要能帮助观众理解你的内容,那么你这个图表也能起到正面的作用。


手绘图表直接放到PPT上

好了,沙雕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内容,做PPT时,我们最好能使用以下思维:

1)内容结构化思维:让观众看得懂PPT

2)信息极简化思维:让观众记得住PPT

3)信息可视化思维:让观众更易理解PPT

再贱~

欢迎关注小木的公众号“跟我学个P”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NMYMWwB8g2yegNDEjx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