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老家有个男的,老婆是出了名的悍妇,而且很小气。
比如这会儿暑假,他兄弟的孩子去他们家串门,眼看到了午饭时间。
正常人都会客气一下:“中午留下来,一起吃吧。”
他老婆却说:“都十一点多了,还不回家?你妈该骂你了!”
她不仅对孩子小气,对老人也很刻薄。
这男的没了母亲,只有一个老爹,八十多岁,在俩儿子家轮流住,一家住半个月。
半个月,有时候是15天,有时候是16天,但悍妇不管这一套,只要到了第15天,立马把老人赶出去。
好在妯娌不跟她计较,否则,每个月的31号,老人就可能流落街头。
和悍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男人本身,他特别和气,特别友善,对谁都笑眯眯的。
所以经常有人同情他:“唉,挺好的一个人,怎么娶了那样一个老婆?”
但我妈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会嗤之以鼻: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有听过他想离婚吗?没有。他对老婆很满意,因为老婆做了他想做却不敢去做的事。”
他的老婆,就是另一个自己,所以他们才能十几年二十几年相安无事地过下去。
-2-
配偶,是一个人的终极审美。
一个人找什么样的伴侣,就说明他骨子里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可能见过,一个女人,大半辈子勤勤恳恳,安分守己。
偏偏她老公是个游手好闲地浪荡哥儿,不光一事无成,还整天在外面沾花惹草。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女人不该忍受这样的男人,他们也搞不清,她为什么抱着这样的渣男不肯撒手。
可如果你仔细了解这个女人的经历,就会发现,她多半生长在一个过分传统和严厉的家庭。
她的天性受到压制,所以特别羡慕那些无拘无束的家伙。
她老公每一次肉体上的沾花惹草,都满足了她精神上的沾花惹草。
她老公每一次行事上的放荡不羁,都满足了她心理上的放荡不羁。
这就像冯小刚和徐帆。
冯小刚曾评价徐帆:“我太太徐帆,贤妻良母型。一句话:娶了她我三生有幸。”
然而徐帆是贤妻良母,冯小刚却从来不是省油的灯,不仅经常传出绯闻,还曾公开表示:“两口子不能较真,糊涂点就白头到老了。”
曾有记者问徐帆,担不担心冯小刚出轨?
徐帆笑着告诉人家:“反正我们家这是男的,吃亏的不是我们。有一个算一个,倒在我们家枪底下,我不吃亏。”
她用了很有意思的一个词——“我们”。
看到了吧,从来不是冯小刚一个人能体会到“不吃亏”的乐趣,而是“我们”。
-3-
跟什么样的人一起过日子,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可能有人觉得不服:
如果每个人都跟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型结婚,谁不愿意选择一个男神或者女神呢?
有一段电视剧,曾特别生动地表现这个问题。
那就是在《大明宫词》里,有一个叫武三思的俗人,爱上了高贵美丽的太平公主。
武三思运气很好,成功把太平公主娶进家。
但婚后的武三思,过得一点也不幸福。
有一回,他赖在卧室不走,想跟太平公主同床。
太平公主干脆往里一挪,空了半张床给他。
武三思躺在床上,紧张得动也不敢动,呆呆地躺了一整夜。
然后他就觉得,这个女人太清冷了,一定不正常。于是找江湖郎中配药,想给太平公主吃。
太平公主当然不吃。
最后武三思寂寞难耐,跟一个丫鬟苟合,背叛了太平公主。
他原以为他喜欢太平公主,最后却依然选择了丫鬟。因为只有跟丫鬟在一起,他才会觉得轻松自在。
那才是他真正想要的人间烟火,是他流淌在血液里的终极审美。
-4-
我一直不喜欢一种说法,就是把一个人的伴侣,叫做“另一半”。
因为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完整地,不需要什么另一半。
而后来我发现,“另一半”,是真实存在的。每个人都会在寻找伴侣的时候,去表达埋藏在心底的需求。
我们,和我们最终选择的那个人加在一起,就是我们最真实的自己。
可惜,比较坑人的一点是,有时我们的需求只是暂时的,而婚姻,却指向天长地久。
这样的矛盾,是大多数婚姻不幸的渊源。
比如太平公主,她在经历了和薛绍的爱恨纠缠后,在被爱情哲学折磨得身心俱疲时,也会觉得,武三思这样头脑简单的俗人,也未尝不好。
于是她干脆选择武三思。
但结婚第一天,她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傻姑娘,她们经常“情不知所起”,直到最后被弄得伤痕累累,也没想清楚:“为什么我当年会看上他?”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莫名其妙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试着通过这样的思路来寻找答案:
是不是他的某种特质,满足了我潜意识里的需求?
这样的需求,对我来说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
这样的特质,会不会给我带来伤害?
一旦你恍然大悟,就不会再有什么冥冥之中的力量,能够支配你的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