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在行动中发生改变

2019-10-18   绿野清风

原创:马石头

01

对人类来说,最无奈的事情莫过于生死。因为生不由己,死也不由己。这看似非平常而简单的事情,却包含着人类最神秘的命运。对于有些人来说,死亡不过是换了个世界,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死亡是很不情愿的事情,因为他舍不得今世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因为了解生死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人们最渴望了解的是生与死之间的命运。所谓命运,从命理学上讲有两层意思,命是指先天所赋予的本性;运是指人生各个阶段的穷通变化。因为只有知道或掌握了命运,人才能减少恐惧,或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命运如此重视的原因。

在各大词典里,命运指宿命和运气,指事物由定数与变数组合起来的一种模式,但命与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为定数,指某个特定对象;运为变数,指时空转化。命与运组合在一起,就是指某个特定对象于时空转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的运气一到,命运也随之而发生改变。

其实,辞书里的命运解释只说对了一半,后面的阐释有些简单化了,也难圆其说。传统文化中的“命运”,和我们经典里的前定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一样。“前定”一词译自阿语“盖得勒”这个单词,它指的是一切事物都是真主预先定好了的,唯一掌握这个规律的是真主,但是,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比如祈求真主使之发生改变,而非命运自己会发生变化。

为什么我们说“前定”,而不说“命运”呢?因为大多数人把命运理解成宿命论,而易思俩目并不主张宿命论。宿命论认为人的命运是早已被完全设定好的一种程序。人在今世的一切遭遇,包括生死祸福,贫富贵贱等,都只是这个按固定的程序在走,再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所以才可以预测、占卜、算卦等,以此来预知自己的未来和前途。

宿命论认为人犹如一根飘在空中的羽毛,自己没有任何选择权。人活一世,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下,没有半点自由。宿命论的结果是让人产生悲观绝望。因为它不仅否定了个人奋斗的价值,也践踏了人类的尊严。假如人完全没有意志自由,那人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这种理论使人消极沉沦,对生活失去积极进取的热情。

所以,我们信仰的是“前定”,而不是“命运”。区别在于,我们所说的命运,是万物在前定下运行的可描述状态,绝不等于宿命论的固定命运。因为我们的信仰中,人是有意志自由的,是可以选择自己归宿的。这也是真主差圣降经劝化人类的作用和价值所在。否则,劝善戒恶等活动没有丝毫意义,就连我们现在学习也没有必要。


当然,我们所主张的人有意志自由,也不等于认同泛自由论者的观点。泛自由论者认为人的意志是完全自由的,可以凌越一切自然法则。人有绝对意志选择的自由,也就是说人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观点片面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人们极端地否定客观世界的诸多规律。

泛自由论曾经获得很多人的认同,因为这个论调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鼓舞人心,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但是,这种观点的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严重破坏了人们信仰思想,导致人们因否认造物主的法则,而使人性变得狂妄和肆无忌惮,无所畏惧,无法无天,最终给世界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

我们信仰前定下的命运是,既不否认真主的安排,又不认为人什么都可以做到。而是客观地认识主宰和自己的关系,既认识真主的独一、永恒、全能和绝对权威,又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人每天都生活在希望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心态或行为转变,换来真主的慈悯,在人生旅途中以及之后的世界里,有一个美好的结果。

所以,所谓正确的信仰,就是认识真主的意志高于人的意志,但却不认为人完全没有意志。告诉人对于自己的命运及世界万事万物都要有个中正合理的认识。人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要服从真主前定的诸多规则,同时尽力而为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不逃避、不推诿、不悲观,也不自负。

易思俩目号召人类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认识造物主的法度和万物的发展规律,相信前定,但不以前定为借口而消极对待自己的事业,不思进取。同时认为那些消极颓丧的人是有罪的,他们等待奇迹从天而降,其实是辜负了造物主的恩典,违背了造物主的启示和他为人类制定的规律,这是与易思俩目信仰原则背道而驰的。

所以,相信命运不是迷信,而对命运的错误理解会导致迷信。我们相信的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而是由造物主掌握的,发生着的 、涌现着的、映照着的 、发明着的 、改变着的,所以我们应该时刻祈祷或忏悔,不断地祈求真主拨转我们的命运,使我们转危为安,突破烦恼的重围。

我们相信人生确实有命运存在 ,但这个命运却有改变的可能性。人是禀受了真主赐予的理智思维,可以自由选择并承担自己选择结果的责任主体。否则,人就成了没有思想的机器,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我们相信命运,同时对自己的人生积极而为,不执著、不自大。走向宠辱不惊,得失淡定的人生境界。

02

信前定,就是相信掌握命运之主的权威。命运的本质需要从人生的各个方面来思考。传统文化在解释命运的时候,说得也很明了。比如你生来是男孩,爸爸是亿万富翁,“富二代”就是你的命,这是改变不了的。但你长大后沉迷赌博,不务正业,爸爸走后,家产迅速被你败光了,这就是你没有掌握好自己的“运”。结果是你的命没有变,而“运”却完全变了,所以命运就发生了改变。

命运的基础是在于人对命运的把握,前半部分是偶然性的,后半部分是必然性的。这个理论看似很有道理,其实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们的前辈学者当初并没有采用“命运”一词,而采用了人们不太熟知的“前定”一词。其实“前定”更能全面的表达这个意思,它包括了真主的另外一个属性——全知。也就是说,真主完全知道结果,包括中途发生变化的命运。可见,早期学者在翻译经典用词时,做足了功课。

命运是有轨迹的 ,如果把命运回溯到人的根本上去 ,可以看到命运的诸多规律,这就构成了命运的有机统一。比如我们刚才说过的那个“富二代”,如果他生在谁家是“命”,而怎么经营自己的生活是“运”,那最后败家的是“运”,“命”却发生了变化。其实他成年以后接触什么人,选择什么职业等,在冥冥之中早有定然,那个“运”也是他身不由己的,其实也是他的“命”。

所以,把“命”理解为前定的、不变的;把“运”理解成人为的、可变的,乍一听似乎有道理,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命”如果可以被“运”改变,那这个“命”也就不成立了。其实,这个理论缺少了一个最关键的前提,比如谁给人定下的“命”?又是谁许可的“运”?如果说这一切都是来自造物主,真主掌握命运的一切,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公元8世纪至12世纪,穆思临社会中出现了一个派别,名叫穆尔太齐赖派,该派受希腊哲学的影响,用逻辑学和辩证法来解释前定,他们有个典型的标志,就是以自己的理智作为认识事物的唯一标准,创立了一种全新的信仰体系。穆尔太齐赖派虽然也反对宿命论,但却主张人类的意志是完全自由的,认为人是自身行为的创造者,应当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认为,既然真主只创造了人行善作恶的能力,而没有前定人的善恶行为。那么,人的行为便是完全由自己决定的。这种“意志自由”的说法为当时的统治阶级镇压民众起义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当时的执政者麦蒙看到该派教义对巩固政权有帮助作用,就把它提升到国教的地位,盛极一时。


当时曾设立了尊教裁判所,强制推行穆尔太齐赖派的主张,残酷迫害异派,开了有组织扑灭异端的先例,其中第一个受害者就是罕伯里。麦蒙随后的两个继任者,继续进行迫害活动,直到他的第三个继任者穆台瓦基勒执政时期,正统派才有了伸张正义的机会,恢复了正确信仰的前定观,不仅将穆尔太齐赖派赶出政府机关,还焚毁了他们的著作。

从此,穆尔太齐赖派走向衰落。但该派的思想流毒却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不乏有人继续步他们的后尘。尤其那些认为凭自己的理智就可以断定经训真伪的人,其实都是穆尔太齐赖派的变种。他们认为自己理解不了的经或训,就不是真实的,都是别人捏造的。他们主张一个人能否进乐园,完全凭自己的功修等,甚至认为天堂地狱都是一个比喻,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讲,相信命运,以及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信仰方向。人的命运是真主给人预定好的,但究竟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完全由人把握的,是信仰学科的核心内容,也是正统信仰与混合信仰的分界线。所以,经堂教育中的基础课,也是高级课程“凯拉姆”,就是专门论述这方面内容的一门课程。所以,经堂教育陕西学派认为,凡是没有系统学习过“凯拉姆”的人,不能开学当阿洪。

我们信仰中的命运是被前定的,而前定者与掌握者都是独一的真主。人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通过自己虔诚地祈求,打动真主使之改变。除此而外,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决定我们进乐园与否的终极权力只归真主,我们的功修只不过是取悦真主的“赛拜卜”(即途径、因素、桥梁、媒介等),如果我们仅凭自己的功修想进乐园,脱离火狱,那是毫无可能的。

由于命运存在着不可预知性,人们只能按自己的命运来承受自己的命运。就连你今天了解命运的这门知识的意识,也是命运中早就预定好了的。所以,人们无法用命运而外的能力来承受命运,也不可以把命运拆分开来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命运只是根植于命运前定的意义之中。

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能说明这个情况。在一个秋天的黄昏,荒野中有一位旅人匆忙地赶路,他发现路旁散落着一些白色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骨头。正当旅人思考时,忽然从前方传来可怕的咆哮声,一只大老虎向他扑来。看到老虎那一刹那,旅人顿时明白了为什么路旁有白骨的原因,掉头就跑。

慌乱中他迷失了方向,竟跑到一口枯井边,看看四下再无逃避之处,发现井口有一条藤曼伸向井中,他便毫不犹豫地抓着藤蔓滑下去,心想好歹躲过老虎再说。当他到井中后,抬头向上看,老虎并没有走的意思,它围着井口在狂吼,虎视眈眈。他想幸亏有这根藤蔓,救了我一命。可当他低头朝下一看,不禁啊了一声,原来井底竟有三条毒龙,张着血盆大口在等他坠落。

让他更加惊恐的是,他双手死死抓着的那根藤蔓上竟然有两只老鼠,一只是白色,一只是黑色,正在交替啃着藤蔓。旅人拼命地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这两只老鼠一点也没有逃开的样子。而且每次摇动藤蔓,便有甜甜的水滴从上面落下来掉到嘴里,这是树枝上方蜂巢里滴下的蜂蜜。由于蜂蜜太甜了,旅人竟忘了自己所处的危险,不停地摇动藤蔓,享受蜂蜜的甘甜。

这个寓言故事在几大尊教中都有流传,尽管版本细节有所不同,但大意都差不多。旅人比喻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荒野比喻的是我们无尽寂寞的人生;秋天的黄昏比喻我们的光阴已经到了末尾阶段;路边的白骨比喻的是我们已故的亲人朋友;蜂蜜比喻的是尘世的享受。

这个故事把人的命运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的一生中,从表面上看有许多选择的可能性,其实最后所走的那一步都是被逼的,每前进一步都是万般无奈的选择。我们唯一能选择的就是摇晃眼前那根藤蔓,获得一点蜜汁,但那蜜汁也不是我们造的,摇晃只不过是在寻求“赛拜卜”。看懂了这个故事,你就知道什么叫命运,你能掌握其中的多少了。

我们活到现在,应该看到了很多事情,但不一定看清了事情的真象。为什么有些人那么聪明,却在浪费自己的生命,浪费自己的时间?为什么有些人的学识那么渊博,学历那么高,却不思考生命的终极归宿,不敬拜造物主?为什么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社会制度下,接受同一所学校的教育,甚至接受同一双父母教育长大的兄弟姐妹,人生道路却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如果你不相信命运,这个问题永远也找不到答案,只要你承认真主给每个人给的命运不同,理解这个问题就简单了。有些人的命运中注定了他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你看他在努力地改变自己。今天,我们对自己的命运深入冷静地思考,其实也是命运注定了的。想明白了,你会自然而然地低调,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真主的恩典,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对前定的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向,为我们理解命运提供了思维基础。前定引导我们的思维进入一个更宽广的领域,重新认识时间和空间。真主说:“他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以便你们依恋她们,并且使你们互相喜欢,互相怜恤。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迹象。”(30:21)

03

不管怎么说,我们一生中真正可控制、可掌握、可选择的事情很有限。表面上看我们是自由的,其实总是身不由己,往往是被迫地接受“自由选择”的结果。比如今晚在线的诸位,一路走来谁也不容易,都是辛辛苦苦,东匆匆,西忙忙,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冥冥之中皆有前定。

忙碌的我们,总是忘记了自己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但信仰却在提醒我们,绝不做宿命论者,也不会忘乎所以,而是时刻铭记冥冥之中有“命运”的轨迹,那是被前定好了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奔前程是应该受到鼓励的,但我们要提醒大家,不要太看重自己的能力,而忽视了真主的大能。当你错过赢得真主喜悦的机会时,你就走弯路了。

生活中遭遇坎坷,遇到难以扭转的逆境,并不是命运对你不公,而是你没有了解命运的真谛,没有懂得顺从该顺从的,杜绝该杜绝的。你以为的灾难,其实是命运对你的提醒,你若能认真深入地思考,这一次恰恰是你转机。关于这一点,看看名人传记就知道了,哪个大人物不是在深陷困境之后崛起来的。

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层层打磨和雕琢,永远也是一块粗糙的石头。只有在经历了一番刻骨铭心的敲打刻磨之后,才真正成为艺术品,从平凡升为无价。生活中,有多少困难,其实是一把生命的刻刀,用痛苦对你的心灵进行雕琢。生命中一回回悲与喜,苦与乐,都是必然要经过的关口,人生就是在这样的磨砺中走向成熟。

所以,面对命运的起伏,最有用的做法是向真主虔诚地祈祷,而不是奢望通过别的人或别的什么方法侥幸躲过去。该来的,迟早会来,怎么也躲不过去。生命里无法避免磨难和不幸,你需要不断地鼓励自己,折磨也罢,困苦也罢,既然是前定中注定的命运,那就做个不回避、不逃脱、不伤感的坚强者。

蹉跎岁月,啼笑人生,转眼又到了悲凉的秋季。任你是谁,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人生的重量就在于参悟,用心参悟你就会明白,是自负,还是托靠?是出蛮力,还是祈求与忏悔?是胆大妄为,还是敬畏与希望?这一念便改变了一切;这一念,便决定了你的命运走向。悲悲喜喜,沉沉浮浮,冷冷暖暖,都凝聚在这一心念里。

只要你的心灵不是迷茫的,你就是幸运的。命运绝不会疏忽谁,这世界上没有侥幸一事,所有的有惊无险或擦肩而过,背后都有精确奇妙的安排,这既与前定有关,也与你的修为有关,记住一句话,命运绝不会放过谁。你有什么样的心态,有什么样的修为,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命运。可以说,每一次对真主的敬畏就是人生的一次希望,也是生命又一个起点。



0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人向外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有人认为语言是人的第二表情,它既能帮助人交流信息,同时也在流露人的心境。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所说的话就是他命运的前兆。所以,我们每说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绝不能信口开河。

尤其是那些习惯性的语言,是一个人潜意识的流露。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储存了大量的信息,根据相关研究证明,人的大脑超过90%的信息处理都发生在潜意识中。尽管本人难以察觉到,但潜意识对人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模式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话其实是潜意识的流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要把“托靠主”“祝你平安”“希望真主慈悯你”等句子挂在嘴边的原因。语言的内容上往往带有极强的心理暗示,对自己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牵引作用。所以,我们要习惯性地说这些吉庆美好的句子。当我们的嘴巴中高频率地出现这些语句时,命运就会发生改变。

具体地说,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个人的口头禅,来推断其潜意识里的性格特征,并以此预料他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心理学家甚至指出:一个人经常说的话,很可能正在成为他生命的预言和命运的前兆。言下之意就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就是他潜意识层面下的真实想法。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命运就在他的嘴巴里,他经常说什么话,他就是什么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诵读清真言的原因。尤其像“素卜哈南拉”(赞主清净)“安拉呼哎克拜尔”(真主至大)“艾力哈目杜林俩嘿”(万赞归主)等句子,经常要挂在嘴边。根据自证预言理论,这些话对自己的命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由于潜意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通过一般的心理暗示很难达到完全改变,所以,我们还要配上定期的行动。比如每天礼拜,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因为我们每次说起礼拜,总是习惯说“五番”,其实,应该换个表述方式。早晨就说晨礼,然后每天早晨坚持做晨礼,时间长了,你的生活就会发生改变。

等过一段时间,你开始说晌礼,然后每天午后礼晌礼。当你每天能完成这两次礼拜后,就可以说晡礼了。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五番全礼了。秘诀就是要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只要你这样坚持下去,小到个人气质,大到家庭和事业,都会发生改变。一次礼拜,比你读多少篇文章,听多少次演讲,学习多少个理论都管用。

改变命运没有捷径,无法投机取巧,更不能存侥幸心理。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体验上。这种实践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只要是真主命令的,真主喜悦的,圣人留下来的,圣人嘱托的,都应该坚持去做。做这些事情能让我们感到快乐,也会在意识中不断积累自我正面形象,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这样,我们的命运从根本上就发生了改变。

讲命运并非神神叨叨、故弄玄虚的玩迷信把戏,而是解释一种客观事实。虽然我们控制不了命运,但我们的行为却与命运有很大的关联。比如,当我们把真主的经典揉进自己的意念,用心去写作时,作品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感染力,读者就会被这种心灵力量所感动;然后他们的信仰观念或生活习惯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而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会发生改变。

我们相信,生命是真主赋予的;我们承认,身体是父母养育的;我们确信,死亡的归宿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只要你明白开始,知道结果,就知道在中间的这段时间里,自己该做些什么。是无动于衷,糊里糊涂地欺骗自己,还是立即行动,改变自己,从现在做起?

真正有信仰的人,只信前定,不问命运,而且他们看到那些迷信命运的人,感觉他的人生也太窝囊了。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为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在于我们付出了什么。只要我们做了有价值的事情,就等于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有句古语说得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意思是命运是不用强求的。作为信士,只要你为主道多一些奉献,多做一些善功,你的命运就是最好的。不要怕自己会失去什么,因为你本来就没有什么。常做善事,你的生活永远不会感到空虚乏味。信仰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的,真能想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权利,什么金钱,对你来说一文不值。

有多少人习惯了默默地迎接季节的炎凉更替,却忍受不了生活中的背叛分离,孰不知那些悲欢聚散和顺逆经历,一如自然界中的气候或天气,都是真主前定好了的。天气的阴晴,月亮的圆缺,风雨的突变,都是生活中的常态。人也是这样的,生命旅途中的种种经历,本来就是一场盛大的考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静心参悟。

通过静心参悟你会发现,前定是从先天领来的,命运却要靠自己把握。既不要简单地”听天由命“,也不要胆大地“自命不凡”。命运中的一切,都跟你的心灵和选择有关。这是真主给你的权力,无论是天经还是圣训,都指明了两条道路,它们的归宿完全不一样。当你选择了做某件事情,就必须承担它带来的一切后果,然后你就不得不走那条路。

尽管前定中的“命运'理论是那么高深,但要走哪条路,仍然由你来选择。你相信真主允许你掌握自己的命运,你的心态一变,观念一变,追求一变,行为一变,命运马上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过去的一切都被抹去了,眼前就会出现一条新的道路,因为你所接受的指引变了,你人生的轨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既然我们决定做一个两世吉庆的人,就不要害怕人生中有什么风雨是自己承担不了的。只要你心中有真主,你的人生一定是多彩的,你的命运一定是吉庆的。只有隐昧真主的人才是不幸的,虽然并不意味着他会遭遇多大的苦难。但心中没有真主的悲观和绝望,一定是他生命中的漩涡,那才是真正的绝境。

当我们读懂了命运的真谛,也许依然要走一些弯路,受一些伤痛,但我们清楚地知道这是成长的代价,便不再畏惧,不再躲避。反而感觉自己倒是因为接触了某些人和事,才品尝到了世态百味,知感不尽。所以,当我们坚信前定时,就不再去纠结命运。

命运,在参悟中渐渐明白,在行动中发生改变。很多时候,我们误解了命运,它给予的伤痛是一阵子,而沉淀下来的人生感悟,却让我们受用一辈子。最后,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段尊贵的经文。真主说:“有学问和信德者说:依真主的前定,你们确已逗留到复活日。这就是复活日,但你们不知道。” (30:56)

文/马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