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人们都有到寺庙烧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俗。
有人说:进了寺庙,所有的大佛、菩萨不敢保证都认识,但有两尊菩萨是绝对能认出的,那就是观音菩萨和弥勒佛了。
诚然,观音和弥勒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菩萨,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特别是喜笑颜开的弥勒佛,辨识度相当高。
弥勒画像
为何大家如此崇拜、敬仰弥勒佛?他到底在笑什么?今天跟随玉麒去揭开谜团。
°
弥勒佛原本也很“瘦”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据记载,弥勒出身于婆罗门家庭,后来皈依佛门,成为释迦摩尼佛的弟子。
重庆大足石刻景区圣寿寺三世佛殿,左为弥勒佛
现在一说起弥勒佛,我们想到的都是开怀大笑、慈眉善目的“大肚弥勒”形象,其实,原本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弥勒造像是庄严肃穆、身材颀长的。
据《高僧传·释道安传》中记载:“苻坚遣使送外国金箔倚像,高七尺。又金坐像、结珠弥勒像、金缕绣像、织成像,各一张。”
首都博物馆珍藏明代1365-1644年铜镀金弥勒佛像
可见,早期的弥勒身材是修长挺拔的,说明他也曾“瘦”过的,那为何与如今的造像差异如此之大呢?
这还要从五代后梁说起,传说当时有一个叫契此的和尚,身材圆润,常挑一个布袋,人们称他为布袋师,他圆寂时留下了一首偈子:“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他就是弥勒的化身,这一说法渐渐流传开来。
布袋和尚画像
直至宋朝,布袋和尚的形象基本已经取代了以往弥勒造像,所以后期的弥勒佛基本都是以满面笑容、袒胸露腹的慈爱形象出现。
上海玉佛禅寺天王殿中弥勒像
如今,弥勒佛已成为中国民间普遍信奉的一尊佛,我国各个地区的风景名胜地均有他的身影,很多造像还创下了“世界之最”。
°
弥勒佛“世界之最”
世上最大的弥勒木雕佛像在北京雍和宫万福阁。
雍和宫白檀木弥勒大佛
世上最大的弥勒石雕佛像 --“乐山大佛”,在四川乐山岷江东岸凌云山的断崖上。
乐山大佛
世上天成稀世巨型弥勒大佛--千山弥勒佛,在辽宁省鞍山市的千山风景名胜区。
千山弥勒大佛
世上最大露天弥勒佛铜像(高56.7米,重500吨 )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雪窦山。
浙江宁波奉化溪口镇雪窦资圣禅寺弥勒佛
世上最大的室内弥勒佛座像(高30米,重500吨)在广西玉林云天城。
玉林云天城弥勒佛像
这些弥勒佛造像不仅创下了“世界之最”,也是人们表达对弥勒佛崇敬爱戴的一种方式,他挺着肚子开怀大笑的形象早已深入中国人的心中,非常受人喜爱。
四川峨眉山灵岩寺楹联写道:“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凡事付之一笑”,几人能做到?可在我们印象中,几乎所有的弥勒佛都是笑容满面的样子,他到底在笑什么呢?
其一,笑人外求,示依二力。当今无论男女老少,人们进寺庙烧香拜佛,都想祈求得到庇佑,希望通过佛的力量满足自己的各种愿望,这是大部分人信佛的真实心理。
但其实学佛的本义远不止如此,佛曰“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无论做何事,首先得自强自立持戒修行,而后方能成材。
其二,笑迎苦难,从心开始。俗话说“三穷三富过到老”,人来到世上,既要享福也要受苦。保持一颗慈悲之心,温和待人接物,人生的低谷,也会很快跨过去, 害怕苦难,就无法体验精彩人生。
其三,笑对人生,离苦得乐。“弥勒人前慈示笑,众人所感皆非同“。弥勒佛慈颜示笑,是告诉我们要敞开胸怀,勇敢面对人生苦痛,脚踏实地必会苦尽甘来,离苦得乐。
其四,笑口常开,豁达洒脱。弥勒示笑,是示意我们要豁达洒脱,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方能活出自在人生。
弥勒佛笑中有深意,值得我们细细沉思。人间世事烦扰,难免愁肠百结,希望弥勒佛的乐观、宽容、大度,可化解我们心中的种种愁绪。
因此,很多人喜欢在身上佩戴一枚玉雕弥勒佛,以便时时提醒自己,做人要宽容大度,力求拥有“静观世事起伏,笑看风起云涌”的心态。
在我国民间一直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习俗,弥勒佛是众多佛像中神态、动作较为丰富的佛像造型,而且象征着宽容大度的乐观精神,有消除烦恼的心理暗示作用,非常适合佩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挑选。
°
挑选玉雕弥勒佛
脸部
弥勒佛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张笑脸,脸是其灵魂所在,所以一定要干净,左右对称,圆润丰满,洋溢着喜气的弥勒佛,才能带来财气和好运。
眼睛
弥勒佛眼观八方,把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尽收眼底,他的眼睛有睁眼的,也有闭眼的,无论是哪一种,都要求雕刻细致、大小匀称,看起来慈眉善目。
肚子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弥勒佛的肚子又大又圆,是肚量和福气的象征,整体造型中肚子与脸不在一个平面上,肚子稍微高出一点,但也要遵循恰当的比例。
姿态
一般我们常见的是坐佛,也有一部分被雕成站佛,坐佛大气稳重,站佛灵动自在,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
玉麒说:
弥勒佛寓意和气、仁德、乐善,是大家认可的一种精神信仰。在寺庙里,我们常常能看到弥勒佛的身影,他开怀大笑,形态可掬的样子能够给人带来无限好感。
此外,弥勒佛也是玉雕常用题材之一,玉雕匠人以玉雕佛,巧妙的雕工和玉石丰富的文化内涵赋予了佛更高的艺术价值,使之一直备受追捧。
生活中,我们常在颈间佩戴一枚弥勒佛,心中时时朝拜,体会弥勒精神,力求做一个有温度的人,于这纷繁人世中求一份安稳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