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5家:李曙白、辽宁山子、刘合军、陆岸、阮宪铣

2020-01-05   原乡书院

本期目录

李曙白:南方以南

辽宁山子:墙头草

刘合军:魂在尘埃

陆岸: 真 相

阮宪铣:夏天想雪

李曙白:南方以南

向南走 鹰的飞程越来越低

你能够看到的屋脊

厚厚的积尘覆盖炊烟和一蓬瓦楞草

残存的绿

向南走 一片沙漠之后

生命的误区依旧荒凉

干涸的河流像一道浅浅的划痕

一只水罐保持着取水时的倾斜

向南走 一匹马的嘶鸣开始频繁

在旷茫的沉寂中 一声 紧接着又是一声

刻意制造出

马与马遥相呼应的的回响

李曙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刊《诗建设》杂志社社长。江苏如皋人。1968年起插队农村8年,1977年参加“文革”后第一届高考,入读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后留校至今。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诗集《穿过雨季》《大野》《夜行列车》《沉默与智慧》等。现居杭州。

辽宁山子:墙头草

爬上那么高的土墙

一根草除了需要用尽

生命里的所有力气

还得感谢一场风

并且还要在一场大风中

牢牢站稳脚跟

站在墙头上

被风吹时,会弯腰

会俯身,低首向人间

百年古城墙

草绿草黄,白雪覆盖

春发秋枯,延续百年

在乡下老家

经常可以见到,草站在

墙头上,甚至站在屋顶上

它们把露珠眼睛一样高高举起

向远方久久眺望

望向荒芜的人间

辽宁山子,原名孙志新,五八年生人,现住沈阳。有作品发于《诗刊》、《诗潮》、《人民日报》、《中国诗人》、《辽河》、《湛江文学》等海内外报刊杂志。《诗人样本》常务主编、《新诗歌》执行主编、《世界华语诗歌高地》副主编、《当代诗歌在线》副总编辑等。

刘合军:魂在尘埃

四月风拉满弦,发五月箭

裕洲河揣满洪流

阴雨南方无法搁置,反复擦洗

一块喘息的石头,打磨时光隐退的纹路

带走春天艳丽的谜语

我,仍然蜷缩在窗梁之下

用月华之光

拯救眼前昏暗,在空荡房子里

再也找不出一个发光的器物

身上磷火

要等到,身体腐烂

刘合军,祖籍江西省萍乡市,现居珠海市。自由写作者,诗坛周刊社长兼总编,中华汉诗联盟副会长,著《红尘四季》《叶落无声》《外来客》《街灯》诗集四部,主编诗集《诗坛-2018》《诗坛-2019》部分作品发表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与网络文学平台。

陆岸: 真 相

刺忘我地沉浸在血肉里

细微的枝条伸展开来

扎进滋润她们的泥土

生长的途径锐利、深藏肺腑

这些辛苦忍受弯曲又挺直脊梁的物质

在某些角度

排列得整齐有序

那些卑微的尖端近乎穿透了层层的鳞甲

谁感到了芒刺在背的力量

奋力在沉默的水中游行

像刺深陷在喉咙里挣扎一样

这些隐秘又剔透的真相

鱼和鱼疼痛得说不出话来

水面上只荡漾了一朵朵刺透平静的浪花

陆岸,浙江桐乡人。2017年习诗。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潮》《扬子江诗刊》《浙江诗人》等刊,主编并出版诗集《无见地》(合集)。入选《70’后中国汉诗年选2018卷》《安徽诗歌2018年优秀作品选》等选本。

阮宪铣:夏天想雪

天气热得不行的时候

我就特别想雪

大朵大朵的冬天

厚厚地覆盖在所有的日子之上

洁白 冷艳和宁静

淹没炎热让我痛苦的表情

瞬间我静若处子

想不到过去的寒冷

如此熨贴今天的心灵

纯洁冰凉的刀锋一点一点

逼近我的内心

我恐惧 雪花如玻璃般脆弱的凋零

象雪人 象枝头倒挂的冰凌

我以冰箱 空调等方式

象种菜一样反季节培育我向往的花朵

纷纷扬扬 降低自己的体温

但外面的天气毕竟太热

回首的刹那积雪就离我而去

流下一地雪的泪痕

我特别想雪

尤其天气热得不行的时候

阮宪铣,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喜欢读诗写诗,诗歌散见《诗刊》《诗选刊》《中国诗歌》《福建文学》等,出版诗集《站在时间的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