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命换命,别让沉重的爱压垮孩子

2019-07-21   洛羽都都都

今天,再一次看了《人世间》,依旧心如刀绞。

“我认为人生要是圆满,就是有个孩子”。

一命换一命的买卖,天下有多少人愿意去干?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每一项指征都是要人命的恶魔,而25岁的吴莹坚持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怀孕产子。

吴莹的坚持更应该说是一次圆梦。

7个月的时光,一个小生命在她的身体里孕育、成长,一个身体,两颗心跳,是对生命的慨叹,也是身为妈妈的满足。

吴莹的坚持更是一场豪赌。

仅仅28周,这个幼小的生命就不得不来到人间,因为吴莹再也坚持不住了。

剖宫产手术前,吴莹哭了,她害怕。她担心,担心孩子,也担心自己。

1005克不重,却是吴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她赌输了,从此世上又多了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

以命换命,有人慨叹母爱的伟大,我却更悲悯这个孩子。

有了孩子,吴莹的人生圆满了,可这个可怜的孩子又该去哪里找个妈妈。

当他长大成人,当他明理懂事,他该如何承受这以命换命的沉重!

01

妈妈是我们人生的来处,更是一项长久的事业,从婴儿到幼儿,从青年到成年,妈妈给我们温暖,伴我们长大。

心理学家哈洛曾做过一个母爱实验。他们为刚出生的猴宝宝提供两个母亲,一个是铁丝做成的“奶妈”,一个是绒布做成的“暖妈”。

更多的时候猴宝宝更喜欢和“暖妈”待在一起,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去“奶妈”那里喝几口奶水。受到惊吓时,猴宝宝会紧紧抱住“暖妈”以寻求安全感。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孩子需要妈妈,妈妈的抚触,妈妈的陪伴,当他们受到伤害时,第一反应就是靠近妈妈,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母爱都是不可替代的。

美国神经学家指出,“幼时如果缺少母爱,会减少幼儿的大脑容量、还会引致心理疾病,影响孩子一生。母爱充足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比母爱缺乏的孩子要聪明、社交技巧更高,缺乏母爱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沉迷毒品、暴力犯罪,失业可能性大,同时可能面临更多的精神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去年10月,发生了一起假死骗保案,丈夫何某伪造车祸现场失踪,在他消失20多天后,妻子戴某花留下了千字绝笔信,携一双儿女溺水自杀。

戴某花留下了千字的绝笔信。

“或许是因为我没有父母,才会这样对我吧,假如我有父母在的话,也许不是这样的结果吧”。

“我也是因为小孩由父母带在身边对小孩好啊”。

“我本想独自离开,可儿子女儿没有爸爸妈妈陪伴,他们会很痛苦,他们会像我一样受人欺负,所以只能带他们一起离开,长痛不如短痛。”

千字绝笔,字字泣血,到底是怎样的绝望能让一个妈妈剥夺孩子生的权利。

戴某花,5岁丧母,10岁丧父,从小跟着奶奶长大。

如果她有妈妈,在丈夫失踪后,至少会有一个人可以给她温暖的怀抱,轻抚她的头发,陪她一起流泪。

如果她有妈妈,在面对婆家人的恶意时,至少会有一个人挡在她的身前,为她说一句公道话。

如果她有妈妈,在她悲伤难受时,至少会有一个人听她发发牢骚,时不时安慰她几句。

如果她有妈妈,在她疲劳困苦时,至少会有一个人替她分担,让她苦中也有甜。

可惜,没有如果,她没有妈妈。

在她遭受悲伤、痛苦、绝望和所谓家人恶意的时候,只有形单影只的自己和一双尚需庇护的幼子。

因为她深知没有妈妈的苦和痛,所以在选择离开时,她带走了自己的孩子。

到了天堂,幼子还能有妈妈。

留在人世,成长的路上怕只剩下痛苦和苍凉。

莫泊桑说:“一个人可能遭受的最大痛苦,莫过于母亲失去孩子,孩子失去母亲了。

一个孩子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和陪伴,该带着怎样的惊惧之心去闯荡这个世界。

所以,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让他拥有妈妈,以命换命的爱虽然伟大却饱含心酸,如果不能陪伴我长大,又怎么人心看我在人间独自受苦。

02

一句“为了你”,却是孩子不能承受的重爱。

去年此时,我与几个朋友围炉夜话,童年趣事很多,却也有许多无奈和心酸。一个远嫁的朋友说着说着就哭了,她想家,也想妈妈,却不敢靠近。

从她记事起,父母就总是争吵,爸爸摔门而去,妈妈就卧床大哭,每每此时,妈妈都会把她抱在怀里,边哭边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

她总觉得,要是没有她,妈妈应该活得更幸福,每每看见妈妈郁郁的样子,她的自责和愧疚就像沸水一样泛滥而出。

她想妈妈却不敢靠近,她最怕听见那句“只要你好好的,我就满足了”,仿佛她的幸福生活全是妈妈的委屈求全换来的。

母爱伟大而无私,可有一种母爱却是毁灭性的自我牺牲,这种爱叫“全都是为了你”。

张小娴说:“不被需要的付出,只是额外的负担”。

俗话说张弛有度,过犹不及,母爱也是如此,过度的付出对于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

知乎中网友曾说:“我恨为我牺牲了人生的父母,会思考要不要去死,虽然无比愧疚,但也无比恨。”

一句“全是为了你”,将自己的整个人生压在孩子身上,这是怎样的重负?这种牺牲型付出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磨灭孩子的个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扭曲孩子对爱的认识。

一句“全是为了你”,大包大揽孩子的一切,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感,错失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的最佳机会。正如纪伯伦所说,我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我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过度付出——圆了自己的坚持,却难圆孩子的人生。

03

爱好自己才能真正的爱好孩子,有一种妈妈叫王菲。

事业上升时,她生下大女儿,天南海北的演出,她就把女儿带在身边,演出结束后就是母女间的温馨时光,只因为孩子总是跟妈妈比较亲近。

生下小女儿后,她放下工作当个全职妈妈,有爱更有陪伴。

大女儿她不太乖,但她不是坏。她特立独行,把纹身纹在脸上,用这种方法表达妹妹的爱;她剃光头、穿军大衣表演,实实在在的做着自己。她恃才却不傲物,能在舞台上展现万丈光芒,也能在停下来微笑着给粉丝签名。她一步一个脚印的长成了世人眼中的别人家孩子。

小女儿的出生并不完美,可缺陷并不是缺憾,她自信又美丽,总能微笑面对镜头,如今,她12岁,成为了《InStyle》中国版年龄最小的封面女郎,活成最年轻的时尚博主。

她们都生活在单亲家庭,却已然自由成长,因为她们的妈妈是王菲,一个懂得爱自己的妈妈。

很多年前,陶晶莹问王菲会不会给童童找一个理想的父亲。

王菲回答,“我从没想过要帮她找一个理想的父亲,我觉得即使我将来会找伴侣的话也是我的伴侣。她本身就有她的父亲,不一起生活但是也会经常见面”。

与李亚鹏离婚时,她也仅说一句“这一世夫妻缘尽于此”。

爱与不爱都是自己的事,无论是分是合,妈妈还是妈妈,爸爸还是爸爸,夫妻爱怨从不波及儿女。

她明白如何做自己,她恣意的生活,不惑之年仍心如少女,她懂追求也懂放弃,她明白如何让自己幸福。

她爱孩子,但爱不是自我牺牲,她用自己幸福的模样做了孩子最好的榜样。

母爱绝不是失去自我,为孩子付出一切。而应该是幸福生活,做快乐的自己,让孩子学会如何生活。

所以好好爱自己吧。

好好爱自己的身体,在妈妈这个岗位上干足五十年,让孩子白发苍苍时也能感受掌中宝的温暖。

好好爱自己的灵魂,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价值,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赞美自己,自信自立,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作者:洛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