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晓光
梨树县原名奉化县,因奉化屯内梨树繁茂,故又称梨树城。梨树城位于昭苏太河南岸,交通便利。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建制后,官商富户接踵而至,建衙署、修祠庙,开商铺、修住宅,梨树城渐渐形成了一个大聚落,周围百余里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集散地,所以梨树城又称买卖街,蒙古语称“库都力”。
清朝时期光绪元年(1875年)一月,奉天省富森峻来梨树城创办富盛泉,开始为杂货商,资本额72000(银元)。从奉天、营口、安东采购货物,在四平街设有分店,年营业额7万元左右。后来由张魁武、张静山等担任经理,发展成为奉天省梨树县最大的商号。
富盛泉以酿高粱酒兴家,经营范围不断扩展,发展到油粮、金店、当铺、杂货等。杂货铺富盛西、油房粮栈富盛成开业较早。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后,金店、当铺等分号相继开业。富盛泉统一管理,多产业经营,生意逐渐兴隆。
总号富盛泉的烧酒是“富”字号品牌的主打产品。生产时每天有6班人负责轮流烧酒,每班可出酒700斤,日产酒4200斤。不仅在本地销售,还远销沈阳、大连、延吉、图们等地。分号富盛成主要经营油粮。每年秋后以低价收粮,日均收购近百石,第二年春以市价出售。饲养场每年可养殖生猪近500头,除自家留用,其余均运往沈阳、大连等地销售。客栈、菜园、饲养场等亦均盈利,各号年收入万元不等。1932年,粮食贬值,富盛泉因收取抵还欠款获得大量土地。仅在前徐家烧锅一带,就有土地近千亩。
富盛泉的发展得益于规范的制度管理,加之信誉第一和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商号将产业分为40多个股份,每股份年均获利8000元。商号筹集资本,积累财富,“万年帐”记载了资本积累、股金扩充、历年分红等情况。
富盛泉聘用人员须有担保人和推荐人。大掌柜、二掌柜各有分工,伙计们各负其责。每3年放假一次,不得无故旷工或迟到早退。掌柜薪酬由工资和分红两部分组成,表现良好的人员,在每3年分红一次中可获得较高收入。民国年间,富盛泉3年累计利润40多万元。分红的比例是东家占七分之四,掌柜们的占七分之三。“大劳金”120—130元,“小劳金”20—30元。
满洲国时期,特别是太平洋战争后粮食紧缺,不允许民间用高粱烧酒,富盛泉只好改用土豆烧酒,其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在四平道里三马路的分号“通记杂货铺”和在腰站经营的油房效益也大不如前。年资本额降至3万元。
1947年冬,梨树境内土匪猖獗,专门打劫富户,富盛泉各店铺被抢劫,损失惨重。后将大部分财物转移到四平街,富盛泉与贸易局合资经营,改名为“永信油房”。从此,富盛泉的生涯就这样宣告结束了。
满族文化网